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昌平
- 作品数:123 被引量:789H指数:16
- 供职机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小麦穗部组织EST-SSR标记引物开发及其在小麦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3年
- 为了筛选光温敏雄性不育系(PTGMS)小麦穗部的EST—SSR分子标记,探讨其EST—SSR标记用于小麦品种遗传差异研究的可行性,用SSRSCAN软件对PTGMS小麦穗部的3264条EST序列进行SSR位点查找,结果得到108条含有SSR标记的序列。设计64对引物并进行PCR扩增及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PAGE)电泳。结果显示,64对引物中有41对能在42个小麦品种中扩出PCR条带,有多态性条带的为36对,具有较高的扩增效率。聚类分析结果显示,42个小麦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4~0.87之间,3个PT—GMS小麦品种具有较高的遗传相似系数。
- 刘泽涛苑少华杨迪王玉昆张立平赵昌平刘丽华李宏博庞斌双
- 关键词:小麦
- 二系杂交小麦的生物技术研究
- 赵昌平张风廷叶志杰戴惠君任立平秦志列李兰波
- 该课题通过生物技术(花药组织培养和外源DNA导入等)与常规育种方法间的有机结合,围绕小麦光温敏不育系和强优父本的创新、优良不育系的生态生理研究、超高产杂交小麦新组合的选育、二系法制种技术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全面...
- 关键词:
- 关键词:小麦光温敏生物技术
- 二系杂种小麦试验示范工程
- 赵昌平张风廷戴惠君叶志杰秦志列任立平李兰波
- 1998-2000年,在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的资助下,二系杂种小麦试验示范工程,取得了以下进展:通过对优良光温敏不育系的不同生态区试验和人工气候室实验,基本上确定了北京第一代优良光温敏不育系5个(BS210、BS20、B...
- 关键词:
- 关键词:小麦杂种
- 小麦雄性不育系BS366和FA-101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被引量:8
- 2020年
- 为探究BS型二系杂交小麦及F型三系杂交小麦亲本配合力和遗传率,以BS型不育系BS366和F型不育系FA-101以及16个恢复系为亲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NCII)模式分析了14个杂交组合的7个主要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及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BS366和FA-101组合产量的主要因素的顺序不一致;BS366/济麦12、BS366/凤麦24、BS366/07品151-80和FA-101/川麦21等4个组合的单株粒重超对照优势大于12%,且株高低于对照,绵阳35和凤麦24可作为优良父本使用;杂种优势超对照值与其父本GCA值、组合SCA值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且与GCA的相关性要大于与SCA的相关性,但父本GCA值与组合SCA值几乎无相关性;BS366和FA-101两个不育系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不同,而且具有相同父本的两组不育系组合的杂种优势趋势、规律以及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大多存在差异,因此利用BS和FA两种不育系选育杂交种的策略有所不同。
- 苑少华李艳梅白建芳白建芳谭照国段文静王娜赵昌平张风廷王娜张立平
- 关键词:小麦雄性不育系杂种优势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
- 小麦pPLA基因家族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 2025年
- pPLA类磷脂酶是催化磷脂底物水解的基础酶,在植物生长发育及非生物胁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小麦中挖掘并鉴定到93个小麦TapPLAs,亚细胞定位预测多为叶绿体与细胞质定位。系统进化分析与拟南芥、水稻的分类结果一致,基本分为三个亚组,其中TapPLA75与水稻直立型密穗基因编码蛋白DEP3/pPLA-Ⅲδ为同一分支,且蛋白序列相似性极高。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发现,小麦pPLA基因家族具有多种激素响应元件及非生物胁迫响应元件。利用小RNA数据库预测发现参与植物非生物胁迫的tae-miR5384-3p与tae-miR9780可调控多个小麦pPLA家族基因。小麦表达谱数据分析发现,TapPLA13与小麦单倍体诱导基因的组织表达模式类似,均为穗发育早期特异表达基因。非生物胁迫下TapPLAs基因表达模式分析发现TapPLA75在多种非生物胁迫下均上调表达。激素诱导表达分析显示TapPLA28在SA、JA及ABA处理下均上调表达。本研究将为进一步分析小麦TapPLAs生物学功能及其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 马锦绣左静红权威王伟伟赵昌平
- 关键词:小麦生物信息学分析非生物胁迫
- 小麦种子纯度的分子标记检测方法被引量:31
- 2009年
