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山君
- 作品数:23 被引量:174H指数:8
-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贵州省科技厅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长叶竹柏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系统发育分析被引量:3
- 2023年
- 本研究以长叶竹柏叶片为材料,对其进行叶绿体基因组测序及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长叶竹柏叶绿体基因组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长叶竹柏的叶绿体基因组结构(GenBank No.OL435123)缺乏反向重复(IR)区,叶绿体基因组大小为133870 bp,总GC含量为37%,共注释基因数为119个,包括80个蛋白编码基因,35个tRNA基因和4个rRNA基因。叶绿体基因组注释显示,大多数的基因与光合作用及基因转录翻译相关,其中43个光合作用相关基因、64个自我复制基因、8个其他蛋白编码基因和4个未知功能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分析表明,共检测出44623个密码子,亮氨酸(Leu)是长叶竹柏叶绿体基组中占比最大的密码子,占10.54%,密码子偏向使用A/U两种碱基。长叶竹柏叶绿体基因组有49个SSRs,其中包含26个单核苷酸、22个二核苷酸和1个三核苷酸3种类型的SSRs。系统进化树显示,长叶竹柏(Nageia fleuryi,OL435123.1)与竹柏(Nageia nagi,AB830885.1和LC572146.1)聚在同一支,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 颜丽孔维杰杨雪莲吴永飞王霞田山君
- 关键词:长叶竹柏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简单重复序列系统发育
- 遮荫及复光对不同类型甘薯产量形成和糖类物质的影响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研究遮荫及后期复光对不同类型甘薯块根产量和糖类物质的影响,以期为西南低光能辐射地区的甘薯提质增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优质食用型甘薯品种烟薯25和鲜食加工兼用型甘薯品种徐紫薯8号为试验材料,于大田常规密度(60000株/ha)下设3个光照/遮荫处理:(1)全生育期自然光对照(CK);(2)栽种后50 d至收获期持续遮光40%(S处理);(3)栽种后50 d开始40%遮荫,持续40 d后复光(R处理),于遮荫前1 d(T1时期)、遮荫第40 d(T2时期)、遮荫第80 d(T3时期)和遮荫第120 d收获期(T4时期)分别进行取样分析,对比遮荫及复光对甘薯产量、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块根糖类物质含量及淀粉品质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T4收获期时,烟薯25和徐紫薯8号S处理的鲜薯产量较CK显著降低22.34%和10.78%(P<0.05,下同),R处理的鲜薯产量较CK降低13.28%和2.25%;S和R处理下,烟薯25单株总干重分别较CK显著降低21.60%和18.92%,单株薯块干重分别显著降低和27.80%和18.77%,徐紫薯8号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T2时期,烟薯25和徐紫薯8号的单株叶面积和SPAD值高于CK;烟薯25比叶重显著降低,徐紫薯8号比叶重处理间无显著差异。T3时期,S处理下烟薯25单株叶面积和比叶重与CK无显著差异,SPAD值显著高于CK;徐紫薯8号S处理的单株叶面积和SPAD值显著高于CK,比叶重显著低于CK;R处理下烟薯25的单株叶面积和叶片SPAD值分别较CK显著降低50.92%和5.46%,比叶重显著增加13.03%;徐紫薯8号R处理的单株叶面积较CK显著提高17.37%,比叶重和SPAD值与CK无显著差异。S处理显著提高了收获期烟薯25的可溶性糖、还原糖和蔗糖含量,显著降低了淀粉含量和单株淀粉产量;R处理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与CK无显著差异。徐紫薯8号收获期S处理的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较CK显著降低;R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S处理,但与CK无显著差异;淀粉含量和单株
- 李永鹏龚凡婷冉腾飞肖力力夏茹杨才黄安柱高娅杨玉权田山君
- 关键词:甘薯遮荫糖类物质淀粉
- 遮荫对商薯19光合特性、抗氧化酶活性及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
- 2025年
