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霞

作品数:8 被引量:27H指数:4
供职机构: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疗效
  • 2篇穴位
  • 2篇穴位电刺激
  • 2篇易激综合征
  • 2篇综合征
  • 2篇脑肠轴
  • 2篇康复
  • 2篇急性加重
  • 2篇肺功
  • 2篇肺功能
  • 2篇腹泻型
  • 2篇腹泻型肠易激...
  • 2篇肠易激
  • 2篇肠易激综合征
  • 1篇虚证
  • 1篇医院-社区-...
  • 1篇三联疗法
  • 1篇三联疗法治疗
  • 1篇疏肝
  • 1篇疏肝散

机构

  • 8篇成都市温江区...
  • 4篇成都市第五人...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作者

  • 8篇张霞
  • 2篇肖雄
  • 1篇王燕
  • 1篇黄伟
  • 1篇姚秋生
  • 1篇冯凡

传媒

  • 2篇四川中医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针刺研究
  • 1篇华西医学
  • 1篇西藏医药
  • 1篇西部中医药

年份

  • 3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隔姜脐灸联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23年
目的:观察隔姜脐灸联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腹泻型IBS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行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隔姜脐灸联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证候评分、炎症因子水平、神经递质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9.1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主症与次症评分均下降,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γ及人血清P物质(SP)、5羟色胺、人血浆神经肽Y水平均下降,观察组下降更明显;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10水平均升高,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为3例(6.25%),与观察组的4例(8.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隔姜脐灸联合痛泻要方加减在提高腹泻型IBS患者临床疗效,降低证候评分,缓解炎症反应并降低脑肠肽水平方面优于单独西医常规治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张霞范涛袁惠许俊英
关键词:痛泻要方疗效观察
小青龙汤合补肺汤治疗肺寒兼虚证儿童的效果及肺通气功能指标的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观察小青龙汤联合补肺汤对肺寒兼虚证儿童的疗效及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肺寒兼虚证患儿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小青龙汤合补肺汤治疗,疗程14d。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中症状改善时间,检测两组在治疗前后炎症相关因子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患者在肺通气功能上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的咳嗽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中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15%和8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中炎症相关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肺功能较治疗前都明显增强(P<0.05),且观察组在肺功能的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青龙汤和补肺汤能显著改善肺寒兼虚证儿童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肺功能,起到袪寒补肺的功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张霞李姝
关键词:小青龙汤补肺汤
经皮神经穴位电刺激对COPD稳定期患者临床疗效、肺功能及急性加重风险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究经皮神经穴位电刺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临床疗效、肺功能及急性加重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COPD稳定期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单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试验,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穴治疗组33例、非经非穴组32例、假针组29、对照组31例。观察并比较四组治疗前后肺功能(FVC%、FEV 1 %、FEV 1 /FVC)、呼吸困难问卷(modifie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MRC)评分、慢阻肺评估测试评分(COPD Assessment Test,CAT)、炎性因子水平(CRP、IL-6、TNF-ɑ、IL-8)、6min步行距离(6minute walking distance,6MWD)、急性加重风险(COPD中重度急性加重次数和住院次数)情况。结果:治疗后,四组FEV 1 /FVC、FVC%、FEV 1 %均升高,经穴治疗组均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四组mMRC评分均下降,经穴治疗组均低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四组6MWD均延长、CAT评分均降低,经穴治疗组6MWD均长于其他三组、CAT评分均低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前6个月、治疗后6个月和治疗后6~12个月比较:四组COPD中重度急性加重次数和住院次数均下降,经穴治疗组均低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四组CRP、IL-6、TNF-ɑ和IL-8水平均下降,且经穴治疗组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acu-TENS治疗可以明显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和呼吸困难程度,并下调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水平,同时降低COPD稳定期患者发生急性加重的风险,临床疗效尚可。
李姝张霞肖雄范涛
关键词:COPD稳定期临床疗效肺功能
康复新液结合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评价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对康复新液结合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远期疗效进行评价,研究其临床使用价值。方法 2006年1月-2007年12月,73例患者经电子胃镜检查确诊为胃溃疡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理检验示幽门螺杆菌(Hp)阳性。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疗程4周,治疗期间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疗程结束后及治疗后6、12个月后分别复查胃镜并检查Hp清除情况。观察溃疡治疗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为85.71%;随访6个月复发率分别为7.41%、17.39%,12个月复发率分别为14.29%、35.29%。结论康复新液结合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可明显提高疗效,溃疡愈合质量高、降低复发率。
