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继松

作品数:36 被引量:183H指数:10
供职机构: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6篇烧伤
  • 12篇创面
  • 10篇愈合
  • 10篇创面愈合
  • 7篇瘢痕
  • 7篇细胞
  • 6篇疗效
  • 5篇烧伤后
  • 5篇糖尿
  • 5篇糖尿病
  • 5篇细胞集落
  • 5篇粒细胞
  • 5篇粒细胞巨噬细...
  • 5篇粒细胞巨噬细...
  • 5篇疗效观察
  • 5篇巨噬细胞
  • 5篇巨噬细胞集落...
  • 5篇集落
  • 5篇集落刺激因子
  • 4篇人粒细胞

机构

  • 28篇蚌埠市第三人...
  • 7篇蚌埠医学院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体育学院
  • 1篇蚌埠市第一人...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36篇刘继松
  • 18篇章祥洲
  • 9篇杜娟
  • 8篇李勇
  • 7篇徐东卫
  • 5篇陈文实
  • 5篇方勇
  • 4篇武朱明
  • 3篇卓丹
  • 3篇李方奇
  • 3篇许瑾
  • 3篇赵经纬
  • 3篇李勇
  • 2篇余勇
  • 2篇俞为荣
  • 2篇姚敏
  • 2篇余勇
  • 1篇沈铁骁
  • 1篇王汉伟
  • 1篇王荣寅

传媒

  • 9篇蚌埠医学院学...
  • 6篇淮海医药
  • 4篇中华全科医学
  • 2篇感染、炎症、...
  • 1篇安徽医学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右江医学
  • 1篇中华损伤与修...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医师在线