- 本试验以淀粉型甘薯商薯19为材料,在薯蔓并长期使用遮阳网遮光,以自然光照条件为对照(CK),研究生育中后期全程遮荫(全遮荫处理)、遮荫后复光(复光处理)对商薯19光合特性、抗氧化酶活性、淀粉理化性质及干物质积累等的影响。结果表明,T3时期(栽种秧苗后约130 d),全遮荫和复光处理甘薯单株叶片数均多于CK,且全遮荫处理与CK差异显著;全遮荫处理甘薯单株叶面积显著高于CK,复光处理显著低于CK;其余植株性状指标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T2时期(栽种秧苗后约90 d),全遮荫和复光处理甘薯叶片SPAD/比叶重值均极显著低于CK;T3时期略低于CK,但差异不显著。T3时期,全遮荫和复光处理甘薯叶片净光合速率(Pn)、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均极显著低于CK。T2、T3时期,全遮荫和复光处理甘薯叶片最大荧光(Fm)、最小荧光(Fo)均高于CK,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在T2时期极显著低于CK,在T3时期则极显著高于CK。全遮荫处理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T2、T3时期均极显著高于CK,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T3时期极显著高于CK。遮荫处理甘薯块根淀粉颗粒表面粗糙,出现明显磨损和棱角,平均粒径变小。遮荫处理增加块根淀粉透光率和析水率,降低淀粉硬度、内聚性、弹性和胶粘性。该结论可为寡日照地区的甘薯生产和加工提供一定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 冉腾飞李永鹏杨玉权潘述恒田山君
- 关键词:商薯19遮荫光合特性抗氧化酶活性
- 马铃薯间作玉米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及糖类物质的影响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分析马铃薯间作玉米模式下马铃薯生长、产量及糖类物质的变化情况,为促进马铃薯与玉米合理间作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设马铃薯单作(对照)和间作(2行马铃薯间作2行玉米)2种栽培模式,结合田间观测与室内测定,分析马铃薯间作玉米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和糖类物质的影响。【结果】与马铃薯单作相比,马铃薯间作玉米模式下马铃薯的茎粗、单株主茎数、单株匍匐茎和单株根干物质重量及单株结薯数无显著变化(P>0.05),但间作可提高马铃薯单株分枝数、单株匍匐茎数、单株小叶叶片数、单株叶面积、单株茎叶和单株块茎的干物质重量,并显著提高马铃薯的株高、单薯重、单株产量及复合产量(P<0.05,下同)。随着间作时间的延长,间作马铃薯叶片、匍匐茎和块茎中糖类物质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对叶片的影响较大,间作马铃薯叶片的蔗糖、果糖、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在块茎增长期和淀粉积累期均显著低于单作。【结论】与马铃薯单作相比,马铃薯与玉米2∶2行比间作模式下,马铃薯具有一定的生长优势,复合产量显著提高,该间作模式可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 田双燕张应龙何天久牛力立王庆王庆肖力力田山君
- 关键词:马铃薯间作糖类物质
- 卷丹百合脱毒与快繁技术研究被引量:14
- 2020年
- 以贵州铜仁地区卷丹百合为材料,研究不同激素组配对卷丹百合不同外植体扩繁以及不同脱毒方法对卷丹百合脱毒效果的影响,以建立最佳的卷丹百合脱毒和组培快繁技术。结果表明:外植体用75%的乙醇浸泡30 s后,再用10%次氯酸钠消毒20 min,达到40%的最低污染率;内层鳞片和茎芽是卷丹百合组培快繁外植体的最佳选择;26℃和45℃交替热处理1个月后,剥取0.3~0.8 mm茎尖的脱毒效果最好,达到最低30%的污染率和最高70%的成活率;最适初代诱导培养基是MS+6-BA 2.0 mg·L^-1+NAA 1.0 mg·L^-1,诱导率最高达86.67%;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6-BA 0.1 mg·L^-1+NAA 0.5 mg·L^-1,增值率、增殖倍数均最高,达80%、4.88;最适生根结鳞茎培养基为MS+NAA 1.0 mg·L^-1+IBA 0.5 mg·L^-1,生根率达100%。
- 田山君裴芸牛力立田洪梅吴家丽张万萍
- 关键词:卷丹百合植物激素脱毒快繁
- 针对翻转课堂特种蔬菜的成果导向教育体系设计
- 2019年
- 特种蔬菜相关课程是高等农业院校开设的农林类专业的选修课,具有信息量庞大、与产业联系紧密等特点。基于成果导向理念的翻转课堂教育通过详细分析相关行业的人才需求,将毕业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细化为小的成果目标点,拓宽并加深了课程的广度和深度,并有目的、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培养适应我国特种蔬菜发展需要的农业创新型人才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 田山君裴芸徐秀红张万萍
