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小华

作品数:14 被引量:136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血药
  • 3篇血药浓度
  • 3篇药浓度
  • 3篇药物
  • 3篇碳青霉烯
  • 3篇青霉烯
  • 3篇康唑
  • 2篇碳青霉烯类
  • 2篇头孢
  • 2篇头孢他啶
  • 2篇青霉烯类
  • 2篇肿瘤
  • 2篇细胞
  • 2篇疗效
  • 2篇耐药
  • 2篇菌素
  • 2篇抗病毒
  • 2篇肺癌
  • 2篇伏立康唑
  • 2篇阿维

机构

  • 13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宜春学院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合肥市第二人...
  • 1篇安徽省宿州市...
  • 1篇安徽省阜南县...

作者

  • 13篇王小华
  • 4篇夏泉
  • 4篇刘昌伟
  • 3篇汪燕燕
  • 3篇刘红
  • 2篇苏涌
  • 2篇黄赵刚
  • 2篇方玲
  • 2篇孙旭群
  • 1篇胡先纬
  • 1篇孟祥云
  • 1篇葛朝亮
  • 1篇张莉
  • 1篇王玉山
  • 1篇尤青海
  • 1篇邵敏
  • 1篇尹华发
  • 1篇胡立芬
  • 1篇张慧
  • 1篇尚茂林

