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玉杰

作品数:12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青海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青海省地震科学基金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中国地震局地震监测、预测、科研三结合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0篇地震
  • 2篇地震定位
  • 2篇地震序列
  • 2篇地震预警
  • 2篇震源
  • 2篇数字测震台网
  • 2篇速报
  • 2篇台网
  • 2篇台站
  • 2篇测震
  • 2篇测震台网
  • 2篇M
  • 1篇地动噪声
  • 1篇地下流体
  • 1篇地震波
  • 1篇地震波形
  • 1篇地震前
  • 1篇地震前后
  • 1篇地震台
  • 1篇地震台阵

机构

  • 12篇青海省地震局
  • 1篇山西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江苏省地震局

作者

  • 12篇万玉杰
  • 4篇赵燕杰
  • 3篇马建新
  • 3篇李玮杰
  • 2篇马丽
  • 2篇杜利峰
  • 1篇王俊
  • 1篇赵永海
  • 1篇沙成宁
  • 1篇李丽
  • 1篇李玉丽
  • 1篇杨晓霞
  • 1篇李启雷
  • 1篇孟凡博
  • 1篇黄浩
  • 1篇刘文邦
  • 1篇白占孝
  • 1篇郭葆庆
  • 1篇崔煜
  • 1篇杨欢庆

