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国庆

作品数:36 被引量:121H指数:6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细胞
  • 13篇白血
  • 13篇白血病
  • 12篇骨髓
  • 8篇急性
  • 7篇多发
  • 7篇多发性
  • 7篇多发性骨髓瘤
  • 7篇淋巴
  • 7篇骨髓瘤
  • 6篇预后
  • 6篇增殖
  • 6篇髓系
  • 6篇淋巴瘤
  • 5篇血液
  • 5篇髓系白血病
  • 4篇蛋白
  • 4篇凋亡
  • 4篇细胞淋巴瘤
  • 4篇细胞增殖

机构

  • 36篇新乡医学院第...
  • 2篇新乡医学院
  • 2篇新乡医学院第...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36篇吕国庆
  • 30篇吴隼
  • 18篇张媛
  • 17篇黄琰
  • 13篇郭燕
  • 13篇王莉华
  • 10篇杨满
  • 8篇字友梅
  • 6篇张灵秀
  • 3篇李婷
  • 1篇秦卫玲
  • 1篇贺立山
  • 1篇李素霞
  • 1篇张景航
  • 1篇郭丽娟

传媒

  • 4篇现代肿瘤医学
  • 3篇山东医药
  • 3篇新乡医学院学...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河北医药
  • 2篇河南医学研究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现代医学
  • 1篇西部医学
  • 1篇全科医学临床...
  • 1篇中国CT和M...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

