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俊
-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国家林业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中国北亚热带油橄榄(城固32)开花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为研究北亚热带内陆地区油橄榄(Olea europaea L.)开花物候、开花样式及花器官特征,探讨其有性繁殖系统的特点。试验对西秦岭南坡地区油橄榄(城固32)的开花生物学进行研究,统计开花进程,雄花和两性花在花序上的着生位置和数量,测定雄花和两性花形态指标并切片观察,电镜扫描分析雄花与两性花花粉粒。结果表明:(1)在北亚热带北缘内陆气候条件下油橄榄花期集中在5月,单株花期15~20 d,盛花期持续4~6 d;(2)油橄榄具有雄全同株的性系统且花器官较小,雄花及两性花都具有正常发育的雄蕊。通过制作石蜡切片观察,发现两性花的雌蕊正常发育,而雄花只有较小的子房和败育的柱头;(3)雌蕊是两种花型花器官生物量差异的主要部位,两性花雌蕊的生物量明显比雄花大(P<0.01),树体分化出雄花投入的资源更少;(4)雄花与两性花在花粉量、花粉粒大小上差异不显著,在着生位置上,花序轴顶花全部为两性花,雄花出现在花序轴的中部和基部的几率分别是21.13%和30.77%。油橄榄品种城固32具有典型的雄全同株现象,雄花更倾向于在花序上出现的位置在行使它雄性功能方面并无优势可言,而且雄花花粉粒在数量、活力方面也没有优势,但是雄花的出现增加了花粉数量和P/O值,提高了植株的雄性适合度,雄花的出现也降低了两性花落花导致的树体资源浪费,保障其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能够繁殖最大化。
- 吴文俊芦娟赵梦炯史艳虎姜成英
- 关键词:油橄榄花序花器官花粉
- Cu、Zn制剂对油橄榄容器苗生长和根系的影响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针对油橄榄容器苗存在主根较为粗大、须根极少、根系盘绕等现象开展化学制剂控根试验,找出适宜油橄榄容器苗的化学控根试剂,从而解决根系畸形导致的油橄榄苗木质量差等问题。[方法]采用4种不同浓度的CuSO_4制剂及ZnSO_4制剂对油橄榄2年生容器苗进行控根试验,测定苗高、地径及地上部、下部生物量,通过根系扫描仪分析根系生长特点,探讨各项生长指标以及生理指标对控根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1)20 g·L^(-1)和60 g·L^(-1)的Cu制剂可提高容器苗的地上部分生长量;60 g·L^(-1)和200 g·L^(-1)的Cu制剂可显著增加生物量的积累。(2)200 g·L^(-1)的Cu制剂对苗木新根着生效果最为显著;120 g·L^(-1)的Cu制剂对根系的直径、表面积和体积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不同ZnSO_4控根制剂处理对苗木侧根的各指标产生抑制作用。(3)枝条生长量与侧根长度呈显著正相关性;地径、枝条生长量与侧根表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4)120 g·L^(-1)的Cu制剂处理后叶片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Cu制剂浓度为20 g·L^(-1)时,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加。[结论]试验发现质量浓度为120 g·L^(-1)和200g·L^(-1)CuSO_4制剂控根效果良好,可运用于实际生产。
- 赵梦炯姜成英吴文俊马超芦娟陈炜青
- 关键词:油橄榄容器苗根系
- 白龙江干热河谷地带油橄榄花期物候及花性特征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试验观察油橄榄7个品种花朵的物候期,研究油橄榄2个不同品种完全花与雄花的花粉粒的大小及形态、花粉生活力的变化及花粉畸形率。结果显示:(1)在油橄榄7个品种中,"莱星"花期时间最长达20天,"皮削利"花期最短仅为16天;(2)油橄榄花粉粒形态相近均为长球形,但大小略有差异,赤道面为近椭圆形,具3个萌发沟,外壁纹饰清晰且呈穴网状;(3)"城固32号"和"鄂植8号"2种品种完全花花粉大小为263.16~245.06μm×181.96~173.86μm、雄花花粉大小为267.32~244.09μm×180.41~161.55μm,花粉形状指数(P/E)的变幅范围为1.44~1.52;(4)"城固32号"和"鄂植8号"2种品种的完全花与雄花的花粉畸形率均低于16.00%;(5)在4h内"鄂植8号"完全花的花粉生活力最高可达93.38%,"鄂植8号"雄花的花粉活力较为稳定,4~36h时段花粉生活力为73.94%~62.08%,在36h时段"城固32号"完全花的花粉生活力最低仅为49.84%。
- 赵梦炯陈立红吴文俊吴文俊芦娟姜成英戚建莉
- 关键词:油橄榄OLEA物候期花粉生活力畸形率
- 不同油橄榄品种苗期快速光曲线模型选择及光合特性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为研究土耳其引进油橄榄品种对不同光强处理的叶绿素荧光特性响应,分析各油橄榄品种的光合特性及光响应规律,以Domat、Odemis、Yamalak sarisi、Memecik、Ayvalik、Cekiste、Gemlik共7个油橄榄品种自砧嫁接苗为研究对象,应用直角双曲线模型(RH)、非直角双曲线模型(NRH)、单指数方程(SEM)、双指数方程(DEM)和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MRH),拟合叶绿素荧光光响应曲线(RLC_s),筛选出适合7个油橄榄品种的叶绿素荧光光响应模型;并利用筛选出的叶绿素荧光—光响应最优模型,分析各油橄榄品种的光合特性。结果显示:(1)5个模型拟合效果优劣顺序为:MRH>SEM>RH>NRH>DEM,MRH模型对各油橄榄品种的拟合结果与实测值更符合;(2)各油橄榄品种叶片电子传递速率(ETR)随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增强而上升;PSII实际光化学速率(PhiPS2)随有效辐射(PAR)增加而呈下降趋势;Memecik的ETR和PhiPS2显著高于其它品种,Cekiste与之相反;(3)Memecik光适应能力最强,Cekiste最弱。由此可得出结论:MRH是7个油橄榄品种RLC_s的最佳拟合模型;Memecik具有较好的光合特性,Cekiste的光合特性较差。
- 马成艳刘世增刘世增吴文俊姜成英陈炜青吴文俊戚建莉
- 关键词:油橄榄
- 施肥对油橄榄生长量、有效花芽比例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9
- 2016年
- 为明确主要营养元素的合理配施,提高油橄榄幼树成枝能力及成年树有效花芽比例和单位面积产量,以幼树盆栽和大田随机区组2种方式,设计单因素和多因素正交试验,研究施肥对幼树生长量及成年树新梢生长量、有效花芽比例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P、K元素的适量施入均能明显提高油橄榄幼树枝条萌发能力,平均比对照生长量增加51.71%,各元素最佳施入量分别是N 125 g、P 150 g、K 100 g,其中N元素施入对新梢生长促进作用最为明显,为对照的2.05倍,适量P元素对新梢生长有促进作用,施入过度反而会抑制幼树新梢生长,幼树生长对K元素施入量变化不敏感。5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元素施入对促进油橄榄新梢生长的最优组合为N 50 g、P 200 g、K 50 g、B 150 g、Zn 50 g,比对照增加81.05%。各元素施入提高有效花芽比例最优组合为N 100 g、P 150 g、K 50 g、B 200 g、Zn 125 g,比对照增加51.31%。影响油橄榄单株产量的最佳组合为N 25 g、P 50 g、K 100 g、B 100 g、Zn 25 g,比对照增产76.67%。
- 吴文俊赵梦炯陈炜青姜成英魏佳英
- 关键词:油橄榄施肥生长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