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娟丽
- 作品数:16 被引量:283H指数:8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农业科学更多>>
- 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格局及旅游开发模式被引量:86
- 2019年
- 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格局及旅游开发模式,是提高非物文化遗产的管理和保护水平的重要路径。采用最邻近点指数、核密度分析法、Moran′s I指数分析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结构特征、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①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较少,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占主体。传统音乐、传统手工技艺、曲艺、传统舞蹈是重庆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项目的主要类型;传统手工技艺、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美术、民俗是市级项目的主要类型。②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整体上呈南多北少、总体分散和"中心-外围-两翼"递减的分布格局。③基于结构类型和空间特征,提出中心外围区、两翼地区"基础+发展+提高"不同组合;国家级+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相结合、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相结合、社区参与旅游等开发模式。
- 江娟丽江娟丽杨庆媛张忠训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文化旅游
- 数字赋能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逻辑机理
- 2025年
- 农文旅融合作为现代乡村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既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又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数字技术为农文旅深度融合注入新动能,其通过创新产品展示和交易模式、催生消费新场景和营销新渠道、重塑生产要素结构和运行模式、提升资源配置效能和服务水平,推动农文旅融合向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方向发展。各地需从认知提升、制度保障、人才支撑、技术创新、安全防线五个维度,多措并举优化数字赋能效应发挥的内外部环境,因地制宜有效推动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 江娟丽梁玉张陈
- 我国发展体验旅游的背景、开发思路及对策研究被引量:27
- 2006年
- 通过对体验经济的产生特征、消费者心理、我国目前的营销技术水平、市场本身的环境和企业职工的素质等方面对我国发展体验旅游经济的有利和不利人文背景因素的具体分析,结合体验经济的内涵特征,笔者认为目前我国体验旅游产品的开发应把握“一个思路、三个前提”的原则,并进一步提出了注重市场调查、突出产品主题性、强化市场法规和从业人员品德熏陶、培养消费者自主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营销理念、打造富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增加互动性的活动项目等开发对策。
- 江娟丽
- 关键词:体验经济体验旅游旅游产品
-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格局及其旅游开发模式
- 研究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是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和保护水平的重要路径。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法和ArcGIS研究法,理清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基本概况与特征,指出重庆市44项国家级和511项市级非物质文化...
- 江娟丽杨庆媛郭勇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旅游开发模式
- 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增长新特点及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 2012年
- 后金融危机时期的世界经济增长将出现由政府推动的恢复性经济增长模式向市场引导的正常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特征将更为明显。不平衡性与国别化差异则进一步推动了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调整与演变。中国需要充分利用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并统筹兼顾国内发展与国际发展,宏观经济运行与社会发展的机遇虽不可能被轻易打破,但也面临新的挑战与各种制约因素,故积极推进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构建与完善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 江娟丽徐梅
-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期
- 农业景观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23
- 2021年
- 农业农村是新时代地理学研究的前沿阵地,农业景观更是新时代地理学科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早在20世纪中叶欧美学术界就对农业景观做了大量探索和研究,我国对农业景观的广泛研究则始于1980年代。文章沿着"核心理论提炼—关键问题剖析—研究趋势展望"的思路,从景观生态学、地理学、土地科学、管理学、旅游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视角对农业景观演变及保护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着重系统梳理了农业景观的概念内涵,对比分析了农业景观和景观农业概念的异同,并从农业景观分类、格局变化及影响因素、农业景观格局变化的效应、农业景观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等4方面总结国内外研究进展,指出未来农业景观研究的重点和发展趋势,即深化山区农业景观塑造及农耕文明传承策略研究、深化国家战略和制度政策对农业景观演化及农耕文明传承的影响机制研究、强化多学科融合研究方法于农业景观研究中的应用和注重国情特点兼顾他山之石。
- 江娟丽江娟丽张忠训杨庆媛
- 关键词:农业景观景观保护美丽乡村建设
- 山区农业景观演变驱动力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以石柱县为例被引量:3
- 2023年
- 在构建山区农业景观演变驱动力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杜宾空间模型定量测度了石柱县农业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山区农业景观格局演变是多种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其中生存、经济和制度驱动是影响生产型、生活型农业景观格局演变的重要因子;环境、生存、经济驱动是生态型农业景观格局演变的因素;生存、产业、制度、经济和文化驱动是拓展型农业景观格局演变的影响因素。通过空间自相关检验得知,农业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因子存在空间自相关特征,并非彼此独立,在未来发展中应综合考虑经济、产业发展、城镇扩张、生存因素及政策制度等情况对农业景观利用及景观格局带来的影响,注重农业景观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 江娟丽杨庆媛
- 关键词:驱动力
- 社会经济转型背景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被引量:19
- 2020年
- 随着社会经济转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面临如何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专业人才的问题.基于2013-2019年CNKI中133篇有关此专业的教改论文和不同院校的培养方案,揭示了该专业的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以西南大学新版培养方案为例,提出课程体系的优化思路.研究表明:不同院校的课程设置存在同质化现象、广度大深度小,未形成自身的专业特色;实践课的比重偏低,无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各院校需加强地理学与原规划学的课程融合,适度调整专业课程,凸显时代特色;同时还需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复合型教师队伍和课程群的建设.
- 王亚辉江娟丽杨庆媛杨晓霞
- 关键词: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 农旅融合的耦合协调发展及对策研究——以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为例被引量:30
- 2022年
- 选取2010-2019年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该文简称石柱县)农业和旅游业相关指标数据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评价了10年来石柱县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水平,探讨了石柱县农旅融合发展现状,研究结果显示:①石柱县农旅融合发展呈现勉强协调趋势,仍有较大发展空间;②石柱县农旅融合发展呈现农业滞后型发展状态;③政策倾斜与资金投入对石柱县农旅融合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基于此,对石柱县农旅融合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石柱县应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充分利用山地农业特色和优势农业资源,以需求为导向,扩大农旅融合发展空间,以创意和科技引领农旅融合发展,加强对石柱农旅融合的政策、资金和智力支持.
- 江娟丽江娟丽杨庆媛
- 关键词:农业旅游业耦合协调度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旅游开发的耦合逻辑——以重庆市渝东南民族地区为例被引量:55
- 2021年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实践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乡村文化振兴不可或缺的内生力量。过去数年全面推进精准扶贫脱贫的实践证明,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了乡村产业的发展,对实现农民增收产生了积极作用,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作助推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融合机制时,要完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旅游开发的多元监管制度;要深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核心基因,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构建“三位一体”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模式;要创新社区居民参与机制,拓宽居民多元参与渠道;要推动“点面”相结合的“农+旅+非遗”融合等机制,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事业的持续发展。
- 江娟丽江娟丽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