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彩云
- 作品数:4 被引量:52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泽泻乙醇提取物对氧嗪酸钾盐致大鼠高尿酸血症模型的影响被引量:52
- 2017年
- 目的探讨泽泻乙醇提取物对氧嗪酸钾盐致大鼠高尿酸血症的作用。方法取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采用氧嗪酸钾造模,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别嘌醇组(30 mg/kg)、泽泻乙醇提取物组(5 g/kg),共给药30 d,分别于给药第0、15、30天取血,测定血清尿酸、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给药第30天,取肝组织匀浆后测定肝脏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取右肾进行病理切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泽泻乙醇提取物能够降低血尿酸与血清肌酐的水平,同时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病理切片结果显示,泽泻乙醇提取物无明显肾脏毒性,并且肾小管病变程度较模型组轻。结论泽泻乙醇提取物对氧嗪酸钾致大鼠高尿酸血症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
- 汪锦飘刘永茂何志超严惠明陈彩云王冬梅邱凯锋
- 关键词:泽泻乙醇提取物高尿酸血症黄嘌呤氧化酶
- 地高辛在心衰患者中的应用及其血药浓度变化研究
- 2016年
- 观察地高辛治疗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探讨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应用地高辛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180例,观察其临床疗效,并测定地高辛稳态血药浓度。结果:心力衰竭缓解患者地高辛稳态血药浓度为(1.53±0.63)ng/ml,心衰未缓解患者为(0.76±0.0.2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高辛血药浓度越高,中毒反应发生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给药剂量、联合用药等均对地高辛血药浓度存在影响。结论:地高辛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大,血药浓度监测对减少地高辛中毒和实现个体化给药具有重要意义。
- 梁丹陈嘉升陈彩云
- 关键词:地高辛慢性心功能不全血药浓度监测地高辛中毒
- 我院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 2016年
- 为ICU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ICU患者小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其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抗菌药物使用(包括用药目的、药品名称、用法、用量、用药起止时间、给药途径、联用情况)发生感染和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0例AECOPD患者中,痰培养阳性67.8%,其中革兰氏阴性菌70.03%,革兰氏阳性菌29.97%;肠杆菌居首位(26.72%)。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7.8%。其中,使用1种抗菌药物的患者有36.08%使用2种抗菌药物的患者有56.86%使用3种及以上抗菌药物的患者7.06%使用频率前3位的药品是美罗培南47.05%、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38.5)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4.92%和左氧氟沙星19.86%。结论:ICU患者抗感染治疗方案的制订应依据相应指南,分析患者可能感染的致病因素,重视病原学检查,尽早做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合理、科学、安全、规范地应用抗菌药物,从而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 梁丹刘利娜陈彩云
- 关键词:ICU病原菌抗菌药物
- PDCA循环管理在规范我院注射用香菇多糖临床使用中的应用
- 2016年
- 目 的:评价 PDCA循环管理法在规范我院注射用香菇多糖临床使用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抽取我院 2015年7-8月(干预前)2015年9-10月(第一轮干预后)2015 年 11-12 月(第二轮干预后)使用注射用香菇多糖的出院病历各400份,对实施 PDCA循环管理前后其临床使用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两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我院注射用香菇多糖无适应证用药的比例由73.2%下降至 32.5%,用药剂量合理率由 46.7% 上升至 98.3%,用法适宜合理率由87.3%上升至 99.8%,用药疗程合理率由 76.8%上升至97.2%,临床使用的整体合理率由38.8%上升至7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可有效促进我院注射用香菇多糖的临床合理使用。
- 梁丹刘利娜陈彩云
- 关键词:PDCA循环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