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林
- 作品数:18 被引量:79H指数:5
- 供职机构:荆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诺如病毒疫情中的环境样品病毒污染调查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对荆门市发生诺如病毒疫情的2所托幼机构环境样品进行病毒污染监测,掌握诺如病毒在各类环境样品中的污染状况,为托幼机构针对诺如病毒疫情发病早期的消毒及卫生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印发诺如病毒感染暴发调查和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5版)》中的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对幼儿园患儿的生物样本及食品、水质、食饮具、卫生用品、玩具、拖把、门帘、水龙头等环境样品的诺如病毒核酸进行检测。结果丝袜袋装肥皂病毒阳性率为63.64%(7/11),拖把阳性率为50.00%(5/10),饮水杯阳性率为44.44%(4/9),厕所门帘阳性率为40.00%(2/5),玩具阳性率为22.22%(2/9),水龙头阳性率为16.67%(1/6),餐具阳性率为11.11%(1/9),食品阳性率为8.33%(1/12),门把手和饮用水阳性率为0.00%(0/6)。结论发生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幼儿园的丝袜袋装肥皂、拖把、水杯、厕所门帘等样品受到较为严重的诺如病毒污染,应以这些样品为重点对象,合理制订消毒措施,早期控制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防止诺如病毒疫情的进一步蔓延和爆发。
- 陈天林邓先群
- 关键词:诺如病毒污染
- 荆门市学校桶装纯净水整改前后卫生状况比较
- 2005年
- 陈天林
- 关键词:饮水水污染
- 2014-2016年荆门市淡水鱼中致病性弧菌污染状况调查被引量:15
- 2018年
- 目的了解荆门市淡水鱼类在养殖、销售、餐饮环节中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溶藻弧菌等4种致病性弧菌的污染状况,为更好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2016年夏季在荆门市淡水鱼养殖场、销售市场、宾馆饭店采集淡水鱼343份、养殖水体42份、销售及餐饮存养水体36份,参照《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工作手册》进行4种致病性弧菌的检测。结果荆门市淡水鱼中4种致病性弧菌检出率为62.39%(214/343),淡水鱼养殖水体检出率为30.95%(13/42),销售及餐饮水体检出率为22.22%(8/36)。在淡水鱼所检出的致病性弧菌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为46.36%(159/343);其次为溶藻弧菌检出率为11.37%(39/343);霍乱弧菌检出率为7.29%(25/343);创伤弧菌检出率为7.00%(24/343)。淡水鱼和相应水体中检出的38株霍乱弧菌中36株为非O1/0139群霍乱弧菌,2株为O139群霍乱弧菌。结论荆门市淡水鱼中4种致病性弧菌污染较为普遍,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淡水鱼餐饮环节、养殖及销售过程的监管力度,减少致病性弧菌所引起疾病的发生。
- 陈天林李腊梅付华娥李旦
- 关键词:淡水鱼类致病性弧菌污染状况
- 2017年荆门市学校饮用水微生物污染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了解2017年荆门市学校饮用水中微生物污染情况,为学校饮用水安全管理提供预防措施,为饮水卫生监督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6-10月采集176份学校饮用水,包括直饮水、桶装水和凉开水,测定7个微生物指标。结果176份学校饮用水共测定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7个微生物指标,微生物不合格率达40.34%(71/176),其中大肠菌群超标率为28.41%(50/176),铜绿假单胞菌为17.61%(31/176),所有样品均未检出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直饮水、桶装水和凉开水3种不同类型的学校饮用水微生物不合格率分别为35.19%(19/54)、47.30%(35/74)和35.42%(17/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地区供应的学校饮用水微生物不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荆门市学校饮用水中大肠菌群和铜绿假单胞菌污染较为严重,存在风险隐患。建议加强对学校饮用水的卫生监督和管理。
- 李腊梅吴攀杨芸陈天林
- 关键词:大肠菌群铜绿假单胞菌卫生监督
- 一株病原菌的API生化鉴定及其16S—23S rDNA间区序列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建立针对在生化鉴定结果不准确的情况下,利用分子生物手段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的方法。方法将分离出的一株细菌经过普通的形态学观察和氧化酶试验,用肠杆菌科生化试纸条(API20E)做生化鉴定。并利用细菌通用引物对细菌的16S—23S rDNA间区进行PCR扩增,测序,利用BLAST在线同源性查询软件查询所测片段的属性。结果 API20E生化鉴定结果可能是河流弧菌,BLAST比对结果为嗜水气单胞菌(GenBank accession No:FJ013143)。结论传统的表型分类在细菌鉴定中已逐步与各种基因型分类水平的细菌鉴定方法相结合,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有效使用。