传媒

  • 4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医药导报
  • 1篇药物流行病学...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广州化工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第十三届全国...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单药或联合其他抗病毒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安全性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对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单药或联合其他抗病毒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安全性进行调查分析,其安全性包括腹泻、恶心、呕吐、肝功能损伤等。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合肥市某三甲医院于2020年1月至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4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例,对患者应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期间可能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监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直接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并分析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单药组)与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联合其他抗病毒药物组(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共36例住院患者应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其中31例患者(86.1%)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包括1级(轻度)不良反应12例(33.3%),2级(中度)不良反应15例(41.7%),3级(严重)不良反应4例(11.1%)。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单药组、联合用药组发生2级及以上腹泻分别为4例(26.7%),12例(57.1%),ALT升高分别为0例、4例(19.0%)。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单药组与联合组在腹泻、恶心、呕吐、ALT升高不良反应分级分布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导致的不良反应而提前停药共例7例(19.4%)。结论: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单药或联合其他抗病毒药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时,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及ALT升高常见,2级(中度)及3级(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达52.8%。临床在应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时应关注其安全性,尤其对于2级(中度)及2级以上不良反应宜给予对症处理,必要时甚至停药。
王小华刘昌伟董佳慧汪燕燕孙旭群胡先纬王玉山尹华发夏泉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药品不良反应安全性
1例采用氟康唑治疗肺隐球菌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
目的:总结氟康唑治疗隐球菌的药动学与药效学资料,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支持.方法:关注氟康唑的药学信息,提供用药建议,规避药物不良反应,与临床医生合作制定给药方案.结果:药师建议调整氟康唑剂量被临床医生采纳,患者在住...
王小华王卓
关键词:肺隐球菌病氟康唑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患者的细胞因子风暴及药物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0年
目前,尚无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上市疫苗或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检索相关中英文数据库及试验注册网站,搜集COVID-19患者细胞因子风暴成因及治疗方案。COVID-19及细胞因子风暴可对肺、肾脏、心脏、肝脏等造成损伤,新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病毒及各种免疫疗法、针对细胞因子风暴中某种特异细胞因子进行靶向治疗,如靶向于白细胞介素(IL)-6的托珠单抗注射液等。
吴佳俊夏黑云王小华
关键词:细胞因子抗病毒治疗免疫治疗
贝伐珠单抗联合TP化疗方案对晚期非鳞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被引量:60
2021年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加顺铂(TP)化疗方案对晚期非鳞癌非小细胞肺癌(NSNSCLC)患者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晚期NSNSCLC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TP化疗方案治疗)和研究组(n=40,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和血清肿瘤标志物,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CD3^(+)、CD4^(+)、CD4^(+)/CD8^(+)、免疫球蛋白A(IgA)均下降,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社交/家庭状况、生理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肺癌附加的关注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T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NSNSCLC患者,可有效阻止肿瘤进展,且能减小化疗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戴丽王小华杨万春杨庆斌王凤玲李琪孟祥云
关键词:晚期生活质量肿瘤标志物
教学方式多样化提升生物制品分析教学效果
2021年
生物制品分析不同于一般的药品分析:与其他药品关联少、方法不易相互借鉴;生物制品发展迅速,课本内容相对滞后;其检验需要指定的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学生实践的机会少等。为提升教学效果,文中提出了激发学生兴趣、教学方式多样化及考核多元化等手段,包括利用雨课堂增加互动、思维导图将知识点串起来、实例教学培养学生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获得满意效果。
黄赵刚孙旭群王小华
关键词:思维导图实例教学
肺癌患者血浆中安罗替尼浓度与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安罗替尼血药浓度的方法,探讨安罗替尼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血浆样品采用乙腈沉淀蛋白进行前处理,以[D5]-氘代安罗替尼为内标;色谱柱:ACQUITY UPLC BEH C_(18)(2.1 mm×50 mm, 1.7μm);流动相:0.01%氨水-甲醇;梯度洗脱,流速0.5 mL·min^(-1);柱温40℃;进样量0.5μL;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方式,多反应监测模式。对UPLC-MS/MS进行方法学考察,将其用于测定肺癌患者血浆中安罗替尼浓度,收集相关病例的不良反应信息,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血浆中安罗替尼在5~250 n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下限为5 ng·mL^(-1),标准曲线为y=0.007 2x+0.004 9(r=0.999);批内和批间精密度、提取回收率及稳定性考察均符合要求。共测定了51例患者血浆中安罗替尼的稳态谷浓度,其中8 mg组27例患者的平均质量浓度为(29.08±8.35)ng·mL^(-1);12 mg组24例患者的平均质量浓度为(40.79±23.91)ng·mL^(-1)。发生高血压、蛋白尿、手足综合征或促甲状腺激素升高的患者平均血药浓度均高于未发生相关不良反应患者的平均血药浓度(P<0.05),相关风险的阈值浓度分别为31.22,23.13,43.15 ng·mL^(-1)和45.59 ng·mL^(-1)。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快速灵敏、重现性好,可用于测定肺癌患者体内安罗替尼的血药浓度。较高的安罗替尼稳态谷浓度会增加患者高血压、蛋白尿、手足综合征和促甲状腺激素升高的发生风险。
张莉张莉江洁美尚茂林王小华尚茂林
关键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血药浓度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单药对比联合疗法用于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2025年
目的比较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ZA)单药与联合疗法用于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氏阴性菌(CRGNB)感染的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5年3月在我院接受CZA治疗的CRGNB感染的患者资料,按用药的不同分为CZA单药组(52例)与CZA联合组(8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记录分离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CRGNB感染患者临床疗效的因素。结果CZA联合组患者的细菌清除率显著高于CRZ单药组(P=0.012),但两组患者的30 d病死率及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加环素敏感率最高(87.3%),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为90.9%;5株分离菌株对CZA耐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生肺部感染、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疗程不足与临床治疗失败显著相关(P<0.05)。结论CZA联合疗法与单药治疗CRGNB感染的临床有效率相当,但联合疗法的细菌清除率更高。发生肺部感染、接受CRRT以及疗程不足是临床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刘昌伟王小华王小华王冉冉张慧方玲
关键词:联合疗法疗效
我院104例患者多黏菌素B临床应用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我院多黏菌素B的用药情况,以期为多黏菌素B的优化使用和管控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104例给予多黏菌素B治疗的患者基本信息、用药情况、微生物学检查结果、疗效及不良反应等病例资料,对多黏菌素B临床应用进行评价。结果:我院多黏菌素B主要用于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造成的肺部、血液和腹腔感染。67.3%的病例存在不适宜用药行为,主要表现在适应证、负荷剂量、给药频次和给药途径等方面。多黏菌素B治疗总体有效率为16.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主要表现为多黏菌素B相关性肾损伤和皮肤色素沉着等。结论:我院多黏菌素B总体有效率低,合理用药水平尚待提高,不良反应记录上报工作及多学科会诊制度下的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管控策略仍需进一步完善。
刘红王小华邵敏汪燕燕王鑫铭葛朝亮
关键词:多黏菌素B药物不良反应
伏立康唑致CYP2C19中间代谢型患者精神及视觉异常1例被引量:3
2021年
伏立康唑是具有广谱活性的第二代三唑类抗真菌药,根据《IDSA:2016新版曲霉菌病诊治指南》及欧洲临床微生物学和感染病协会联合会及欧洲呼吸学会发布《慢性肺曲霉菌病诊断和临床指南》,伏立康唑被推荐作为针对侵袭性曲霉病引起的感染的一线初始治疗首选药物,根据药物监测调整剂量[1-2]。
吴佳俊夏黑云苏涌王小华
关键词:伏立康唑视觉异常基因多态性血药浓度
132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肺曲霉菌感染患者伏立康唑血药浓度达标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影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肺曲霉菌感染患者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及血药浓度达标的因素,为临床安全有效使用伏立康唑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21年7月至2023年10月132例使用伏立康唑治疗的肺部真菌患者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不同特征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肝肾功能、C-反应蛋白)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值与不同血药浓度组(C_(min)<0.5mg/L、0.5mg/L≤C_(min)≤5mg/L、C_(min)>5mg/L)患者基本特征分布情况以及不同用药情况(是否首剂加倍、是否联用糖皮质激素或质子泵抑制剂)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分布情况。结果不同特征患者各组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药浓度组患者体重指数、白蛋白水平、C-反应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使用与未使用糖皮质激素、伏立康唑首剂加倍与未首剂加倍两种情况下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药浓度达标与未达标组中,用药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肺曲霉菌感染患者伏立康唑使用过程中,特别是针对体重指数低、低蛋白血症、C-反应蛋白高的人群,宜开展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以提高疗效和安全性。
曹曦王小华刘昌伟涂政霖苏涌汪静尤青海
关键词:伏立康唑治疗药物监测影响因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