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鹏
- 作品数:18 被引量:56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花岗岩蚀变带隧道涌水量预测研究被引量:16
- 2023年
- 红豆山隧道主要穿越云母花岗岩、变质花岗糜棱岩等非可溶岩地层,施工期间其2号斜井平导发生了大规模突涌水。为合理预测隧道涌水量,对红豆山隧道穿越花岗岩蚀变带地区的工程特点及涌水的成因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相关的涌水评价等级层次结构模型。结合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现场监测情况,对红豆山隧道涌水量危险性进行了等级划分,利用模糊数学预测了红豆山隧道2号斜井的涌水量。结果表明:(1)影响红豆山隧道涌水的相关因素主要分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隧道工况3个方面,共9个因素;(2)提出的模糊数学模型预测的平均涌水量与实际工程涌水量的误差为2.61%,满足工程实际施工的准确性精度,能够为类似工程的涌水量预测提供参考。
- 苏培东赵熠邱鹏李有贵全斐
- 关键词:隧道工程涌水量预测
- 非煤地层隧道瓦斯等级合理性判定研究
- 2025年
- 我国隧道工程中有害气体引发的工程灾害频发,主要涉及中毒窒息、燃烧爆炸及化学腐蚀等问题。针对煤层瓦斯目前已建立相对完整的勘察评价体系,而非煤瓦斯尚缺少较为准确合理的风险等级评价方法,严重制约非煤瓦斯隧道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通过现场检测、原位试验、理论分析和实测计算等方法,研究非煤瓦斯气体在勘察和施工阶段的风险等级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在勘察阶段,一般非煤瓦斯区段可采用在勘察钻孔内开展“中途检测+终孔检测+封孔检测”的常规方法进行瓦斯等级判定,在高瓦斯区段需结合聚气试验和逸散试验,通过聚气速率(ν_g)和逸散曲线进一步判定瓦斯等级和瓦斯类型;2)在施工阶段,开挖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Q_绝)可通过实测风管压入通风量和优化后的断面瓦斯检测点准确实测;3)开挖工作面前方瓦斯富集体绝对瓦斯涌出量(Q_绝)应结合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创新采用“TSP+超前钻孔+检测试验”方法进行实测;4)非煤地层隧道瓦斯等级评价方法已在成渝中线高铁、市域(郊)铁路成都至眉山线成功应用并指导现场安全施工。
- 陈明浩陈明浩邱鹏邱鹏徐正宣李东苏培东
- 关键词:绝对瓦斯涌出量超前地质预报
- 梯形抗滑桩截面尺寸对土拱效应的影响
- 2020年
- 近年来,土拱性状对于抗滑桩的设计及布设有着重要意义,土拱的高度会直接受到抗滑桩的截面尺寸及桩间净距的影响,考虑到抗滑桩的抗滑力是由桩背及桩侧两部分共同提供,故提出在矩形桩的基础之上,不改变原桩背尺寸的前提下,提高桩侧的抗滑性能可以促使桩后土拱与桩侧土拱的协同发展,梯形抗滑桩恰如其分。本文通过FLAC-3d及力学计算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了梯形抗滑桩的截面尺寸对于土拱高度的影响性。保持桩背尺寸不变的前提下,改变抗滑桩下底尺寸,实现了从矩形桩到梯形桩的变化以及提供了桩侧倾角的变化。结果表明,随底边尺寸的增大,土拱发育,且桩侧土拱的发育更加明显,拱高于截面上下底边比值从0.4到0.65之间增大,截面上下底边比值从0.65到0.85之间间土拱高度减小。此外,证实了通过改变截面形式,截面上下底边比值从0.5到0.65之间可促进桩背土拱与桩侧土拱协同作用,从而充分发挥梯形抗滑桩的受力性能。
- 王茂珲苏培东邱鹏
- 关键词:土拱效应FLAC-3D
- 川西南浅表地层天然气富集规律与隧道工程适应性研究
- 2025年