- 付华娥陈天林
- 关键词:RDNA间区嗜水气单胞菌
- 2006—2008年荆门市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了解荆门市食品中致病菌的污染状况,确定高危食品的种类,预防或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方法按照《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确定的检验方法进行。结果 2006—2008年监测各类食品145份,共分离出各类致病菌18株,总检出率为12.41%。其中沙门菌检出率2.07%(3/145),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6.90%(10/145),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6.06%(2/33),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15.79%(3/19),未检出弯曲菌和肠出血型大肠杆菌(O157)。结论食源性致病菌广泛存在于各类食品中,应注意食品卫生,防止发生食物中毒。
- 唐明辉陈天林曾祥梅马晓丽付华娥
- 关键词:食源性致病菌污染食物中毒
- 荆门市28所学校学生餐微生物监测结果被引量:5
- 2015年
- 学生餐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为加强对学生集体用餐的管理,保证饮食卫生,改善学生营养状况,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国家于1996年发布了《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但由于各方面原因,目前我国由学生餐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时仍有发生,其中很多由微生物污染引起[1-3]。
- 李旦陈天林王占成
- 关键词:食品遗传学微生物生物学监测
- Ⅱ级生物安全柜细菌污染动态监测分析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研究动态条件下Ⅱ级生物安全柜操作台面不同部位细菌污染情况。方法采用平板自然沉降法进行监测,设无实验者操作动态组、有实验者操作动态组,选取生物安全柜中5个监测点,在开始测试后30、60 min时间段进行空气沉降菌监测。结果在生物安全柜无实验操作的动态运行条件下,靠近操作面区域的菌落总数随时间推移而增加,靠近中部和内角区域的菌落总数随时间推移无显著增加。在生物安全柜有实验员进行正常操作的动态运行条件下,靠近操作面区域和左侧内角污染物存放区域的菌落总数随时间推移而增加,靠近中部和内角洁净物品存放区域的菌落总数随时间推移无显著增加。结论为避免Ⅱ级生物安全柜中的环境污染样品,要尽可能将实验操作部位设置在靠近生物安全柜内的中心区域。
- 陈天林李旦吴攀邓先群
- 关键词:生物安全柜细菌污染监测分析
- 荆门市居民家用净水设备细菌污染调查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调查荆门市家用净水设备出水细菌污染状况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合理使用净水设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微生物指标》(GB/T5750.12—2006)对未经净水设备过滤的自来水(对照水样)和经净水设备过滤后的水样(净化水样)进行检测,并对所有菌落总数超标的净化水样进行菌种鉴定,分析导致净水设备出水水样细菌污染的关键因素。结果51份对照水样中,有20份(39.2%)菌落总数超过规定限值,有7份(13.7%)检出总大肠菌群;51份净化水样中,有29份(56.9%)菌落总数超过规定限值,有5份(9.8%)水样检出总大肠菌群;所有水样均未检出大肠埃希菌。29份菌落总数超标的净化水样共分离鉴定出细菌菌株66株,包括革兰阴性杆菌59株、革兰阳性芽孢杆菌1株、革兰阳性球菌6株;66株细菌隶属18个种,包括铜绿假单胞菌等10种条件致病菌。结论本次家用净水设备的出水存在细菌污染。净水设备的产地、滤芯组件及滤芯使用时间可能与菌落总数超标有关。
- 杨芸邓子佩邓先群陈天林
- 关键词:细菌污染影响因素
- 荆门市学生餐加工过程微生物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了解荆门市学生餐生产加工过程中微生物污染情况,为指导食品加工单位改善卫生条件提供参考。方法 2015年4—9月方便抽取4所市级中学,对学生餐加工过程各环节的236份样本进行微生物指标检测。结果学生餐制作环节中30%的样本大肠菌群计数<10 cfu/m L,大肠菌群计数最大值为7.0×105cfu/m L。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为2%(4/228),阳性样本为2份环境(豆制品操作台面、盛放炒菜的方盆)和2份原辅料(鲫鱼、鸡肉)样本。生活用水、物表环境样本和成品学生餐微生物指标不合格率分别为75%(6/8),79%(50/63)和53%(2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39,P=0.014)。结论荆门市学生餐生产加工过程各环节样本大肠菌群污染普遍,环境和原辅料样本致病菌风险隐患突出。建议加强对学生餐生产加工各环节卫生的监管力度。
- 李旦曾莹春马晓莉阮先成杨芸邓先群吴攀李腊梅唐明辉陈天林
- 关键词:食品处理和加工食品微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