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艳

作品数:1 被引量:46H指数:1
供职机构:工业和信息化部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篇再生能源
  • 1篇能源
  • 1篇装机
  • 1篇可再生
  • 1篇可再生能源
  • 1篇储能
  • 1篇储能技术

机构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工业和信息化...

作者

  • 1篇徐玉杰
  • 1篇刘畅
  • 1篇胡珊
  • 1篇刘英军
  • 1篇王伟
  • 1篇刘嘉
  • 1篇吴艳
  • 1篇郝木凯

传媒

  • 1篇中外能源

年份

  • 1篇2017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储能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被引量:46
2017年
储能技术是实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提高电力系统效率、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关键技术,也是提高清洁能源发电比率,推动雾霾治理的有效手段。截至2015年底,全球储能装机总量约167GW,约占全球电力总装机的2.9%;我国储能装机为22.8GW,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的1.7%。预计到2050年,我国储能装机将达200GW,市场规模将达2万亿元以上。目前已有的储能技术主要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超导储能、铅酸电池、锂电池、钠硫电池、液流电池及超级电容器等。不同的储能技术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合和领域,根据系统功率与放电时间,可以将储能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分为能源管理、电力桥接和电能品质管理三部分。未来储能市场的发展将集中在分布式储能、分布式光伏+储能、微网等配网侧和用户侧等领域。近年来中国储能产业在项目规划、政策支持和产能布局等方面均加快了发展的脚步,未来几年随着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储能市场亦将迎来快速增长。不过我国储能产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尚以示范应用为主,储能商业化应用面临着储能成本偏高、电力交易市场化程度不健全、储能技术路线不成熟、缺乏储能价格有效激励等各方面的问题,可谓机遇与挑战共存。
刘英军刘畅王伟胡珊郝木凯徐玉杰刘嘉吴艳
关键词:储能技术可再生能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