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渊

作品数:6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病毒
  • 3篇病毒治疗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抗病毒
  • 2篇抗病毒治疗
  • 2篇艾滋病
  • 2篇HIV/AI...
  • 1篇乙肝
  • 1篇乙肝表面抗原
  • 1篇乙肝病毒
  • 1篇乙肝病毒携带
  • 1篇乙肝病毒携带...
  • 1篇葡聚糖
  • 1篇缺陷综合征
  • 1篇综合征
  • 1篇细胞
  • 1篇效果及影响
  • 1篇携带者
  • 1篇慢性

机构

  • 5篇玉林市红十字...

作者

  • 5篇江渊
  • 3篇潘燕妮
  • 3篇王宇
  • 3篇梁道斌
  • 2篇黄强
  • 1篇陈小英
  • 1篇黄芩

传媒

  • 2篇中外医疗
  • 1篇广西医学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真菌学杂...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0
  • 2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1-3)-β-D葡聚糖联合降钙素原、CD4^(+)T淋巴细胞多指标在艾滋病患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早期诊断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联合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D4^(+)T淋巴细胞多指标在艾滋病患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早期诊断临床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住院的120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实验室结果,将其分为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确诊组(血或组织液培育养出马尔尼菲篮状菌),简称A组(62例),及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临床诊断组[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及(1-3)-β-D葡聚糖、PCT、CD4^(+)T淋巴细胞多指标诊断],简称B组(58例)。检测患者(1-3)-β-D葡聚糖、PCT、CD4^(+)T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上述指标联合检测对艾滋病患者感染马尔尼菲篮状菌的诊断效能。结果A组的(1-3)-β-D葡聚糖和PCT水平均高于B组,CD4^(+)T淋巴细胞个数低于B组(P<0.05);(1-3)-β-D葡聚糖、PCT、CD4^(+)T淋巴细胞联合检测的AUC为0.933,(1-3)-β-D葡聚糖单独检测的AUC是0.812,PCT单独检测的AUC为0.883,CD4^(+)T淋巴细胞单独检测的AUC是0.810,(1-3)-β-D葡聚糖、PCT和CD4^(+)T淋巴细胞联合检测的AUC皆优于三项单独检测,表明(1-3)-β-D葡聚糖、PCT和CD4^(+)T淋巴细胞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皆优于单一指标诊断,且联合检测的特异度、约登指数分别为92.43%和0.580,均高于三项单独检测。结论(1-3)-β-D葡聚糖联合PCT和CD4^(+)T淋巴细胞多指标对艾滋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具有非常高的临床诊断价值,能够帮助医生分析出高危风险患者,及时制定治疗方案,同时也承担预后效果的判断依据,对治疗艾滋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黄强王宇江渊梁道斌黄锐洁秦小超潘燕妮和鹰
关键词:PCT艾滋病
HIV/AIDS免费抗病毒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HIV/AIDS免费抗病毒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导出2015年1月-2018年12月该院坚持接受抗病毒治疗HIV/AIDS患者资料1 200例,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抗病毒治疗效果因素,并比较治疗前、治疗6、12个月后患者体内CD4+T淋巴细胞数量。结果经分析,年龄、CD4+T淋巴细胞基线水平、漏服药物等因素为影响HIV/AIDS免费抗病毒疗效主要因素,治疗前,HIV/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数为(243.57±131.57)个/μL,经治疗6个月为(364.59±155.18)个/μL,治疗12个月后为(378.42±176.98)个/μL,相比治疗前,患者CD4+T淋巴细胞数治疗后数值上升明显,与治疗前相比,治疗6个月、12个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78、t2=9.31,P<0.05)。结论应用抗病毒治疗能够稳定HIV/AIDS者病情,其影响因素主要为接受抗病毒治疗年龄、CD4+T淋巴细胞基线水平、漏服药物等,在开展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应重视上述因素,予以适当措施,以稳定患者病情。
江渊
关键词:HIV/AIDS免费抗病毒治疗CD4+T淋巴细胞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V/AIDS患者的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探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HIV/AIDS患者的生存时间、病死率的影响及影响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接受免费HAART的1309例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寿命表法分析患者生存时间、病死率及其变化趋势;运用Cox等比例风险回归法分析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感染途径、世界卫生组织(WHO)分期、确诊后至开始抗病毒时间(月)、治疗前机会性感染种数(除外肺结核)、治疗前1年内是否患肺结核、治疗前是否患乙/丙肝、基线HAART方案、CD4T淋巴细胞计数、ALT、血肌酐、血红蛋白、白细胞总数、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等。结果 1 309例患者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后,生存时间中位数为35.53个月,5年、9年生存率均为95.81%;因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40例,平均病死率0.52/100人年。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感染途径、WHO分期、CD4计数、血肌酐、血红蛋白及血小板与患者的生存时间有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4计数、血红蛋白、感染途径是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D4计数、血红蛋白升高死亡风险降低,静脉吸毒死亡风险增加。结论 HAART治疗可明显改善HIV/AIDS患者预后;及早抗病毒、改善贫血状态和加强吸毒患者抗病毒随访可能有助于提高生存率。
梁道斌秦小超黄锐洁陈小英黄强和鹰王宇潘燕妮江渊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抗病毒治疗必要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0年
乙肝病毒(HBV)携带者是指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且很少具有肝病相关症状、体征,肝功能基本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HBV携带者多由HBV感染引起,常见传播途径包括母婴传播、婴儿期感染、抵抗力较弱被感染者、慢性乙肝转化而成,且随着病情不断发展可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但由于HBV携带者风险低、疾病进展缓慢,导致患者抗病毒治疗短期效果欠佳,目前对临床HBV携带者是否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存在较大争议。因此,本文以慢性HBV携带者为起点,分析慢性HBV携带者抗病毒治疗必要性、可行性,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与方法。
江渊
关键词: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表面抗原抗病毒治疗
T-SPOT.TB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对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感染诊断中的价值分析。方法整群选择2014年1月—2016年7月间,广西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并诊断为艾滋病疑似合并肺结核患者206例作为研究对象,最终确诊结核患者76例和非结核患者130例。对两组展开T-SPOT.TB检测,同时行结核抗体(Tb-Ab)检查。结果结核感染组患者T-SPOT.TB阳性率为84.21%,明显高于非结核感染组16.15%(P<0.05);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T-SPOT.TB检测灵敏度84.21%高于结核抗体36.8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两种方法分别为83.84%、85.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感染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 cell/μL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 cell/μL患者T-SPOT.TB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3.75%、76.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SPOT.TB检测阳性结果,A孔/B孔特异性斑点>100的结核诊断率高于A孔/B孔特异性斑点<100的患者(P<0.05)。结论 T-SPOT.TB技术对艾滋病合并结核感染进行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均较高。
王宇潘燕妮梁道斌江渊黄芩
关键词: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艾滋病结核感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