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柳珊

作品数:8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基因
  • 6篇小麦
  • 5篇胁迫
  • 3篇旱胁迫
  • 3篇干旱
  • 3篇干旱胁迫
  • 2篇蛋白
  • 2篇烟草
  • 2篇生物胁迫
  • 2篇偃麦草
  • 2篇基因家族
  • 2篇非生物
  • 2篇非生物胁迫
  • 1篇蛋白编码基因
  • 1篇蛋白基因
  • 1篇雄性不育
  • 1篇亚细胞
  • 1篇亚细胞定位
  • 1篇盐胁迫
  • 1篇生物信息

机构

  • 4篇北京市农林科...
  • 4篇北京市农林科...
  • 2篇长江大学
  • 1篇北京农学院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作者

  • 8篇唐益苗
  • 8篇柳珊
  • 5篇赵昌平
  • 4篇张风廷
  • 3篇高世庆
  • 3篇王伟伟
  • 2篇王小燕
  • 2篇马锦绣
  • 2篇陈京瑞
  • 1篇王永波
  • 1篇田立平
  • 1篇张胜全
  • 1篇徐蓓
  • 1篇徐磊
  • 1篇杨颖

传媒

  • 4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小麦类成束阿拉伯半乳糖蛋白编码基因TaFLA的克隆与表达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为研究类成束阿拉伯半乳糖蛋白编码基因Fasciclin-Like Arabinogalactan-protein(FLA)在小麦抗逆境胁迫和花药发育中的作用,利用同源克隆法从小麦中获得1个FLA基因,命名为TaFLA,并对其组织表达特性和逆境胁迫表达特性分别进行了分析。序列分析结果表明,TaFLA基因含有1个1530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509个氨基酸;TaFLA蛋白含有预测的N-末端信号肽,两个Fasciclin结构域(氨基酸205-300、371-474)和两个N-糖基化位点(氨基酸369和487)。系统演化分析结果表明,TaFLA基因与二粒小麦处于同一分支,其亲缘关系最近。荧光定量表达分析结果表明,TaFLA基因在小麦根、小穗(除去雄蕊)、减数分裂前和分裂时期的雄蕊中均有表达,其中,小穗(除去雄蕊)中表达量最高;在低温胁迫处理下,TaFLA基因表达上调,而在干旱、高盐和ABA处理下,表达量均有所下降;温敏雄性不育系BS366在不育环境(低温)下,TaFLA基因在雄蕊发育关键时期(二分体时期)大量表达,约为可育环境(高温)下表达量的29倍。
郝小聪徐磊汪德州房兆峰柳珊孙瑞王伟伟赵昌平高世庆唐益苗
关键词:小麦非生物胁迫温敏雄性不育
小麦多蛋白桥梁因子基因TaMBF1c的克隆与表达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多蛋白桥梁因子(multiprotein bridging factor 1,MBF1)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转录共激活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进一步了解该蛋白的功能,利用同源克隆法从小麦中获得MBF1基因,根据其染色体位置分别命名为TaMBF1c-A、TaMBF1c-B和TaMBF1c-D,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蛋白序列特征、蛋白三级结构及顺式作用元件,并利用RT-qPCR技术分析其组织表达特异性以及干旱、热胁迫响应模式。序列分析表明,TaMBF1c-A、TaMBF1c-B和TaMBF1c-D分别含有456、471和465 bp的开放阅读框;三维结构预测发现,TaMBF1c-A、TaMBF1c-B和TaMBF1c-D在N端和C端分别含有MBF1结构域和4个α螺旋组成的helix-turn-helix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TaMBF1c基因与二粒小麦(Triticum dicoccum)的亲缘关系最近。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发现,TaMBF1c-A、TaMBF1c-B和TaMBF1c-D启动子区都含有干旱响应元件(MBS element/MYB element)和热响应元件(HSE element)。RT-qPCR分析显示,TaMBF1c-A和TaMBF1c-B基因在叶片中特异性表达,TaMBF1c-D只在根部特异性表达;在干旱胁迫条件下,TaMBF1c在干旱敏感小麦品种中表达量较高,其表达量是TaMBF1c在耐旱小麦品种中表达量的280倍,TaMBF1c在干旱信号途径中起负调控作用。在热胁迫条件下,TaMBF1c-A和TaMBF1c-B在热敏感与耐热小麦品种中上调表达,而TaMBF1c-D仅在热敏感小麦品种中上调表达,明显高于耐热小麦品种。