  • 7篇2025
  • 4篇2024
  • 5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9
  • 6篇2018
  • 1篇2017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药物对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氟马替尼、地西他滨、三氧化二砷以及维奈托克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K562细胞系增殖的影响,为CML新的治疗方案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利用不同浓度的氟马替尼、地西他滨、三氧化二砷、维奈托克分别单独及两药联合作用于K562细胞,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活力,采用Compusyn软件计算两药联合作用的联合指数。结果不同浓度的氟马替尼、三氧化二砷、地西他滨及维奈托克单药均可抑制K562细胞增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氟马替尼、地西他滨、三氧化二砷分别两药联合可增强对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P<0.01),但分别与维奈托克联合后对K562细胞的抑制无明显增强(P>0.05)。结论氟马替尼、三氧化二砷、地西他滨、维奈托克单药均能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氟马替尼、地西他滨、三氧化二砷分别两药联合均有协同作用;而这3种药物分别与维奈托克联合无明显协同作用。
王研王小玲吕国庆吴隼
关键词: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
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血栓性事件危险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的临床特征、血栓性事件的发生情况,并探讨临床特征与血栓性事件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3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75例初诊且临床资料完整的MPN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血栓性事件的发生情况。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血栓性事件分为血栓组(n=73)和无血栓组(n=202)。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PN患者发生血栓性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275例MPN患者中,73例(26.5%)患者发生血栓性事件,动脉血栓占93.2%(68/73),静脉血栓占6.8%(5/73);脑梗死占74.0%(54/73)、心肌梗死占6.8%(5/73)、腹腔静脉血栓占1.4%(1/73)、下肢动脉血栓占1.4%(1/73),混合部位血栓占12.3%(9/73),脾梗死占4.1%(3/73)。血栓组和无血栓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诊断亚型、JAK2V617F突变、心肌梗死病史、脑梗死病史、既往是否有血栓性事件、吸烟史、D-二聚体是否升高、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是否升高、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有血栓性事件、脑梗死病史、心肌梗死病史、RBC≥4.7×10^(12)L^(-1)、Hb≥139 g·L^(-1)、HCT≥0.43、JAK2V617F突变是MPN初诊患者发生血栓性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PN患者既往有血栓性事件、脑梗死病史、心肌梗死病史、JAK2V617F突变、RBC≥4.7×10^(12)L^(-1)、Hb≥139 g·L^(-1)、HCT≥0.43是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
张灵秀字友梅吕国庆杨满张媛郭燕王莉华王秀峰刘宪凯朱璐遥张琴清吴隼黄琰
关键词:骨髓增殖性肿瘤
小檗碱通过破坏线粒体功能选择性诱导淋巴瘤细胞的凋亡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研究小檗碱(BBR)对T淋巴瘤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正常T淋巴细胞、T淋巴瘤细胞、Jurkat细胞用BBR 0,10,20和40μmol·L^-1处理24 h,多柔比星(Dox)40μmol·L^-1为阳性对照;Jurkat p0细胞用BBR 0和40μmol·L^-1处理24 h。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Seahorse XF24细胞代谢分析仪和H2DCFDA活性氧探针检测细胞氧消耗率(OCR)和活性氧(ROS)水平。CellTiter-Glo发光法细胞活力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ATP水平,试剂盒测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Ⅱ,Ⅳ和Ⅴ的活性。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内胱天蛋白酶3、Bcl-2、Bax、NF-κB抑制蛋白激酶α/β(IKKα/β)、磷酸化IKKα/β(p-IKKα/β)、NF-κB抑制因子α(IκBα)、p-IκBα和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BBR 40 mmol·L^-1明显增加T淋巴瘤细胞和Jurkat细胞凋亡率(P<0.01),胱天蛋白酶3和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Bcl-2表达显著下调(P<0.01),但对正常T淋巴细胞的凋亡并无影响;BBR 40 mmol·L^-1明显降低Jurkat细胞的OCR及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活性(P<0.01),增加ROS水平(P<0.01),降低ATP水平(P<0.01),但不影响线粒体缺陷型淋巴瘤Jurkat p0细胞呼吸链和凋亡;BBR 40μmol·L-1明显下调Jurkat细胞中NF-κB通路相关蛋白p-IKKα/β/IKKα/β、p-IκBα/IκBβ和核内P65表达(P<0.01)。结论BBR通过破坏线粒体功能选择性诱导淋巴瘤T细胞的凋亡,可能与抑制NF-κB通路有关。
字友梅黄琰张媛王莉华吕国庆郭燕吴隼
关键词:小檗碱线粒体功能淋巴瘤细胞细胞凋亡
大黄酸对白血病细胞脂肪量和肥胖相关蛋白表达及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大黄酸对白血病细胞脂肪量和肥胖相关蛋白(FTO)表达及白血病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白血病细胞HL60、NB4、Naml6、THP1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及10、20、40、80μmol·L^(-1)大黄酸组,分别用终浓度0、10、20、40、80μmol·L^(-1)的大黄酸处理后培养;于培养24、48、72 h时,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于培养72 h时,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FTO和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培养24、48、72 h时,各浓度大黄酸组HL60、NB4、Nalm6细胞增殖抑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大黄酸浓度增加,HL60、NB4、Nalm6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增高,呈浓度依赖性(P<0.05)。10、20、40、80μmol·L^(-1)大黄酸组THP1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10、20、40、80μmol·L^(-1)大黄酸组THP1细胞增殖抑制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浓度大黄酸组HL60、NB4、Nalm6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大黄酸浓度增加,HL60、NB4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呈浓度依赖性(P<0.05);40、80μmol·L^(-1)大黄酸组Nalm6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10μmol·L^(-1)大黄酸组和20μmol·L^(-1)大黄酸组(P<0.05);对照组、10μmol·L^(-1)大黄酸组和20μmol·L^(-1)大黄酸组Nalm6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浓度大黄酸组HL60、NB4、Nalm6细胞中FTO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大黄酸浓度增加,HL60、NB4、Nalm6细胞中FTO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增高,呈浓度依赖性(P<0.05)。5组THP1细胞凋亡率及THP1细胞中FTO和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酸可通过抑制FTO的表达,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且对HL60和NB4细胞的作用明显强于Naml6和THP1细胞。
张媛王莉华郭燕刘宪凯吕国庆黄琰
关键词:白血病大黄酸
泊马度胺为主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5年