- 针对川西南地区浅表地层天然气对隧道工程影响较大的问题,依托成眉线工程,运用地质分析、工程地质勘探方法,通过封孔聚气试验、分层检测试验,揭示研究区浅表层天然气分布富集规律及控制因素,分析浅层天然气富集对隧道产生的工程效应及对策。研究结论如下:1)深部天然气更倾向于通过断层、节理裂隙运移至浅地表,在以黏土为盖层、卵石层为储层的第四系特殊储盖组合中形成天然气高体积分数富集。2)成眉线隧道工程高体积分数区主要分布在卵石层中,低体积分数区主要分布在强风化泥岩及部分卵石层中,微体积分数区主要分布在完整泥岩及上覆黏土层较薄的卵石层中。3)浅层天然气的存在不仅对隧道工程的施工安全、成本和施工工期产生影响,也是工程勘察的一大挑战;遇到浅层天然气问题,需要对隧道设计及方案进行调整,并提出防治措施建议、制定运营维护方案。
- 石疏桐苏培东幸小兵李有贵陈明浩邱鹏王安春
- 关键词:浅层天然气隧道工程
- 亭子口灌区瓦斯水工隧洞施工通风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
- 2024年
- 依托亭子口灌区典型瓦斯隧洞工程,基于CFD软件对瓦斯隧洞施工通风效果进行模拟,得到通风流场与瓦斯浓度分布场。通过控制风管出风口与掌子面距离、风管直径、风管出风口风速、离壁距离以及风管布置夹角,研究洞内瓦斯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风管直径与出风口风速的增大均可有效稀释掌子面处聚集的瓦斯,降低洞内瓦斯最高浓度,但若风速过大则对瓦斯的稀释效果提升有限;(2)随着风管出风口与掌子面距离的增加,隧洞内瓦斯最高质量分数先减少后增加,随着风管离壁距离的增加,洞内瓦斯最高质量分数总体呈上升趋势;(3)风管呈75°夹角布置时对瓦斯稀释最有利,风管布置夹角为0°时对瓦斯稀释最不利,风管布置夹角对洞内瓦斯浓度的影响相对最小;(4)考虑多因素复合影响,在本次正交试验因素及水平下,对隧洞通风效果影响最大的是离壁距离,其次为出风口与掌子面的距离,最次为出风口风速。
- 苏培东陆星好李有贵邱鹏安兴玲
- 关键词:数值模拟
- 油气开采过程中地质环境问题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4
- 2024年
- 随着经济建设发展,石油与天然气需求量不断增加,加速开采带来的地质环境问题也越发凸显,针对油气开采过程中地质环境问题的研究则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在收集整理国内外油气开采过程中地质环境问题典型案例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地面沉降、诱发地震、地下水污染和地层结构改变是油气开采过程中主要的地质环境问题,论述了油气田地质环境问题的控制因素、发生机理和致灾效应的研究成果,对现有油气田地质环境问题的监测方法、预测方法和防治措施进行了归纳,分析了现有油气田地质环境问题方面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局限性,并对油气田地质环境问题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苏培东陆星好徐学渊邱鹏李有贵
- 关键词:油气开采地质环境问题地面沉降诱发地震地下水污染
- 川藏铁路规划区K208滑坡数值模拟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由于路基开挖,川藏铁路规划区K208大型古滑坡群局部复活,威胁道路安全。在分析滑坡区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利用FLAC3D建立滑坡地质模型,模拟滑坡在未开挖、开挖后和治理后,分别在天然工况、暴雨工况以及地震工况下的剪切变形分布特征。安全系数计算结果表明,未开挖时,边坡在3种工况下均处于稳定状态;开挖后,边坡在天然工况和地震工况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暴雨工况下处于不稳定状态;治理后,边坡在3种工况下均处于稳定状态。
- 邱鹏苏培东郭长宝陈婉琳