曹志琛吴娴汪德州柳珊杨慧玉郝小聪房兆峰朱文根王伟伟王小燕唐益苗
关键词:小麦干旱胁迫热胁迫
小麦PHO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2023年
PHO基因家族主要参与磷酸盐的转运,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起重要作用。为研究小麦PHO基因家族成员的潜在功能,本研究从小麦全基因组中鉴定PHO基因家族成员,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其基因结构特征、蛋白结构域、系统进化、顺式作用元件及表达特性进行分析。结果在小麦全基因组中共鉴定到12个PHO基因家族成员,所有成员均含有SPX和EXS结构域。系统进化、保守结构域和基因结构分析发现,小麦PHO蛋白与拟南芥PHO1-H1蛋白以及水稻PHO1蛋白亲缘关系较近;除TaPHO7、TaPHO10、TaPHO11和TaPHO12蛋白缺少部分基序外,其余小麦PHO蛋白均具有完整基序,且同一亚组内的成员具有相似的蛋白保守结构域和基因结构,说明PHO亚家族成员间高度保守。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发现,小麦PHO基因启动子区域含有与磷调控相关的激素诱导、光响应、低温响应等元件。基于RNA_seq数据的组织特异性分析发现,大部分PHO基因在根中的表达量较高。qRT-PCR分析发现,低磷胁迫处理下磷高效小麦品种小偃54地下部分(根) TaPHO7和 TaPHO8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
郝小聪王伟伟汪德州房兆峰柳珊朱文根逄子剑张胜全赵昌平张风廷唐益苗
关键词:小麦
偃麦草ErABF1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抗逆相关bZIP(Basic leucine zipper)转录因子家族基因主要参与ABA、干旱、高盐等胁迫应答反应,其过表达能够显著增强植物的抗逆性。本研究从偃麦草(Elytrigria repens L.)中分离到一个抗逆相关ErABF1(E.repens ABA Binding Factor 1)基因,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发现,该基因与小麦、玉米、拟南芥等bZIP转录因子基因同源性较高,亲缘关系较近;ErABF1基因的表达受到ABA、干旱、高盐、低温的强烈诱导;在2%PEG、200mmol·L-1 NaCl胁迫培养基上初步功能分析表明,ErABF1过表达提高了转基因烟草对干旱、高盐的胁迫耐性。
高世庆唐益苗杨颖柳珊陈京瑞马锦绣田立平张风廷赵昌平
关键词:偃麦草烟草
长穗偃麦草EeNAC9基因功能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NAC(NAM-ATAF-CUC)转录因子在植物逆境胁迫应答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同源克隆方法从长穗偃麦草中分离到一个NAC转录因子基因EeNAC9(Elytrigia elongate NAM-ATAF-CUC 9),该基因编码274个氨基酸,等电点为9.03;对该蛋白二级结构预测发现主要存在9个螺旋区(helices)和无规则卷曲(coils)。氨基酸疏水性分析表明,该蛋白存在大量的疏水性氨基酸。将该基因构建到PBI121双元植物表达载体上,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烟草,经PCR分子检测获得T0代35S::EeNAC9转基因烟草阳性植株65株。胁迫培养基上初步功能研究表明,过表达EeNAC9转基因烟草表现出对ABA的敏感性,同时增强了对干旱、高盐的胁迫耐性,从而为小麦抗逆分子育种提供了优良候选基因资源。
高世庆王永波唐益苗徐蓓马锦绣陈京瑞柳珊张风廷赵昌平
关键词:NAC转录因子转基因烟草盐胁迫干旱胁迫
小麦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TaNRT2.1.3-B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2025年
