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敏
- 作品数:15 被引量:82H指数:6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局卫生科技发展专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Barthel自理能力评分与护理工作量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2
- 2014年
- [目的]研究病人自理能力评分与护理工作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Barthel评分量表评估病人的自理能力,依据病人自理能力分为完全需要照顾、大部分需要照顾、少部分需要照顾和生活基本自理4组,采用工时测算法测算住院病人的每日直接护理工作量。[结果]不同自理能力病人所需直接护理工作量不同,完全需要照顾组和大部分需要照顾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3类直接护理项目中10类直接护理工作量与Barthel自理能力评分存在负相关(P<0.01)。[结论]病人自理能力是反映护理工作量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唯一因素,能反映临床护理工作量的各因素,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病人分类系统,以实现科学合理地配置和使用护理人力目标。
- 江会陆海燕顾艳黄丽华丁敏郁轶群
- 关键词:护理工作量
- 基于信息化的层级管理体系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探索被引量:1
- 2025年
- 目的探究“信息化+层级管理”模式能否切实优化人员职责与结构、促进管理团队职能落实。方法分析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现状,针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管理框架不清晰、缺乏有效管理工具和教学管理团队职责分工不明确的问题,通过理清医院、职能科室、专业基地与轮转科室的层级管理体系、梳理并明确管理团队的职能并在住培系统中构筑相应模块、赋予相应权限。收集轮转科室主任、教学主任、教学秘书、骨干指导医师、指导医师5类人群的基本信息、登录系统次数与开展教学活动次数,对研究实施前后登录次数及开展教学活动次数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实施后进行横截面分析。结果“信息化+层级管理”实施后,主任(Z=-3.161、P=0.002)、教学主任(Z=-2.687、P=0.007)登录次数比实施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施后5类人员登录次数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教学秘书与骨干指导医师(Z=-2.948、P=0.003)、教学秘书与指导医师(Z=-6.622、P<0.001)、骨干指导医师与指导医师(Z=-6.295、P<0.001)教学活动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信息化+层级管理”模式在住培管理中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可有效促进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积极参与,促进其职能落实,可为进一步加强住培的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
- 单启源孙晓靓刘圣珺马若琳顾浩杰陈迟丁敏康宝丽徐玮徐增光
-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层级管理信息化
- 基于信息化的住培全程导师管理体系
- 2023年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师培养的重要阶段,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探索在住培中引入全程导师制的教学效果。探讨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全程导师培训住院医师的具体办法,通过资格认定、师生互选、导师赋能、计划执行和考核评价逐步构建住培全程导师体系;同时开发配套的信息化平台,为住培全程导师的实施和推进提供必要的工具支持,利用信息化工具实施管理,进行流程优化和质量监控,从而形成管理闭环。
- 罗茜丁敏康宝丽朱亚琴孙晓靓徐增光陈迟
- 关键词:全程导师制信息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炎症性肠病病人生活质量的质性研究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病人生存质量的心理体验,提高病人的身心健康水平。[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以目的抽样法抽取炎症性肠病病人12例进行深度访谈。[结果]在对原始资料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3个主题,分别是"疲劳倦怠""心理焦虑恐惧"和"自我职业价值受限",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模型一致,从生理、心理、社会功能3个方面反映了病人的生存质量。[结论]炎症性病人生活质量对疾病结局、转归产生重要影响,应从家庭、医疗、社会等多角度进行干预和支持,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
- 邱云香朱嘉鹛丁敏陈婷婷倪伟
-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心理健康
- 基于在线考核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习干预管理探索被引量:6
- 2020年
- 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发展至今,已从制度完善、体系建立走向内涵建设,管理也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这就要求培训基地要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化来进行日常培训管理。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利用在线考试系统进行住院医师测评数据收集,通过项目复盘、问卷调研、数据分析等方式,对住院医师的学习进行持续干预并取得一定成效。
- 罗茜康宝丽孙晓靓朱亚琴丁敏徐增光陈义汉陈迟
- 关键词:数据分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干预管理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控制体系被引量:19
- 2021年