目的:研究泊马度胺为主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3年1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收治的RRMM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5例采用PDD方案(泊马度胺+达雷妥尤单抗+地塞米松),45例采用PCD方案(泊马度胺+环磷酰胺+地塞米松),观察并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中位疗程5(2-11)个,总体反应率(ORR)为75.0%;采用PDD方案的患者ORR为73.3%,采用PCD方案的患者ORR为75.6%。46例非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患者的ORR为86.9%,显著高于14例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患者的35.7%(χ^(2)=15.031,P<0.05)。所有患者的中位PFS为8.0(95%CI:6.8-9.1)个月,中位OS为14.0(95%CI:11.3-16.7)个月。PDD方案中非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患者的PFS和OS均显著高于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患者[PFS:7.0(95%CI:4.6-9.3)个月vs 4.0(95%CI:3.1-4.8)个月,χ^(2)=5.120,P<0.05;OS:未达到vs 6.0(95%CI:1.1-10.9)个月,χ^(2)=9.870,P<0.05];PCD方案中非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患者的PFS和OS也均显著高于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患者[PFS:9.0(95%CI:6.2-11.8)个月vs 6.0(95%CI:5.4-6.6)个月,χ^(2)=14.396,P<0.05;OS:未达到vs 11.0(95%CI:6.4-15.6)个月,χ^(2)=7.471,P<0.05]。结论:泊马度胺为主的方案治疗RRMM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良好。
杨满黄琰张灵秀吕国庆朱璐瑶刘宪凯郭燕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复发难治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循环DNA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2018年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循环DNA(cf-DN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1例初治MM患者为MM组,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cf-DNA。分析MM组外周血cf-DNA水平与MM患者性别、年龄、ISS分期、髓外浸润、白细胞计数、血沉、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的关系。MM组患者均采用VAD方案化疗3周期,评价疗效并比较不同疗效者化疗后外周血cf-DNA。结果 MM组、对照组外周血cf-DNA水平分别为(177.59±40.31)、(14.77±3.12)ng/mL。两组患者外周血cf-DNA水平相比,P<0.05。MM组患者外周血cf-DNA水平与性别、年龄无关(P均>0.05),与ISS分期、髓外浸润、白细胞计数、血沉、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有关(P均<0.05)。MM组患者采用VAD方案化疗3周期后预后良好8例、预后不良13例。预后良好、预后不良患者化疗后外周血cf-DNA水平分别为(79.36±19.30)、(183.73±49.22)ng/mL,预后良好、预后不良患者化疗后外周血cf-DNA水平相比,P<0.05。结论 MM患者外周血cf-DNA水平升高。检测外周血cfDNA有助于MM的诊断、病情判断和化疗效果预测。
刘宪凯吴隼吕国庆杨满张媛王艳阁陶贞任毅飞
关键词:循环DNA外周血多发性骨髓瘤
Alpha-熊果苷激活凋亡信号通路对人急性T细胞白血病细胞TIB-152异常增殖的调节作用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alpha-熊果苷对人急性T细胞白血病细胞TIB-152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TIB-152细胞分为4组:TIB-152 (对照组); alpha-熊果苷(10、20、50μmol/L)组。CCK-8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蛋白印迹检测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蛋白X(Bax),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9表达。结果:低浓度(<50μmol/L)的alpha-熊果苷对TIB-152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高浓度(>50μmol/L)的alpha-熊果苷会对TIB-152产生细胞毒性。50μmol/L的alpha-熊果苷组细胞增殖倍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1)。与对照组相比,50μmol/L的alpha-熊果苷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 01)。而且,50μmol/L的alpha-熊果苷组Bax/Bcl-2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1)。同时,50μmol/L的alpha-熊果苷组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9表达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1)。结论:Alpha-熊果苷可激活凋亡信号通路抑制人急性T细胞白血病细胞TIB-152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字友梅黄琰郭燕张媛王莉华吕国庆吴隼
关键词:白血病增殖凋亡
循证医学联合个体化医学教育在血液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探讨循证医学联合个体化医学教育在血液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规培的2020级住院规范化培训医师141人为实验组采取循证医学联合个体化医学教育,将2019级在我院血液内科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138人设为历史对照组采取传统医学教育,两组对比理论考试成绩,并应用DREEM量表行问卷调查,对比分析结果。结果实验组、对照组理论考试成绩分别为(87.32±7.11)、(82.14±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例分析、人文沟通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医学基础成绩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照组DREEM量表总分分别为(170.15±7.04)、(156.18±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对学习的知觉、对教师的知觉、对学术的知觉、对环境的知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医学联合个体化医学教育可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好的推广效果。
王秀峰李婷吕国庆刘宪凯郭燕杨满吴隼黄琰
关键词:循证医学教育血液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c-Myc抑制剂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增殖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c-Myc抑制剂CPI-203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基因表达谱数据分析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中c-Myc表达情况,基因集富集分析c-Myc mRNA表达与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增殖的相关性。取对数生长期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随机分为c-Myc抑制剂组和对照组,c-Myc抑制剂组加入1μmol/L CPI-203 10μL,对照组加入等量DMSO,分别于培养0、24、48、72h,采用CCK-8法检测2组细胞存活率。结果基因表达谱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T淋巴细胞比较,c-Myc mRNA在Jurkat细胞中呈高表达(P<0.05);基因集富集分析结果显示c-Myc mRNA表达与Jurkat细胞增殖呈正相关(NES=1.18,P=0.040);细胞生长曲线结果显示,培养0h时,c-Myc抑制剂组细胞存活率[(100.3±1.1)%]与对照组[(104.9±2.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24、48、72h时,c-Myc抑制剂组细胞存活率[(54.8±2.4)%、(32.2±2.2)%、(35.0±4.3)%]均低于对照组[(100.5±5.8)%、(100.2±3.8)%、(100.5±7.3)%](P<0.05)。结论 c-Myc抑制剂可明显抑制Jurkat细胞增殖。
吕国庆刘宪凯吴隼王艳阁任毅飞陶贞
关键词: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细胞增殖
CD56表达情况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关系
2025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CD56表达情况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8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25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将MM患者分为CD56阳性组和CD56阴性组,对比分析两组各项临床参数的差异、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的差异,并进行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CD56阳性组93例(74.4%),CD56阴性组32例(25.6%);MM患者的中位PFS和OS分别为32个月和未达到,平均PFS和OS分别为39.8个月和52.8个月;CD56阳性组的平均PFS和OS均长于CD56阴性组(平均PFS:42.5个月vs.30.8个月;平均OS:56.2个月vs.42.0个月,均P<0.05)。Cox单因素分析显示,CD56阴性是MM患者PFS、OS短的影响因素(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D56阴性是MM患者不良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D56阴性与MM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刘亚慧吕国庆田琳琳刘宪凯张媛王容吴隼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CD56肿瘤预后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