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鹏
- 作品数:15 被引量:35H指数:4
-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前循环动脉瘤伴颅内大血肿的急诊手术治疗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出血形成大面积颅内血肿的急诊手术疗效。方法对2008-07—2013-07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5例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出血形成颅内大血肿患者进行急诊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未发生脑疝5例,脑疝10例,术中均证实为动脉瘤破裂出血,其中大脑中动脉瘤4例,前交通动脉瘤3例,后交通动脉瘤3例,其中多发动脉瘤1例。术后GOS分级,Ⅴ、Ⅳ级6例,Ⅲ级4例,Ⅱ级2例,Ⅰ级3例。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伴颅内大血肿,采取早期手术清除血肿、夹闭动脉瘤治疗效果满意。
- 周传广王迅邹立君崔鹏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颅内血肿
- 大骨瓣开颅联合亚低温治疗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治疗效果及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方法对31例外伤后急性脑肿胀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去骨瓣减压手术和术后亚低温治疗。结果术后6个月按GOS评分标准评估:良好9例(占29.0%)、中残6例(占19.4%)、重残6例(占19.4%)、植物生存4例(占12.9%)、死亡6例(占19.4%)。结论早期去骨瓣减压和术后立即亚低温联合治疗,可以改善患者预后,而术前急性全脑肿胀和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患者预后较差。
- 矫永庆吴文霄徐英辉董斌邹立君崔鹏
- 关键词:弥漫性脑肿胀去骨瓣减压术亚低温
- 前交通动脉瘤的显微手术入路选择被引量:3
- 2015年
- 探讨前交通动脉瘤显微手术入路选择及疗效。通过3种不同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52例,其中经翼点入路29例,经纵裂间入路15例,经眶上锁孔入路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资料、手术入路及疗效。结果 52例均成功夹闭。术后经CTA复查,50例夹闭完全可靠,2例有瘤颈残留,所有载瘤动脉均保持通畅。手术效果按GOS评分:恢复良好40例,中度残疾7例,重度残疾3例,死亡2例。可见显微手术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有效方法,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基础。
- 崔鹏魏辉廉治刚赵永顺
-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瘤显微手术入路翼点入路锁孔入路
- C反应蛋白与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变化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急性颅脑损伤病情变化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颅脑损伤患者32例,按GCS评分分为轻中重三组病例,分别于伤后1d、3d、7d及14d测定其血液中CRP的含量。以GOS作为患者预后的评分指标。对CRP与GCS及GOS分别进行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早期CRP值与病情及预后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结论血液CRP指标可以作为临床监测急性颅脑损伤病情及预后的相对可靠的生化指标。
- 王迅崔鹏于丽菲
- 关键词:CRP急性颅脑损伤GCSGOS
- 单支架辅助栓塞治疗老年患者症状性后循环梭形动脉瘤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 探讨单支架辅助栓塞治疗老年症状性后循环梭形动脉瘤(PCFA)的效果,并探讨手术安全性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20年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老年症状性PCFA患者37例,术后随访12个月,回顾性分析临床和影像资料,根据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分为并发症6例,无并发症31例。术后12个月根据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分为预后良好30例,预后不良7例。对围术期并发症发生风险和预后不良风险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37例PCFA患者中,临床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16例(43.2%),后循环缺血及脑梗死12例(32.4%),因头痛入院5例(13.5%),占位效应引起神经功能缺损4例(10.8%)。造影显示动脉瘤位于椎动脉14例(37.8%),基底动脉9例(24.3%),小脑后下动脉7例(18.9%),大脑后动脉5例(13.5%),椎基底动脉交界处2例(5.4%)。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动脉瘤获得完全栓塞15例(40.5%),出院时患者自觉症状明显缓解并改善26例(70.3%),围术期并发症6例。并发症患者动脉瘤长径较无并发症患者更长,横径/长径比值较无并发症患者更低(P<0.05)。术后12个月随访时,预后不良患者动脉瘤位于基底动脉-椎基底动脉交界处比例较预后良好患者更高(71.4%vs 20.0%,P<0.05)。结论 采用单支架辅助栓塞技术治疗老年症状性PCFA效果可靠,动脉瘤位于基底动脉-椎基底动脉交界处与预后不良相关。
- 崔鹏许友松张武豪尚玮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性
