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舒

作品数:5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华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泡型
  • 4篇包虫
  • 4篇包虫病
  • 4篇虫病
  • 3篇泡型包虫病
  • 3篇切除
  • 3篇肝泡型包虫病
  • 2篇自体
  • 1篇移植术
  • 1篇右肝
  • 1篇入路
  • 1篇三维重建
  • 1篇手术
  • 1篇手术安全
  • 1篇泡型肝包虫病
  • 1篇前入路
  • 1篇切除术
  • 1篇自体血管
  • 1篇晚期
  • 1篇疗效

机构

  • 5篇华西医科大学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云南省第二人...
  • 1篇青海大学
  • 1篇河池市人民医...
  • 1篇甘孜藏族自治...

作者

  • 5篇沈舒
  • 4篇王文涛
  • 4篇杨先伟
  • 2篇严律南
  • 2篇魏永刚
  • 2篇黄斌
  • 2篇赵继春
  • 2篇冯曦
  • 1篇张中伟
  • 1篇杨康明
  • 1篇文天夫
  • 1篇雷建勇
  • 1篇陈哲宇
  • 1篇樊海宁
  • 1篇蔡尚坤
  • 1篇李波

传媒

  • 4篇中国普外基础...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8
  • 2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自体肝脏移植治疗终末期肝泡型包虫病合并继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索自体肝脏移植治疗终末期肝泡型包虫病合并继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例诊断为终末期肝泡型包虫病合并继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的患者,术前经过CT、MRI及超声检查评价肝脏占位病灶大小、范围及血管侵犯情况,使用IQQA肝脏系统(EDDA Technology,Inc.USA)重建肝脏模型,测量并记录剩余肝脏体积及第1肝门侵犯程度,经多学科协作讨论后拟采用自体肝脏移植对其进行治疗。结果经过充分术前评估,明确患者肝内病灶147 mm×134 mm×165 mm大,严重侵犯肝后下腔静脉及肝右和肝中静脉并造成三者闭塞,肝左静脉部分受侵,伴有门静脉海绵样变,剩余肝脏体积约912 m L,剩余肝脏体积与标准肝脏体积比为0.81,术前肝脏功能Child-Pugh评分为A级。按预期方案行自体肝脏移植术,术中应用患者自身大隐静脉做移植物重建部分流入及流出道,下腔静脉未予以重建,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并于术后第20天顺利出院。结论自体肝脏移植可成功治疗终末期肝泡型包虫病合并继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其中充分的术前评估和第一肝门的处理是手术的关键。
孔俊杰沈舒黄斌冯曦杨先伟邱逸闻赵继春魏永刚王文涛严律南
关键词:门静脉海绵样变
泡型肝包虫病手术安全切除距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究泡状棘球蚴在肝脏中的浸润范围,从而为泡型肝包虫病(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HAE)手术安全切除的距离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0例HAE患者的术后组织标本。每例患者收集3块同时含有病灶与病灶旁肝组织的交界标本,分为病灶组、0~0.5 cm肝组织组(含0.5 cm)、0.5~1.0 cm肝组织组(含1.0 cm)、1.0~1.5 cm肝组织组(含1.5 cm)和1.5~2.0 cm肝组织组(含2.0 cm)。比较5组肝组织中的Cox1表达量和肝组织的镜下纤维化面积。结果病灶组Cox1的表达量和纤维化面积均高于病灶旁肝组织组(P<0.0001),而各病灶旁肝组织组之间的Cox1表达量和纤维化面积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的Cox1表达量与镜下纤维化面积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无论是Cox1表达量还是肝组织的纤维化程度,HAE病灶均高于病灶旁2 cm以内的肝组织,而病灶旁2 cm以内的肝组织之间并没有明显差异。基于本研究在病灶旁肝组织中间隔0.5 cm的取材标准,笔者认为HAE手术切除的范围在距离病灶0.5 cm处可能较为合适。
杨令鹏邱逸闻杨先伟沈舒王文涛
关键词:泡型肝包虫病根治性切除
计算机三维可视化重建技术在肝泡型包虫病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评估计算机三维可视化重建系统在肝泡型包虫病切除术中的应用及不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152例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切除范围≥4个肝段患者80例,切除范围≤3个肝段患者72例,不同肝切除范围患者根据是否进行了三维重建分为三维重建组和未三维重建组,记录并比较三维重建组和未三维重建组患者的影像学数据、术中指标及术后情况。结果共有79例肝泡型包虫病患者进行了三维可视化重建并生成了实时的三维模型,三维可视化重建时间平均19 min,其中有13例患者重建时间超过了30 min,最长者达到了150 min。在根据三维重建结果拟定手术方案的79例患者中,术前模拟手术预计切除肝脏体积为(583.6±374.7)mL,术中实际切除肝脏体积为(573.8±406.3)mL,二者比较一致(P=0.640)。切除范围≥4个肝段和≤3个肝段患者中分别有41例和38例选择进行了三维重建。切除范围≥4个肝段患者中,三维重建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未三维重建组(P=0.021),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少于未三维重建组(P=0.047),2组患者间术中输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6)。切除范围≤3个肝段患者中,三维重建组和未三维重建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输血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切除范围≥4个肝段或是≤3个肝段患者的三维重建组和未三维重建组间术后3 d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术后90 d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三维可视化重建系统可以减少≥4个肝段切除术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及缩短手术时间,但其在≤3个肝段切除术肝泡型包虫病患者中则没有明显获益。
邱逸闻杨先伟沈舒王文涛
关键词:肝泡型包虫病肝切除三维重建
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治疗晚期肝泡型包虫病21例报道被引量:22
2017年
目的总结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治疗晚期肝泡型包虫病(HAE)的方法、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于2014年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21例晚期复杂HAE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数据。结果所有患者成功行全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术,术中无死亡。移植肝质量360~1 300 g,平均701.4 g;手术时间9.4~19.5 h,平均13.6 h;无肝期180~455 min,中位无肝期为314 min;术中失血1 200~6 000 m L,平均2 379 m L;输入红细胞悬液0~39.5 u,平均10.6 u;输入新鲜冰冻血浆0~6 050 m L,平均1 377 m L,其中有7例行自体血液浓缩后回输,输入自体血500~3 700 m L,平均1 578 m L;术后住院时间4~51 d,平均23.5 d。术后发生并发症12例,Clavien-Dindo分级在Ⅲ级及以上者4例;术后死亡2例。术后19例患者获访,1例于术后12个月后失访,随访时间3~38个月,平均随访16.2个月。1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出现大量腹水、低钠血症,诊断为左肝静脉吻合口狭窄,介入下行肝静脉支架置入及血管成形术后痊愈。随访期间19例患者未见HAE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术为晚期HAE患者提供了根治性切除治疗方法,但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围手术期管理非常重要。术前详细评估、术中合理的管道重建及术后精细管理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杨先伟黄斌邱逸闻杜丞淞冯曦魏永刚沈舒雷建勇张中伟赵继春陈哲宇李波文天夫樊海宁杨康明魏耕富严律南王文涛
关键词:肝泡型包虫病自体血管
前入路法切除右肝单个巨块型肝癌合并膈肌侵犯的疗效分析
沈舒蔡尚坤蒋利严律南杨家印李波文天夫王文涛徐明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