- 关键词:特种蔬菜
- 不同类型萝卜资源在贵州冬季栽培的综合评价被引量:1
- 2019年
- 冬春早期抽薹是限制萝卜生产的重要因素;利用冬春栽培季节对来源不同的种质资源的综合性状进行评价,对萝卜耐抽薹优质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收集到的属于3个品种群(红皮萝卜、白皮萝卜和青皮萝卜品种群)的70个萝卜资源于冬季栽培,调查不同材料的显蕾期、抽薹期、薹高差、株幅、根粗、根重以及含水量等指标,对测定结果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3个萝卜品种群中综合性状优良的有9个萝卜资源,分别为:红皮萝卜品种群中的XHT-2-2-2、XHT 13-1-2-1、XHT 13-1-15-1;白皮萝卜品种群中的世纪春、白美人F 1、超级白玉春;青皮萝卜品种群中的韩国大根、真丝跃进大根和青冠107,这9个萝卜材料最突出的性状是耐抽薹性强,能很好满足冬季栽培的要求,可为萝卜耐抽薹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 罗章瑞田山君
- 关键词:萝卜冬季栽培耐抽薹性模糊综合评判
- PEG模拟干旱胁迫对不同抗旱性玉米品种苗期形态与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54
- 2021年
- 为探讨玉米(Zea mays L.)苗期对水分亏缺的响应机制,以抗旱性具有显著差异的2个玉米品种为材料,使用PEG-6000溶液模拟不同强度的干旱胁迫,对逆境中玉米苗期的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后抗旱性强的成单30的株高、叶面积、根长及根重呈上升趋势,抗旱性弱的金玉306呈下降趋势;干旱胁迫使成单30的地上部干重、根重和干物重等生物产量增加,而金玉306的各生物产量逐渐下降;干旱胁迫导致玉米的丙二醛含量升高,细胞膜稳定性下降,成单30的变化幅度比金玉306小;干旱胁迫使玉米的叶绿素a/b比值及叶绿素含量下降,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成单30的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干旱胁迫后变化不显著,而金玉306在后期才出现显著变化;干旱胁迫后,成单30与金玉306的脯氨酸含量均极显著增加;干旱胁迫使玉米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这些结果说明不同抗旱性玉米品种的抗旱机制存在一定差异。
- 杨娟杨娟周芳张军张军田山君
- 关键词:玉米苗期干旱胁迫
- 农学专业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以贵州大学农学院为例被引量:2
- 2019年
- 以实施贵州省教育厅"农学专业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为契机,研究复合应用型农学专业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体系。通过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和实验教学平台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途径,对复合应用型本科高校农业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有益探索,该培养体系的实施可以全面提升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 冯跃华赵致宋碧任明见王巩秦建权田山君
- 关键词:农学专业
- 不同昼夜温差处理对萝卜抽薹及开花特性的影响被引量:8
- 2018年
- 以"胭脂红1号"萝卜为试材,在人工光照培养箱内对萝卜幼苗进行6个不同的昼夜温差处理(白天5℃/夜间5℃;白天10℃/夜间5℃;白天15℃/夜间5℃;白天20℃/夜间5℃;白天15℃/夜间10℃;白天15℃/夜间15℃),研究了萝卜最适宜的低温春化和抽薹的条件,以期为萝卜加代繁殖或防止萝卜先期抽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昼夜温差和春化处理时间,对萝卜的抽薹、现蕾和开花的影响差异显著,低温昼夜温差春化处理可促进萝卜抽薹、现蕾、开花以及植株花芽分化,还可以促进腋芽萌发成枝,处理时间越长促进作用越明显。白天10℃/夜间5℃、处理18d是"胭脂红1号"萝卜最适宜的低温春化和抽薹条件。低温抑制了植株的营养生长,春化处理时间越长,腋芽越容易萌发成枝,但随着开花结荚,花荚的质量明显降低,花薹相对矮小,对萝卜的茎粗、最大叶长叶宽的抑制作用也愈加明显。该研究结果可为控制萝卜抽薹开花、提高萝卜产量和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 裴芸张超省田山君邓代信张万萍
- 关键词:萝卜昼夜温差抽薹花芽分化营养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