- 磷酸钙人工骨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鞍底重建中的应用研究
- 2015年
- 目的探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中应用磷酸钙人工骨行鞍底重建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12月接受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的85例垂体腺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6例采用"三明治"方法行鞍底重建(对照组),39例在"三明治"方法基础上联合磷酸钙人工骨(试验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肿瘤大小、侵袭性及鞍底破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对照组肿瘤全切除39例、次全切除7例,试验组分别为33例和6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03,P=0.193)。对照组术中发生脑脊液漏8例、术后2周内发生脑脊液漏4例,试验组仅术中发生脑脊液漏10例;两组术中脑脊液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48,P=0.080),但试验组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20)。试验组术后拔除纱条时间均为3 d,较对照组的(4.3±1.6)d显著缩短(t=2.236,P=0.033)。术后对照组35例获随访3-14个月,试验组33例获随访5-13个月。随访期间均无脑脊液漏发生。结论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中,在"三明治"方法基础上联合应用磷酸钙人工骨行鞍底重建,可有效降低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缩短纱条拔除时间。
- 崔鹏魏辉廉治刚董斌赵永顺
- 关键词:垂体腺瘤切除术经鼻蝶手术脑脊液漏
- 锁定钢板联合骨水泥或异体骨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对比分析被引量:7
- 2016年
-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技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年轻人高能量粉碎性骨折及老年人骨质疏松骨折。本研究对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联合异体骨或骨水泥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本组25例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异体骨植骨或骨水泥填塞治疗。术后均随访12个月以上。所有患者无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骨折不愈合及肱骨头坏死等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平均3.8个月(3个月~7个月)。结果提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联合异体骨植骨或骨水泥填塞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均比较满意,使用骨水泥填塞远期功能恢复更好。
- 魏辉孔宪述邹向前崔鹏
- 关键词:锁定钢板肱骨骨折骨水泥异体骨
- 依达拉奉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的早期保护作用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大鼠脑创伤后依达拉奉对脑组织的早期保护作用。方法选择雄性成年SD大鼠54只,随机分3组:假手术组18只,仅开骨窗,不损伤;损伤组18只,制大鼠自由落体脑撞击伤模型;依达拉奉组18只,行依达拉奉注射液处理。在伤后24h、48h及72h测量各组脑组织含水量、血脑屏障(BBB)通透性、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依达拉奉与损伤组比较,各时间点脑含水量减少、BBB通透性降低、MDA含量降低及SOD活力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对创伤性脑损伤早期有保护作用。
- 周传广冷晓磊矫永庆崔鹏
- 关键词:依达拉奉创伤性脑损伤脑含水量血脑屏障通透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
- 胫骨内侧高位双平面截骨(上升截骨术、下降截骨术)术后髌股关节生物力学的有限元分析
- 目的: 运用三维有限元方法探讨两种胫骨内侧高位双平面截骨术后髌股关节生物力学的变化,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方法: 随机招募一名健康男性,27岁,完善左膝关节CT(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及MRI(磁共振成像)平扫...
- 崔鹏
- 关键词:髌股关节生物力学
- 文献传递
- 背阔肌岛状皮瓣移植修复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 2014年
- 目的探讨腋部软组织缺损采用背阔肌岛状皮瓣修复的临床疗效和手术方法。方法采用10例背阔肌岛状皮瓣修复腋部软组织缺损病例,其中外伤致腋部软组织缺损病例3例,恶性肿瘤切除术后腋部软组织缺损病例7例,皮瓣面积最小10 cm×5 cm,最大25 cm×15 cm。结果 10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区与受区创面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形不臃肿,皮瓣供区瘢痕不明显,肩关节功能良好。结论背阔肌岛状皮瓣移植是修复腋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损伤小,皮瓣具有血供丰富、血管解剖恒定、血管蒂长以及切取容易等优点,供区创面大多可以直接缝合。
- 魏辉孔宪述邹向前崔鹏
- 关键词:背阔肌皮瓣软组织缺损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