- 目的建立院级小讲课、教学查房、病例讨论质量控制体系,以指导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控制体系的建设。方法通过立标准、升系统、改流程、育师资、建督导、修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建立小讲课、教学查房、病例讨论质量控制体系。结果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后,小讲课、教学查房、病例讨论质量及合格率、参加教学活动老师人数、带教老师授课能力、住院医师结业综合考首次考试通过率等均显著提高。结论东方医院的小讲课、教学查房、病例讨论质量控制体系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可以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控制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 丁敏罗茜孙晓靓康宝丽朱亚琴陈迟
-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小讲课教学查房病例讨论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护理及疗效评价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早期坚强可靠的内固定、积极有效的护理和早期功能锻炼的效果。方法:我院2009年2月—2014年12月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4例,施行手术时间为l^12天,平均3.5天,通过手术、运用护理程序及功能康复程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结果:5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行股骨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优良率为94.4%。结论:经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具有可早期功能锻炼的条件,术后采取有效的护理及功能康复锻炼,是缓解疼痛、恢复患者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关键。
- 赵静磊周菊高梅姬丁敏成晓华刘芳
-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早期功能锻炼护理疗效评价
- 医学模拟中心智能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与应用效果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讨医学模拟中心智能信息管理平台(简称管理平台)在教学培训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成绩分析方法。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于2020年开始设计、开发医学模拟中心智能信息管理平台,实施全方位管理。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在我院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的住院医师192人和医学模拟教研室指导教师273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其管理平台使用情况,对比住院医师的执业医师考试、住培结业考试通过率和年度考核成绩。采用方差分析和χ^(2)检验处理数据。结果住院医师和指导教师对场地、教学设备、模具、课程、时间等方面的管理满意度均较高,如对场地管理的满意度分别为100.0%(192/192)和99.6%(272/273),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1)。2020届住院医师的第三年(建立管理平台后)年度考核成绩高于第一年(建立管理平台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0.29±6.38)分比(87.88±7.81)分,P=0.018]。建立管理平台后(2021年)住院医师的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和结业综合考试通过率高于建立管理平台前(2020年),分别为[97.3%(72/74)比88.9%(56/63),P=0.048]和[100.0%(78/78)比94.6%(70/74),P=0.037],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管理平台得到了住院医师和指导教师的认可,有助于提高住院医师年度考核成绩、执业医师考试和结业综合考试通过率,有效提高了住培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 丁敏刘圣珺孙晓靓马若琳顾浩杰单启源康宝丽徐增光徐玮陈迟
- 关键词:信息管理平台人工智能
- 探讨基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实践课程建设
- 2025年
- 目的探讨基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全科临床实践课程建设。方法基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条目制定培训课程,分为3个模块(理论模块、案例模块和实践模块),4个阶段(理论知识记忆及理解、理论知识应用、案例分析、临床技能实践),18个系列及临床基地+基层基地双导师制授课,共104课时。课程效果评价采用理论考核、问诊考核、医患沟通考核和患者教育满意度评价。课程体系评价采用柯氏4级模型。结果19位全科住院医师参与课程,已完成2个系列:公共卫生总论、糖尿病管理及医用胰岛素注射剂使用。住院医师课程反馈评分:授课预期收获(4.82±0.67)分、模拟训练评价(4.81±0.34)分、课程整体满意度(4.71±0.52)分、课程价值评价(4.43±0.48)分。结论课程围绕基层全科医师的核心工作内涵,将临床知识与基层实践深入结合,能够有效促进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更好地推动全科医师岗位胜任力培养。
- 葛剑力丁敏陈迟李扬耿莎莎陈昕朱英倩江华
- 关键词: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课程设计
- 混合式课程在高级职称指导医师基础生命支持复训中的应用探索
- 2025年
- 目的 探索混合式课程在高级职称指导医师基础生命支持复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参加2023年复训的170名高级职称指导医师设为观察组,采用混合式课程培训;2022年复训的170名高级职称指导医师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课程培训,进行多方面的对比分析。结果 两种课程中成人和婴儿技能考核及各评分项通过率无明显差异(P>0.05);传统课程的学习时长显著大于混合式课程(P<0.01);学员对混合式课程的喜爱度和信心度明显高于传统课程(P<0.01),其中女性学员对混合式课程的喜爱度高于男性学员(P<0.05);女性学员更认为混合式课程能更好地促进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掌握(P<0.01);学员对混合式课程的喜爱度、使用技能信心度、知识技能学习促进度在不同年龄段、学历、职称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两种课程的教学效果相同,但混合式课程时间成本低、学员喜爱度高、实践时使用技能的信心度高、促进学员更好更快速地掌握急救知识与技能的程度较高,且女性对混合式课程接受度更高。
- 顾浩杰马若琳刘圣珺陈迟孙晓靓康宝丽徐玮丁敏
- 关键词:传统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