硝酸盐转运蛋白(nitrate transporter, NRT) NRT2.1在植物氮转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揭示NRT2.1基因在小麦幼苗期响应氮饥饿中的功能,从小麦中克隆了TaNRT2.1.3-B基因并对其编码蛋白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TaNRT2.1.3-B基因编码区长1 698 bp,编码一个含565个氨基酸的蛋白。进一步预测分析显示,TaNRT2.1.3-B蛋白含有一个保守的MFS_1结构域,定位于细胞质膜;其二级结构由α-螺旋(39.47%)、β-折叠(5.49%)、无规卷曲(40.35%)和延伸链(14.69%)组成。不同物种间NRT2.1蛋白进化分析表明,TaNRT2.1.3-B与硬粒小麦(Triticum turgidum L.)中的同源蛋白亲缘关系最近。利用实时定量PCR对TaNRT2.1.3-B基因在苗期不同组织及在氮饥饿条件下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aNRT2.1.3-B在根中表达量远高于地上部;在氮饥饿条件下,TaNRT2.1.3-B在低氮高效型小麦品种中表达量明显高于低氮低效型小麦品种,推测TaNRT2.1.3-B可能在小麦幼苗响应氮饥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为小麦NRT2.1基因生物学功能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为小麦氮高效种质筛选和培育提供参考。
杨慧玉房兆峰柳珊郝小聪孙月李宁唐益苗
小麦GLR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2022年
为研究小麦(Triticum aestivum)GLR(Glutamate receptor)基因家族的特征,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了其理化性质,系统进化,染色体位置,基因结构,保守结构域及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利用RT-qPCR技术分析TaGLR基因组织表达及低温、盐、热和干旱胁迫下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小麦全基因组中鉴定到100个GLR基因序列,分布于小麦的17条染色体上。系统进化分析表明TaGLR可分为4个亚家族,结构域分析发现,GLR编码蛋白结构保守,均包含两个谷氨酸受体结合区(GlnH1和GlnH_(2))和4个跨膜区域(M1,M2,M3,M4)。TaGLR基因家族成员启动子区域均包含响应植物激素和逆境胁迫的顺式调控元件。组织表达分析结果表明,TaGLR1.1-A.1、TaGLR2.3-A、TaGLR3.4-B、TaGLR3.9-A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他成员基本不表达。TaGLR2.3-A、TaGLR3.4-B、TaGLR3.9-A表达受逆境胁迫影响,TaGLR2.3-A在干旱胁迫下表达变化极显著(在耐旱品种中表达显著增加,在敏感品种中表达显著降低),逆境处理条件下TaGLR3.4-B、TaGLR3.9-A基因表达均受到抑制。本研究首次鉴定小麦GLR基因家族并对其结构和功能进行初步解析,为深入研究GLR基因与逆境胁迫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吴娴陆青梁婷孙月汪德州朱文根房兆峰柳珊王伟伟王小燕唐益苗
关键词:小麦生物信息学分析干旱胁迫
小麦TaHPPR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为研究羟基苯丙酮酸还原酶(HPPR)在小麦逆境胁迫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同源克隆法获得1个小麦HPPR基因,命名为TaHPPR,并对其组织表达特性和逆境胁迫表达特性进行了分析。以‘太原806’、‘小白麦’、‘京冬8’及‘京411’为供试材料,用荧光定量方法获得组织表达和逆境胁迫表达数据。序列分析表明:TaHPPR基因含有1个975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324个氨基酸;Ta HPPR蛋白含有一个NAD-binding domain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表明:TaHPPR基因与二粒小麦处于同一分支,其亲缘关系最近。荧光定量表达分析表明:TaHPPR基因在小麦根、小穗(除去雄蕊)、叶鞘均有表达,其中,根中表达量最高;在低温、干旱、高盐和ABA胁迫处理下Ta HPPR基因表达均有所下降;在高抗盐品种‘京冬8’中,TaHPPR基因表达升高,而在敏感品种‘小白麦’和较敏感品种‘京411’中,TaHPPR基因表达受到抑制。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TaHPPR蛋白主要在线粒体中表达,过表达TaHPPR基因可能增加小麦的抗盐性。本研究分析了TaHPPR在小麦逆境应答及不同品种中盐胁迫处理下的表达特性,为研究小麦抗逆育种分子机制提供新基因资源和新的思路。
郝小聪王伟伟张风廷孙瑞房兆峰柳珊曹志琛朱文根赵昌平汪德州唐益苗
关键词:小麦非生物胁迫抗盐性亚细胞定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