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魁
- 作品数:56 被引量:373H指数:13
- 供职机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覆盖与间作对丹江口库区坡地茶园氮磷流失和土壤环境的影响被引量:23
- 2020年
- 为探明丹江口库区坡地低龄茶园养分流失特征,通过田间实地监测,设计间作三叶草、秸秆覆盖和对照3个处理,研究了自然降雨条件下不同措施对氮磷养分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地表径流量、土壤侵蚀量的控制效果均为秸秆覆盖>间作三叶草>对照,秸秆覆盖、间作三叶草的径流量比对照分别减少了45.87%、38.55%;泥沙量比对照分别减少了45.18%、32.94%。对不同处理方式茶园地表径流水体氮素形态特征分析表明,可溶性氮素占总氮的比例较高,占到64.16%-80.85%,可溶性氮素以硝态氮为主,铵态氮所占比重较低。磷素流失以颗粒态为主,占到62.10%-64.80%;对地表径流中氮、磷流失量的控制效果均为秸秆覆盖>间作三叶草>对照,间作三叶草和秸秆覆盖的总氮流失量分别比对照减少了59.28%、62.31%,总磷流失量分别比对照减少了51.82%、63.25%;间作三叶草和秸秆覆盖对茶园土壤温度、水分供应调控效果表现为:在不同时期均提高了表层土壤(0-20 cm)含水量,降低了土壤温度的变化幅度,具有升温时降温和降温时升温保温的动态调控作用。以上结果说明,秸秆覆盖和间作三叶草是两种切实有效和值得在丹江口库区大力推广的种植模式。
- 李太魁张香凝张香凝寇长林郭战玲杨小林
- 关键词:丹江口库区坡耕地茶园氮磷流失秸秆覆盖
- 有机替代对砂姜黑土小麦季温室气体排放及净增温潜势的影响
- 2025年
- 有机替代增碳固汇潜力较高,然而土壤类型和气候特点对有机替代固碳降温效果影响较大,对兼顾典型土壤区作物产量和减排效果的适宜有机替代比例还缺乏针对性研究。基于此,本文以砂姜黑土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施肥(CK)、优化施氮(OPT)及不同有机(鸡粪)替代(1/4M、1/2M、3/4M和M)6个处理,开展两年土壤增汇试验,并在第2年监测小麦季两次施肥期温室气体(GHGs)排放。结果显示,砂姜黑土农田土壤有机碳随着有机替代比例的升高呈显著增加趋势,但年均固碳率(SOCSR)的增加幅度有所下降;关键温室气体N_(2)O的累积排放量随着有机替代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尤其1/4M处理N_(2)O的累积排放量最高,其次为OPT和1/2M处理,而CK和M处理的N_(2)O累积排放量最低;CH_(4)累积排放量除1/4M处理最低和OPT处理最高外,其余处理差异不显著,且整体不高。综合N_(2)O、CH_(4)和SOCSR,发现高量有机替代(M)的农田净增温潜势(Net-GWP)为-5097.6kg(CO_(2_eq))·hm^(-2),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其次为3/4M和1/2M处理,分别为-3523.1和-2541.7 kg(CO_(2_eq))·hm^(-2),而OPT和1/4M处理的Net-GWP相对较高,分别为-879.1和-501.1 kg(CO_(2_eq))·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CK除外),Net-GWP随着有机肥从无到全量替代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此外,小麦基肥期N_(2)O排放和CH_(4)吸收量显著高于追肥期,其中基肥期N_(2)O排放占总排放量的58.1%~66.7%,基肥期CH_(4)吸收占总吸收量的55.3%~60.0%。不同有机替代处理中1/2M处理小麦产量最高,其次为1/4M处理,再次为3/4M和OPT处理,而全替代(M)和CK的产量最低。折中小麦产量和Net-GWP,本研究认为50%鸡粪替代短期施用既可以维持砂姜黑土小麦产量,也可实现较明显的固碳减排效果,是砂姜黑土麦田综合经济和生态效益的最佳替代比例。
- 吕金岭李太魁李太魁乔璐骆晓声肖强张辉
- 关键词:温室气体砂姜黑土
- 提取方法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测定结果的影响被引量:31
- 2017年
- 为验证浸提条件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浸提量的影响,选择具有代表性的3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进行实验,研究土样处理方式、提取时间、水土比、提取剂种类和振荡次数等提取条件对DOC浸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样处理方式影响DOC浸提量的大小顺序为:风干过2 mm筛>鲜样过1 mm筛>过2 mm筛>过5 mm筛>不过筛,风干过2 mm筛的DOC提取量是鲜样不过筛的2.4倍,且各处理之间DOC浸提量差异性达显著水平(P<0.05);DOC的浸提量随振荡时间变化不是特别明显,振荡4 h后基本达到平衡;土壤DOC浸提量随水土比的增加而增大,呈显著的线性关系;浸提剂种类对土壤DOC浸提量影响显著,4种提取剂提取出来的DOC量的大小顺序为:DOC(80℃,H_2O)>DOC(25℃,0.5 mol·L^(-1) NaHCO_3)>DOC(25℃,0.5 mol·L^(-1) K_2SO_4)>DOC(25℃,H_2O);单次提取量随提取次数增加而降低,累积提取量随浸提次数增加而升高,且累积提取的DOC量与浸提次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建议采用过2 mm筛的土壤鲜样,提取剂用25℃去离子水,水土比采用5∶1,连续振荡4 h后一次过滤测定土壤DOC含量。本研究有助于增强不同研究结果之间DOC数据的可比性,也有利于推动土壤DOC测定标准的完善。
- 李太魁郭战玲郭战玲吕金岭寇长林杨小林
- 关键词:提取剂
- 砂姜黑土农田土壤障碍因子消减技术浅析被引量:10
- 2013年
- 砂姜黑土是黄淮海平原三大中低产土壤之一,研究砂姜黑土区农田土壤障碍因子消减技术,对于砂姜黑土改良和提升该区耕地粮食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砂姜黑土农业利用障碍因子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消减这些障碍因子的技术措施:适当控水;起垄种植;改进耕作,调控土壤水分状况,防止土壤发生旱涝危害;添加外来物质改性;科学合理施肥,推广测土配方技术;建立农田防护体系等。
- 薛豫宛李太魁张玉亭赵丽君马政华寇长林
- 关键词:砂姜黑土起垄配方施肥农田防护林
- 一种朝天椒生长肥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朝天椒生长肥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朝天椒种植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朝天椒生长肥料包括生长营养液和生长基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食用菌菌渣与磷石膏、鱼骨粉、黄腐酸钾混合,得到混合物料;(2)将所述...
