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娴
- 作品数:11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FcRn在不同年龄双峰驼ALNA的表达与定位
- 张旺东王雯慧李淑娴贾帅张学锋曹婷婷
- 感染扩展莫尼茨绦虫对牦牛小肠黏膜固有免疫细胞的影响
- 为研究牦牛感染莫尼茨绦虫后对小肠黏膜固有免疫细胞数量的影响,本文采用组织学、组织化学染色、细胞数量统计以及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感染牦牛黏膜固有免疫细胞的水平进行了分析,并同正常组做了比较。结果显示,感染组小肠各段黏膜固有免疫...
- 曹婷婷王雯慧祁珊珊张旺东贾帅李淑娴张学锋窦山源
- 关键词:牦牛扩展莫尼茨绦虫小肠
- 文献传递
- 感染扩展莫尼茨绦虫对牦牛小肠黏膜固有免疫细胞的影响
- 为研究牦牛感染莫尼茨绦虫后对小肠黏膜固有免疫细胞数量的影响,本文采用组织学、组织化学染色、细胞数量统计以及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感染牦牛黏膜固有免疫细胞的水平进行了分析,并同正常组做了比较.结果显示,感染组小肠各段黏膜固有免疫...
- 曹婷婷王雯慧祁珊珊张旺东贾帅李淑娴张学锋窦山源
- 关键词:牦牛扩展莫尼茨绦虫小肠
- 扩展莫尼茨绦虫感染对成年牦牛小肠不同部位黏膜固有免疫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为研究扩展莫尼茨绦虫对成年牦牛小肠黏膜固有免疫细胞的影响,采用组织学、组织化学染色与细胞数量检测以及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感染组和对照组牦牛小肠不同部位黏膜固有免疫细胞进行了详细观察、分析,并做了比较。结果显示,感染组牦牛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中的黏膜固有免疫细胞即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和肥大细胞数量均远远多于对照组牦牛的相应部位,差异都极显著(P<0.01)。但感染组和对照组从十二指肠到回肠,上述5种细胞的分布趋势一致:上皮内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数量逐渐减少,在小肠各段的数量分布均差异显著(P<0.05);杯状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从前至后呈增多趋势且差异显著(P<0.05);浆细胞呈增多趋势,然而空肠和回肠浆细胞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扩展莫尼茨绦虫感染时,成年牦牛感染部位小肠黏膜固有免疫细胞大量增生,但其分布趋势没有发生改变。
- 曹婷婷王雯慧祁珊珊李淑娴张学锋
- 关键词:扩展莫尼茨绦虫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
- CD11c和CD103分子标记的树突状细胞在双峰驼小肠MALT和MLN的分布及形态特征
- 为探讨整合素αX(CD11c)和整合素αE(CD103)分子标记物标记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在双峰驼(Bactrian camel)小肠和肠系膜淋巴结(mesenteric lymph nod...
- 郭明刚王雯慧张旺东贾帅李淑娴
- 关键词:双峰驼树突状细胞小肠组织
- 文献传递
- 上皮内淋巴细胞在双峰驼小肠内的分布特征
- 2015年
- 试验采用HE常规染色方法,光镜下观察小肠各段肠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的分布位置、密度和形态,并对其进行计数,来探索双峰驼肠黏膜免疫机制.结果表明:上皮内淋巴细胞在小肠各段数量分布有显著差异(P<0.05),从十二指肠到回肠数量逐渐增多,每5 000μm2大小的肠黏膜上皮细胞中,肠上皮内淋巴细胞的平均数量分别为5.40、17.36和33.64个.上皮内淋巴细胞多数位于上皮吸收细胞的基底部,少数分布在上皮细胞核区和核上方,且后者多出现在空肠后段到回肠后段.上皮内淋巴细胞形态单一,多为圆形和椭圆形,与周围上皮吸收细胞的界限非常清晰,有一明显的"空晕".肠上皮内淋巴细胞从十二指肠到回肠数量逐渐增多,说明了上皮内淋巴细胞的归巢可能与小肠各段的抗原因素差异以及上皮吸收细胞基底侧的E-钙粘连蛋白表达密切相关.这一结果与在其他动物上的研究结果是不相同的.
- 李淑娴郭明刚王雯慧
- 关键词:双峰驼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
- CD68+Mφ在双峰驼小肠和MLN中的分布特点
- 为了探讨CD68 分子标记物标记的巨噬细胞(macrophage,Mφ)在双峰驼小肠和肠系膜淋巴结(mesenteric lymphoid nodes,MLN)中的分布规律和形态特点,采用SABC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10...
- 李淑娴郭明刚王雯慧
- 关键词:双峰驼小肠MLN
- CD68+Mφ在双峰驼小肠和MLN中的分布特点
- 为了探讨CD68分子标记物标记的巨噬细胞(macrophage,Mφ)在双峰驼小肠和肠系膜淋巴结(mesenteric lymphoid nodes,MLN)中的分布规律和形态特点,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10峰成...
- 李淑娴郭明刚王雯慧
- 关键词:双峰驼小肠MLN
- 文献传递
- IgA和IgG分泌细胞在双峰驼CALT中的分布规律被引量:5
- 2016年
- 为研究黏膜免疫重要效应分子IgA和IgG的分泌细胞在双峰驼眼结膜相关淋巴组织中的分布规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的方法对两类细胞的分布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IgA分泌细胞主要沿着结膜上皮下浅层固有层呈弥散性分布,在腺体周围、圆顶区和滤泡间区仅有零星分布;IgG分泌细胞的分布特征与IgA分泌细胞相似,但浅层固有层中IgA分泌细胞的数量多于IgG分泌细胞数量。结果表明,在结膜免疫中IgA分泌细胞占优势,而IgG分泌细胞的存在提示IgG不仅参与全身性体液免疫也有可能参与局部免疫。
- 张学锋李淑娴李航窦山源张旺东贾帅陈智华尚清炎王雯慧
- 关键词:双峰驼
- CD8^(+)T细胞在不同年龄家兔胃肠道的分布规律被引量:1
- 2021年
- 探讨不同年龄组家兔胃肠道各段CD8^(+)T细胞的分布特征,为进一步研究CD8^(+)T细胞的作用奠定形态学基础。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不同年龄组(幼年组、青年组、老年组)家兔胃肠道内CD8^(+)T细胞进行染色、观察及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家兔的CD8^(+)T细胞多呈圆形、椭圆形或呈不规则形。在不同年龄组家兔,胃肠不同部位的分布有如下特点:家兔的CD8^(+)T细胞主要分布于胃肠道的固有层中;青年组CD8^(+)T细胞的分布数量显著高于幼年组和老年组;各肠段之间CD8^(+)T细胞分布的数量差异不显著,但其分布的总量按照小肠、大肠、胃的顺序依次降低。研究结果显示,CD8^(+)T细胞在家兔小肠的分布最多,并且其数量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青年家兔胃肠的分布最为丰富。
- 谢飞李淑娴火兴民刘丽萍李瑞张学锋王雯慧
- 关键词:家兔小肠大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