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雪云

作品数:8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_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林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3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红树
  • 6篇红树林
  • 2篇盐度
  • 2篇两栖
  • 2篇两栖动物
  • 2篇海陆
  • 1篇倒伏
  • 1篇东寨港
  • 1篇动物多样性
  • 1篇幼苗
  • 1篇造林
  • 1篇植物
  • 1篇植株
  • 1篇绳子
  • 1篇湿地
  • 1篇石层
  • 1篇水淹
  • 1篇碎石
  • 1篇碎石层
  • 1篇退潮

机构

  • 8篇海南东寨港国...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陕西理工大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作者

  • 8篇林雪云
  • 6篇李华亮
  • 3篇陈伟
  • 2篇曾治高
  • 2篇陈珉
  • 1篇廖宝文
  • 1篇钟才荣
  • 1篇管伟
  • 1篇张明军

传媒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花卉
  • 1篇生态科学
  • 1篇热带林业
  • 1篇野生动物学报

年份

  • 2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类群落组成及影响因素
2025年
作为从水生到陆生过渡的脊椎动物,两栖类是环境健康的重要指示类群。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红树林为主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目前人们对红树林湿地类保护区中两栖动物资源信息的掌握仍然比较缺乏。为了解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的群落特征及影响因素,作者在区内布设了39条200 m长的两栖类固定调查样线,并于2022年7月至2023年4月采用样线法开展了3轮夜间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分布有5科7种两栖动物,包括优势种海陆蛙(Fejervarya moodiei)、次优种沼水蛙(Hylaranaguentheri),以及少见的泽陆蛙(Fejervaryamultistriata)、黑眶蟾蜍(Duttaphrynus melanostictus)、饰纹姬蛙(Microhylafissipes)、花姬蛙(M.pulchra)和斑腿泛树蛙(Polypedatesmegacephalus);缓冲区和实验区内的每条样线平均记录到2.67种两栖类,但核心区的多数样线(94.44%)只能记录到海陆蛙1种。区内近岸生境中能记录到这7种两栖类,而近海生境中只栖居有海陆蛙。水体盐度和动物扩散是造成此空间分布格局差异的原因。区内两栖类群落组成也存在时间分布格局差异,动物繁殖活动及环境温度(即气温和水温)的月际变化可能是导致此差异的重要因素。此外,调查也发现潮高、湿度和水体pH值也显著影响区内两栖类多度变化。近岸两栖类的物种丰富度(P<0.01)和多度(P<0.01)均与海水盐度呈显著负相关;其多度还与环境湿度(P<0.01)和水体pH值(P<0.01)显著负相关,但与潮高(P<0.01)、气温(P<0.001)和水温(P<0.001)显著正相关。本文报道了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类的群落组成与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丰富了对该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的认识,有助于红树林湿地类保护区两栖动物的保护与管理工作。
李华亮张明军张明军谭荣李诗川冯尔辉林雪云林雪云陈珉曾治高
关键词:红树林两栖动物群落组成海水盐度
一种用于红树林修复区的滩涂幼苗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红树林修复区的滩涂幼苗固定装置,包括筒体、弧形座、底脚、第一固定桩、第二固定桩。本实用新型筒体采用可拆除结构,在实现垫高、防护以及固定红树幼苗的同时,不影响幼苗正常生长发育,拆除过程简单、便捷,无...
冯尔辉李华亮陈伟 李诗川林雪云 张熙斌
一种红树林修复区固滩消浪辅助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红树林修复区固滩消浪辅助装置,包括笼体、固定桩。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桩、限位环以及绳索对笼体形成上下双层固定,配合碎石层增加笼体自重,笼体在滩涂上形成稳固的防护结构;利用牡蛎壳本身具有孔隙以及凹凸不平的...
冯尔辉李华亮陈伟 李诗川林雪云 张熙斌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两栖动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征
2025年
为了解红树林湿地两栖动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所受环境水盐度的影响,2022年7—11月,对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的两栖类开展2轮夜间样线调查研究。在东寨港的北区近岸、北区近海、南区近岸和南区近海4类红树林湿地共布设49条长200 m的固定调查样线,各样线间距大于500 m。每轮每条样线采取每日19:00—24:00调查1次、重复3天次的方式调查。结果表明: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两栖类的物种多样性低,仅分布有海陆蛙(Fejervarya moodiei)、泽陆蛙(F.multistriata)、沼水蛙(Hylarana guentheri)、黑眶蟾蜍(Duttaphrynus melanostictus)和花狭口蛙(Kaloula pulchra)5种;海陆蛙是该湿地两栖类的优势物种(占95.23%),也是近海红树林湿地中唯一能见到的两栖动物,而在近岸红树林湿地中还能见到其余4种;环境水盐度降低了海岸潮间带红树林湿地两栖类物种多样性,与两栖类多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在两栖动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上,扩散活动促使红树林湿地的近岸生境有比近海生境明显更高的物种丰富度,而水盐度则使两栖类多度在北区近海生境中显著最低。研究结果丰富了对海南红树林湿地两栖类物种多样性的认识,增补了红树林湿地两栖类的生态资料,将有助于未来对红树林湿地的保护与管理。
李华亮张熙斌李诗川谭荣林雪云冯尔辉张明军陈珉曾治高
关键词:红树林湿地两栖动物
红树林造林修复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探讨
2020年
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的是生态环境的日渐恶劣,红树林湿地资源在此种情况下正在逐渐退化,侧面反映出我国生态文明环境面临的巨大威胁。为切实有效地缓解此种情况,我国针对性地研究红树林造林修复技术,但是由于经验储备不够充足、修复技术不够成熟,导致红树林的成活率处于较低的水平上。鉴于此,有必要采取更为新颖的修复技术,从早期的造林地区选取、树种的选取到后续的造林技术等层面,研究出更为完整合理的修复技术,以此来为红树林造林修复提供充足的支撑作用。
林雪云
关键词:红树林
一种红树林修复区昆虫调查取样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红树林修复区昆虫调查取样装置,包括电动伸缩平台、保护壳、第一电机、第一转动立杆、第一横架、第二横架、电动推杆、支座、第二电机、限位套、第二转动立杆、捕虫网。本实用新型可灵活调节捕虫网的位置,便于将捕虫...
冯尔辉李华亮陈伟李诗川林雪云张熙斌
浅谈东寨港保护区的资源保护及管理对策被引量:4
2019年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建立最早以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为主的保护区,该文根据保护区的资源保护现状,总结出管理体系、人才、养殖、捕捞和污染等5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人才结构、建立协调机制、加强污染源治理、大力开展宣传教育、规范区内养殖和捕捞、完善管理体系建设、合理利用资源和深入开展科学研究等对策和建议,对保护区资源保护及管理有积极促进作用。
林雪云
关键词:资源保护管理对策东寨港
中国3种濒危红树植物的分布现状被引量:18
2011年
在海南岛东部沿海对我国3种濒危红树植物红榄李、莲叶桐和水芫花分布现状开展调查,得出红榄李在三亚铁炉港分布有9株,处于老龄或接近老龄林阶段;陵水新村港仅分布有38株,该地红榄李遭破坏严重。两地红榄李均可正常开花结果,但林下并无幼苗发育。莲叶桐主要自然分布在琼海博鳌和潭门,共223株;文昌自然分布5株,东寨港人工栽植4株,两地莲叶桐均仅开花,未结果。水芫花分布于文昌市会文镇,共有23株,均正常开花结果,种子能够萌发,但难以成苗。调查结果将有助于提出相应的保护和恢复措施。
钟才荣李诗川管伟李华亮林雪云廖宝文
关键词:濒危物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