- 李太魁郭战玲张香凝毛家伟李文山骆晓声吕金岭王小非
-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7
- 2013年
- 以我国川中丘陵区紫色土为背景,研究了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影响,分析了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量碳(MBC)、总有机碳(TOC)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有显著影响。DOC含量呈现菜地>果园>水田>林地>旱地的趋势;MBC含量为水田>果园>菜地>林地>旱地。有机物质的输入量、种植制度和土壤管理措施是差异存在的重要原因。菜地、旱地、林地、果园和水田的DOC/TOC均值分别为0.58%、0.28%、0.19%、0.57%和0.28%,其相应的MBC/TOC均值分别为3.57%、3.09%、2.38%、2.67%和3.42%。经相关性分析,5种土地利用方式DOC、MBC含量与TOC之间的差异性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 李太魁朱波王小国杨小林
- 关键词:土地利用紫色土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
- 接种蚯蚓对有机茶园土壤结构及有机碳库的影响被引量:7
- 2024年
- 为探讨接种蚯蚓对有机茶园土壤团聚体、孔隙分布及有机碳库的影响,设置375条/m^(2),250条/m^(2),125条/m^(2)三种蚯蚓投放密度,将威廉腔环蚓接种于信阳有机茶园土壤中。结果表明:接种蚯蚓能显著提升>2mm大团聚体的比例而降低<0.25mm粒径的微团聚体的比例;提高水稳性小团聚体(0.25mm≤d≤2mm)比例,但对水稳性大团聚体d>2mm的影响不显著;高密度蚯蚓处理平均重量直径(MWD),平均几何直径(NWD)以及分型维数(D),团聚体破坏率(PAD)显著高于其他密度处理及对照(CK)。接种蚯蚓使得结构性孔隙(土壤颗粒间和团聚体间孔隙)所占比重增加,其中以团聚体间孔隙增加最为显著,其次为颗粒间孔隙,对由粘粒及矿物层间形成的毛管孔隙分布无显著影响;随着接种密度的增加,颗粒间孔隙度变化不显著而团聚体间孔隙度的相对值和绝对值均显著增加。添加蚯蚓能显著增加土壤活性有机库总量。接种密度的增加对活性有机碳库总量影响不大,但对土壤呼吸速率提升较多,故从温室气体排放角度考虑低接种密度更合适。可见,有机茶园中少量接种蚯蚓即能达到改良土壤结构的效果,并能缓解由于采茶造成的土壤压实问题。
- 张香凝史福刚李太魁郭战玲寇长林
- 关键词:土壤团聚体土壤有机碳库有机茶园
- 用于农田温室气体监测取样的小型静态箱
- 本发明属于农业、林业、生态环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农田温室气体监测取样的小型静态箱,包括箱体,箱体上设有抽气孔,抽气孔上设有橡皮塞,所述箱体上固定安装有大气均压阀,该大气均压阀为插入至箱体内的直径为3~4mm的通风...
- 张香凝寇长林史福刚李太魁郭战玲杨占平
- 文献传递
- 信阳毛尖茶园施用氨基酸叶面肥的效果初探
- 2024年
- 为探讨不同浓度的氨基酸叶面肥对信阳有机茶园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在新县香山湖有机茶园开展有机氨基酸叶面肥的喷施试验。分别设置0.300、0.150、0.075 g/L 3个处理,同时以清水作为对照,每隔1周喷施1次,共3次;于2021年3月30日、4月14日、6月17日采摘新梢,分别测定品质成分、芽叶性状指标与产量,并评价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喷施有机氨基酸叶面肥能提高信阳毛尖春茶茶多酚与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降低春茶的酚氨比;酚氨比以为0.150 g/L处理最低,同时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比对照提升了5.05%~5.45%,其中以4月14日采摘的春茶游离氨基酸提升效果最为显著。从芽叶性状来看,0.075 g/L和0.150 g/L处理均能使百芽质量略减,芽密度显著增加,使茶叶更符合高品质春茶的芽叶形状。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0.150 g/L处理,经济效益增加最多,较对照增加了55.60%。综合茶叶农学和经济效益,0.15 g/L的有机氨基酸叶面肥最有利于信阳毛尖春茶增产增收,但夏茶喷施有机氨基酸叶面肥不会取得显著效果。
- 李丙奇李太魁张香凝郭战玲寇长林
- 关键词:信阳毛尖茶
- 一种茶园土壤松耕施肥一体化装置
- 一种茶园土壤松耕施肥一体化装置,包括移动部,移动部上有储液箱,移动部的一端连接旋耕装置,与旋耕装置配合设有防缠绕装置,储液箱内有搅拌装置,储液箱的底部靠近旋耕装置的一侧开设有出液孔,储液箱的上侧有抽液喷液装置。本发明在储...
- 张香凝史福刚李太魁寇长林郭战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