- 关键词:滑坡稳定性分析数值模拟FLAC3D
- 米林地区冰川冰湖泥石流期次划分及其与构造活动的关系
- 2025年
- 米林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内外动力作用强烈,地质灾害频发。区域内冰川冰湖型泥石流堆积体分布广泛,面积大,厚度深,沉积关系复杂。科学认识雅鲁藏布江河谷米林段冰川冰湖泥石流期次划分及与构造活动的关系,对区域地质环境重建、区域内泥石流成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能为预测米林地区未来泥石流活动提供参考。本文作者通过野外调查、卫星解译、无人机航拍和室内试验等技术,查明了米林地区冰川冰湖型泥石流堆积特征,研究了米林地区泥石流发育时间,揭示了泥石流与构造活动的关系及影响因素。主要成果如下:(1)米林地区冰川冰湖泥石流堆积区纵坡降小,有扇形、鱼尾形、堆叠形3种平面形态;(2)研究区冰川冰湖泥石流划分为3期次,即62.2~74 ka、37.3~44.9 ka、16.1~23.6 ka,越靠近雅鲁藏布江下游,出露的泥石流形成年代越早;(3)构造活动与泥石流具有时间共轭性,可将其关系量化为时间重合率,影响时间重合率的因素有断裂带距泥石流沟距离、断层规模、断层性质,其中时间重合率与断裂带距泥石流沟距离呈负相关,与断层规模呈正相关。
- 苏培东胥帅梁宇周路旭邱鹏
- 关键词:光释光测年多期次
- 川西构造复杂区隧道多源有害气体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4
- 2023年
- 川西高原地质条件复杂,隧道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有害气体问题日益突出,对西部大开发战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地质挑战。针对川西地区有害气体分布规律复杂的问题,本文在收集分析川西高原区域地质资料和隧道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地质历史分析、油气成藏理论、现场检测等方法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川西构造复杂区有害气体的主要成分以瓦斯(甲烷)、硫化氢、二氧化碳为主;有害成因有无机成因和有机成因两种,其中瓦斯主要来源于有机成因,硫化氢主要来源于无机成因,二氧化碳为混合成因;有害气体主要分布在褶皱的核部区域、深部地层、压扭性断裂附近、含炭质岩层或火成岩或变质岩内,且分布规律相互关联。研究成果对川西高原隧道有害气体预测防治具有指导作用。
- 严磊苏培东唐涛陈仲勇邱鹏
- 关键词:川西高原隧道有害气体
- 梯形抗滑桩截面侧角对土拱效应的影响被引量:2
- 2020年
- 为研究梯形抗滑桩截面侧角对土拱效应的影响,从材料力学与静力学知识入手,首先以拱轴线轴向受压模型推导了合理的桩截面侧角的计算方法,表明梯形截面抗滑桩较于矩形截面抗滑桩更易形成土拱效应;其次通过work-bench建立了土质边坡与梯形截面抗滑桩的三维模型并进行网格划分,运用FLAC3D有限差模拟软件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接触面语句,建立桩土接触面,对桩土接触面的位移变化进行捕捉,结合在特征水平截面z=23上的应力云图、位移云图以及桩间中轴线上位移监测点的位移变化,综合分析梯形截面抗滑桩的桩截面侧角θ的取值对于土拱效应的影响;最后对理论推导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以拱轴线的轴向受压模型理论,突出轴向大主应力的影响,得出当梯形截面抗滑桩抗滑反力最大时,截面侧角反算办法取值为2θ+arctanη取■π/2,θ∈(0,90°);得出了合理的桩截面侧角的取值范围,证明了梯形桩截面侧角在此范围下,能充分发挥桩正面与桩侧面两部分的受力性能,促使双拱协同传力机制的产生。
- 王茂珲苏培东马云长邱鹏
- 关键词:抗滑桩土拱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