传媒

  • 7篇高原地震
  • 2篇地震研究
  • 1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防灾减灾工程...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海玉树M7.1地震前地下流体异常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利用原始数据和小波分析方法对青海省地下流体资料进行分析,提取玉树7.1级地震前观测数据的异常。结果表明:①选取的8个测项中,有4个测项出现了异常,占50%。异常分布范围较大,震中距最大达480 km,异常都发生在震前8个月之内。②从原始数据看,玉树水温、德令哈水温和玉树水位震前异常明显,其中德令哈水温原始数据在震前12天出现快速上升的短临异常变化。③从小波分析的结果来看,有4个测项在震前出现明显异常。异常过程与发震时间的关系为异常开始—异常峰值—异常结束—恢复正常后发震。
万玉杰李玉丽杨晓霞
关键词:玉树7.1级地震地下流体小波分析
2022年青海德令哈M_(S)6.0地震序列重定位及发震背景分析
2023年
2022年1月23日、3月26日和4月15日青海省德令哈市分别发生M_(S)5.8、M_(S)6.0和M_(S)5.4地震。采用CAP方法反演了M_(S)6.0地震及6次M_(S)≥3.7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矩心深度,利用双差定位方法重新定位了德令哈M_(S)6.0地震序列的震源位置,初步分析了德令哈M_(S)6.0地震序列的发震背景。震源机制结果显示,M_(S)6.0地震震源机制解节面Ⅰ:走向174°/倾角80°/滑动角-156°,节面Ⅱ:走向79°/倾角66°/滑动角-11°,矩心深度6 km。地震重定位结果显示,德令哈M_(S)6.0地震序列震中呈NS向展布、震源区北部为主体破裂区域。基于震源机制解、地震重定位结果和震源区附近局部发育NS向构造的特征,分析认为德令哈M_(S)6.0地震序列的发震构造为一条NS向、高倾角的右旋走滑隐伏断层。
黄浩袁伏全李丽赵燕杰万玉杰马建新李启雷胡维云郭瑛霞
关键词:震源机制
LocSAT与Hyposat方法在青海地区地震定位结果的对比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使用LocSAT与Hyposat 2种方法,对青海地区2014年1月至7月之间22个Ms3.0级以上地震进行重新定位,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编目结果为标准,得到2种方法定位结果的误差,并进一步探讨了误差产生的原因、消除方法以及2种定位方法对于青海地区地震定位选用时的注意事项。
马建新陈继锋万玉杰
关键词:地震定位误差分析
sPL震相在青海门源Ms6.4级地震序列震源深度测定中的应用
2019年
利用近震深度震相sPL的基本特征和门源地震台、铧尖地震台的波形资料,对2016年1月21日青海门源Ms6.4级地震序列中的15个ML≥3.0级地震进行了sPL震相分析,得到了该地震序列较为可靠的震源深度结果,并与Hyposat定位结果和CAP波形反演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sPL震相测定的震源深度结果与Hyposat定位结果和CAP波形反演得到的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表明sPL震相测定的震源深度是可信的。
万玉杰高斯阳
关键词:震源深度地震序列
青海数字测震台网台站地动噪声分析
2022年
介绍了青海省数字测震台网布局建设和数字测震台站仪器的配置,通过对2012年1月~2021年10月青海省的38个数字测震台站地动噪声功率谱密度计算,得出10年来各测震台站地动噪声水平RMS值在逐年增长,并按噪声计算结果对台站进行了分类,找出噪声水平变化大的台站,给出功率谱密度曲线图,指出了影响台站背景噪声的因素除了仪器本身的性能外,主要与台基条件和台址环境有关,针对性地对部分台站观测环境的改造提供了建议。
万玉杰马丽李振凯
关键词:地动噪声功率谱
2016年青海门源6.4级地震前后波速比变化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基于青海地震台网2009年1月至2016年4月产出的震相观测报告数据,利用多台和达法和单台法对2016年门源6.4级地震前后震源周边地区波速比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多台和达法计算得到震前一年波速比存在低值变化,但异常不显著;门源单台计算结果发现2014年初至2015年研究区波速比存在低值异常,之后返回平均值,其它台站异常不明显。分析认为:这可能和多台平均将异常减弱以及地震射线路径对震源区的覆盖有关。
刘文邦万玉杰李玮杰
关键词:波速比
青海地区数字化表层水温变化与地震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介绍了青海地区表层水温井孔的观测概况,对各井孔产出数据的可靠性和年变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汶川、大柴旦、玉树地震前后水温(地温)的前兆异常变化特征,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王永刚万玉杰何岗杜利峰
关键词:表层水温前兆异常
2013年海西5.0级地震波形时频特性研究
2014年
传统的傅里叶变换因缺乏信号局域性的信息,无法对地震波等非平稳信号进行全面描述,时频分析通常是分析非平稳信号较好的工具。本文利用大柴旦地震台记录到的2013年6月5日青海海西5.0级地震波形,采用赵—阿特拉斯—马克时频分布(ZAM)分别研究了该地震P波、S波段的时间—频率特征。研究结果很好地解释了地震波的非平稳性,较全面地展示了地震波的衰减特征。
李玮杰万玉杰
关键词:时频分析
青海地震预警站网效能的定量化评估研究
2025年
综合运用噪声功率概率密度函数、双曲线正演建模及其联合似然性、插值网格时程等技术方法,从台网布局、地震监测与定位能力、预警能力与烈度速报精度等方面对青海地震预警站网的效能进行了系统性评估。获得的主要认识:(1)基于实际台基噪声水平计算了站网地震监测能力,结果显示:青海全省80%区域的地震监测能力可达到2.5级,重点预警区内局部可达1.2级;理论监测能力与基于PMC方法获得的概率最小完整性震级(M_(P))空间分布十分一致。(2)采用二维理论合成地震定位测试,清晰地揭示了预警站网中增加了基本站和一般站,使得定位精度有了明显提高,结果的系统性误差显著降低;按照水平误差及GT定义综合判断定位精度的准则评估的定位精度表明,全省重点预警区内的定位精度能达到Ⅰ类精度,其他区域范围内站点周围约30 km范围内能达Ⅱ类精度;震中位置偏差大于20 km区域主要位于青海西南部的监测能力薄弱区。(3)3个台触发条件下,在重点预警区内的预警首报时间约5.9 s,全省约20%的区域预警首报时间为10 s左右;重点预警区内的烈度速报精度可达10 km,90%置信度下全省80%的区域烈度速报精度约为70 km。
万玉杰马丽吕弃暇白占孝王俊王俊赵燕杰李玮杰张杰林
一种地震台阵台站观测装置
一种地震台阵台站观测装置,涉及台阵台站观测技术领域,其结构为:地震计与数据采集器连接,数据采集器与交换机连接,太阳能板与充电控制器连接,充电控制器与智能电源充电控制器连接,电池组与智能电源充电控制器连接,智能电源充电控制...
沙成宁崔煜赵永海万玉杰罗宾生赵燕杰谢华宏朱胜伟杨欢庆孟凡博郭葆庆张斌杜利峰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