姚秋生冯凡张霞
关键词:康复新液消化性溃疡疗效
基于脑肠轴理论的柴胡疏肝散联合隔药蒸脐法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基于脑肠轴理论的柴胡疏肝散联合隔药蒸脐法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给予柴胡疏肝散联合隔药蒸脐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口服柴胡疏肝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症状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中医症状评分(5.17±1.12)分低于对照组的(7.97±1.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M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HAMA评分(7.43±2.29)分低于对照组的(12.17±2.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HAMD评分(7.23±2.71)分低于对照组的(12.13±3.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脑肠轴理论的柴胡疏肝散联合隔药蒸脐法对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张霞赵奉茹范涛
关键词:脑肠轴柴胡疏肝散
基于脑肠轴理论隔药蒸脐疗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基于脑肠轴理论隔药蒸脐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联合组、中药组、西药组,每组20例。联合组给予隔药蒸脐法联合中药痛泻要方治疗,中药组仅口服痛泻要方,西药组口服西药匹维溴铵片。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症状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联合组、中药组、西药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00%、55.00%、45.00%,联合组高于其他两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三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低,且与中药组数据(8.10±1.92)分和西药组数据(10.10±1.74)分相比,联合组中医症状评分(5.55±1.28)分更低,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三组治疗后的HAMA评分与治疗前的数据相比较低,且与中药组数据(12.15±2.40)分和西药组数据(13.75±2.40)分相比,联合组HAMA评分(7.30±2.23)分更低,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三组治疗后的HAMD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低,且联合组HAMD评分(7.60±2.64)分均低于中药组的(13.60±2.21)分和西药组的(14.65±2.25)分,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基于脑肠轴理论隔药蒸脐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突出,在调节及改善焦虑、抑郁情绪及症状方面更具优势。
赵奉茹范涛张霞
关键词:脑肠轴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中医导引术12功法结合医院-社区-家庭层级管理在COPD患者呼吸康复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探讨中医导引术12功法结合医院-社区-家庭层级管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康复中的应用。方法将2022年1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COPD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实施自然病程观察)100例、观察组(实施中医导引术12功法结合医院-社区-家庭层级管理)100例。干预1年后,比较两组生活质量(CAT评分)与病情变化(mMRC评分)、肺功能(FEV1、FVC、FEV1%perd、FVC%perd)、活动耐力(6MWD)、急性加重次数、住院率与死亡率。结果干预后,两组CAT、mMRC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FEV1、FVC、FEV1%perd、FVC%perd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6MWD值均增加,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0.05);干预期间,观察组急性加重次数少于对照组、住院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导引术12功法结合医院-社区-家庭层级管理可有效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生活质量与运动耐力,减少急性加重次数、住院率与死亡率。
李姝肖雄范涛张霞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风险的影响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评估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临床症状、活动耐量和急性加重风险的影响。方法:COPD患者随机分为TEAS组25例及对照组24例。TEAS组患者于双侧肺俞、定喘、足三里、脾俞实施TEAS治疗,每次40 min,隔天1次,4周为1个疗程,每3个月治疗1个疗程,共4个疗程。对照组患者在相同穴位上安置TENS电极但不通电,其余治疗措施与TEAS组相同。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及治疗1年后记录患者肺功能(FEV1%、FVC%)、临床症状CAT评分、6 min步行距离(6MWD)和急性加重风险(中重度急性加重次数、住院次数)的变化,并对患者急性加重风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相关性分析显示,急性加重风险与FEV1%、FVC%呈负相关(P<0.01),与CAT评分呈正相关(P<0.01)。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及治疗1年后的FEV1%、FVC%、6MWD均下降(P<0.001,P<0.01),CAT评分升高(P<0.05);TEAS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FEV1%升高(P<0.001),治疗1个月后及治疗1年后的CAT评分降低(P<0.001,P<0.05),治疗1个月后及治疗1年后的6MWD明显升高(P<0.001),治疗1年后中重度急性加重次数、住院次数显著减少(P<0.001)。与同时点对照组比较,TEAS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FEV1%升高(P<0.05),治疗1个月后及治疗1年后的FVC%升高、6MWD升高(P<0.05),治疗1个月后及治疗1年后的CAT评分降低(P<0.05),治疗1年后中重度急性加重次数、住院次数均减少(P<0.001,P<0.01)。结论:TEAS可以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临床症状、活动耐量,并降低急性加重风险。
肖雄李姝王燕雷冬梅张霞赵奉茹黄伟
关键词:经皮穴位电刺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