年份

  • 1篇2025
  • 5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米银无菌敷料在小儿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探讨纳米银无菌敷料在小儿深Ⅱ度烧伤创面治疗中的作用。方法:80例深Ⅱ度烧伤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银锌霜敷料,观察组创面使用纳米银无菌敷料,2组患者创面均隔日换药1次,换药时观察创面一般情况;比较2组患儿创面感染率,第7天高热发生率,以及创面自换药后第2、6、10、14、18天创面愈合率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细菌感染率、第7天高热症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和P<0.01);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的创面愈合时间缩短,用药后第6、10、14天创面愈合率均增高(P<0.01)。结论:纳米银无菌敷料抗感染效果好,能促进深Ⅱ度烧伤的创面愈合。
刘继松章祥洲徐东卫李方奇卓丹
关键词:烧伤纳米银敷料创面愈合
氧化应激和糖尿病创面的延迟愈合被引量:8
2010年
刘继松方勇
关键词:糖尿病氧化应激创面愈合
人工真皮修复儿童四肢烧伤后瘢痕挛缩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人工真皮支架植入术联合自体刃厚皮移植术修复儿童四肢烧伤后瘢痕挛缩的疗效。方法:选择烧伤后瘢痕挛缩影响功能患儿28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例。观察组瘢痕切除后行人工真皮联合自体刃厚皮移植术;对照组行瘢痕松解后中厚皮移植术。比较2组患儿术后供皮区愈合时间、植皮成活率、术后1周创面感染率及术后随访6个月取皮区、植皮区瘢痕增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供皮区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1周2组植皮区创面均无感染,所植皮片基本存活。术后随访6个月,2组供皮区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植皮区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人工真皮支架联合自体刃厚皮修复儿童四肢烧伤后瘢痕挛缩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刘继松宋德恒章祥洲李勇杜娟
关键词:瘢痕修复烧伤人工真皮刃厚皮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对深II度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其机理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验证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M-CSF)对深II度烧伤溶痂和愈合的效果并分析其可能的机理。方法 70只SD大鼠制成背部深II度烧伤创面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于制创后1、3、5、7、10、14和21d观察2组动物创面情况并摄像,记录创面愈合时间;用图像分析软件计算不同时相点的溶痂率;ELISA法测定创面弹力蛋白酶(NE)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9)的蛋白表达。结果实验组创面溶痂时间为(10.73±2.47)d,较对照组(14.26±2.65)d显著缩短(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16.21±1.27)d和(18.05±1.36)d,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2组动物创面伤后3-7 d,NE、MMP-1和MMP-9水平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外源性rh GM-CSF的应用可提高创面局部NE、MMP-1、MMP-9的蛋白表达,促进创面溶痂,从而促进深II度烧伤创面愈合。
刘继松赵经纬章祥洲杜娟方勇
关键词:烧伤深II度创面愈合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新型生物敷料Ⅱ型在二度烧伤创面中的应用被引量:16
2018年
目的探讨新型生物敷料Ⅱ型在治疗二度烧伤创面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0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诊断为二度烧伤的患者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运用新型生物敷料治疗,对照组采用银锌霜皮肤黏膜抗菌剂治疗。比较2组患者在换药次数、入院第7天患者发热率、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换药二次创伤程度、换药舒适度、敷料覆盖舒适度及出院后半年创面瘢痕增生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换药次数(4.39±1.14)次,明显少于对照组(10.72±3.39)次;观察组第7天患者发热率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50.00%;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15.67±5.05)d及住院时间(17.22±6.46)d明显小于对照组(21.94±5.47)d和(26.06±10.07)d;观察组在创面换药二次创伤程度、换药舒适度、敷料覆盖舒适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半年创面瘢痕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观察组(3.44±0.98)分明显好于对照组(4.94±1.5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新型生物敷料Ⅱ型治疗二度烧伤创面能减少换药次数,加速创面愈合,减少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创面瘢痕增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继松宋德恒赵刚宏李勇章祥洲程秀
关键词:生物敷料烧伤创面愈合
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联合剥脱性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疗效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联合剥脱性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4年6月我院收治的79例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9,予以剥脱性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及研究组(n=40,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血清瘢痕增生相关因子、炎症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VSS各维度评分、表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联合剥脱性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改善血清瘢痕增生相关因子及炎症因子,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吴军军刘继松章祥洲
关键词:烧伤增生性瘢痕
银离子藻酸盐敷料在儿童四肢深Ⅱ度烧伤创面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探讨藻酸盐银离子敷料治疗儿童深Ⅱ度烧伤创面中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5月我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四肢深II度烧伤患儿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创面清创后,观察组外用藻酸盐银离子敷料覆盖,无菌纱布包扎;对照组采用银锌霜皮肤黏膜抗菌剂涂抹,无菌纱布包扎。两组均根据创面渗出情况换药。比较两组患儿的换药次数、入院第7天的发热率、创面愈合率及愈合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换药次数(8.63±2.37)次,明显少于对照组(14.70±2.30)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第7天患儿发热率为6.67%(2例),明显低于对照组23.33%(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第7、11、15和19天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20.70±2.30)d,住院时间为(21.33±3.67)d,均较对照组[(27.63±3.63)d和(28.30±3.30)d]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银离子藻酸盐敷料治疗儿童四肢深II度烧伤创面能减少换药次数,加速创面愈合,减少患者痛苦,值得推广和应用。
宋德恒李勇刘继松郝擎宇章祥洲余勇
关键词:烧伤创面愈合
人工真皮修复儿童四肢烧伤后瘢痕挛缩的临床应用研究
刘继松
坏疽性脓皮病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24年
坏疽性脓皮病(pyoderma gangraenosum,PG)是一种罕见的非感染性皮肤疾病,其显著特征为皮肤潜行性溃疡,并伴有中性粒细胞炎症反应。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且发病无性别倾向,然而,我国目前尚缺乏确切的统计数据来全面描绘其流行情况。鉴于PG常与其他系统性疾病(如血液系统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炎症性肠病等)并发,且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导致PG的诊断缺乏统一标准,主要依赖于“排他性诊断”方法,使得PG的确诊变得尤为困难,并容易误诊。我们报告1例PG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和诊疗策略。
张懿刚李勇章祥洲孙星辰刘继松
关键词:坏疽性脓皮病支气管哮喘
封闭负压吸引联合臀大肌肌皮瓣在臀部难愈创面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吸引联合臀大肌肌皮瓣在臀部难愈创面尤其是骶尾部褥疮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对13例骶尾部褥疮患者,入院后行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一期手术行创面清创,彻底清除溃疡及周围的瘢痕组织、坏死组织并行封闭负压吸引,负压封闭引流7~14d左右,见创面底部不良组织有密集出血点,肉芽组织新鲜,二期手术予以臀大肌肌皮瓣修复创面,以臀上动脉为轴设计皮瓣,选择臀大肌外缘肌为蒂部,术前根据创面大小设计皮瓣大小,肌皮瓣面积稍大于缺损区创面。以髂前上棘与大粗隆连线中上1/3为旋转点,蒂部仅含臀大肌外缘肌肉,宽度1.5—2.0cm。于皮瓣外上缘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在臀大肌和臀中肌间隙沿血管走形分离出臀大肌,肌皮瓣完全游离后旋转覆盖创面。供区根据创面大小行直接缝合或皮瓣转移或植皮修复。结果本组所有患者经一期手术清创加封闭负压吸引后,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阴性,缺损处创面较前缩小,肉芽组织生长。二期手术行岛状臀大肌肌皮瓣修复臀部难愈创面,术后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质地、颜色及弹性均恢复良好,平均随访24个月,无复发。结论应用封闭负压吸引联合岛状臀大肌肌皮瓣是修复臀部难愈创面尤其是骶尾部褥疮的理想方法。
杜娟刘继松
关键词:负压吸引肌皮瓣臀部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