- 为了探索一种准确评价小麦品种种子纯度的技术体系,在比对了400个小麦品种的SSR、EST-SSR和AFLP-SCAR指纹以及对上千份种子进行纯度检测的基础上,提出了检测种子纯度的策略:(1)联合使用SSR、EST-SSR和AFLP-SCAR标记检测种子纯度,并推荐了7对SSR引物、5对EST-SSR引物和3对AFLP-SCAR引物为检测种子纯度的核心引物;(2)在待测品种的种子之间比对核心分子标记位点的带型,当某(些)个体与多数个体之间≥3位点的带型不同时,方可判定为杂株。此外,本文还就如何提高种子纯度检测的工作效率、降低检测成本,提出了合理利用核心引物和合理混合DNA样品的方法。
- 王立新常利芳李宏博葛玲玲信爱华高世庆季伟孙辉赵昌平
- 关键词:普通小麦种子纯度分子标记
- 转基因植物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08年
- 随着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转基因植物的研究和开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已培育了一批抗虫、抗病、抗除草剂和高产优质的转基因农作物新品种。与此同时,转基因植物检测技术不断丰富和完善,促进了转基因植物科学鉴定和评价,以及转基因植物商业化种植。目前报道的转基因植物检测方法主要有3类,一是在整合水平上进行的检测,包括PCR检测、Southern blot检测和染色体原位杂交检测等;二是在转录水平上进行的检测,包括RT-PCR检测、Northern blot杂交检测等;三是在表达水平上进行的检测,包括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荧光蛋白检测、Western blot检测、ELISA检测、叶片退绿检测和叶片涂抹除草剂检测等。
- 王瑾唐益苗赵昌平叶兴国
- 关键词:转基因植物转录分子检测
- 不同花粉密度条件下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BS366异交结实分析被引量:18
- 2007年
- 研究了人工授粉和田间不同授粉方式条件下,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BS366的异交结实情况。结果表明,在不育系花后不同时间人工饱和授粉条件下,其异交结实率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花后第4天至第8天,异交结实率达80%以上,其中第5天为88%;穗中部异交结实能力最强,但异交结实粒数变异也最为明显;多次人工饱和授粉的异交结实率达94.7%,说明该不育系具有较高的异交结实潜力;花后天数与异交结实率的关系可以用方程y=-1.457 7x2+20.489x+12.472(R2=0.914 6**)描述,观察值与模拟值相差0~9%。田间不同授粉方式下,距恢复系1.5 m内,不育系异交结实变异较大,2.0 m以外无显著差异;距恢复系0.5 m内,不育系异交结实率较高,行间差异不显著;辅助授粉时,距恢复系1.0 m以内的不育系异交结实率和杂交种子重量的增幅最大,异交结实率最高可增加45%。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BS366制种时播种宽度应控制2.0 m,并在花后8 d内,尤其是花后4~8 d进行辅助授粉,可实现较高异交结实率。
- 秦志列张风廷叶志杰任立平赵昌平王志敏
- 关键词: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异交结实花粉密度
- 二系杂交小麦混播制种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 2021年
- 为研究混播制种模式下二系杂交小麦不同组合制种产量变异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以期为高制种产量杂交小麦组合的筛选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在混播制种模式下,以不育系S1和7个恢复系R1~R7为试验材料,调查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等产量构成因素以及抽穗期、花期和株高相关农艺性状,通过相关分析研究不同杂交小麦组合制种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穗粒数与亲本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穗粒数与组合亲本的抽穗期差和花期相遇期显著相关;组合亲本的抽穗期差和花期相遇期与组合穗粒数均呈显著相关,是穗粒数变异的主要因素,而穗粒数变异是这7个杂交小麦组合制种产量变异的主要因素。
- 陈现朝廖祥政高建刚杨卫兵侯起岭赵昌平张风廷
- 关键词:杂交小麦制种产量
- 2009-2014年国家冬小麦区域试验品系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被引量:29
- 2016年
- 为了解我国小麦的育种水平、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利用21对核心SSR标记对2009-2014年参加国家冬小麦区域试验的430个品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显示,21个SSR位点共检测到236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11.24个,平均基因多样性和多态性信息量(PIC)分别为0.73和0.70;从不同年份分析,参试品系的遗传多样性从2012年开始略有下降;从不同生态种植区域分析,参试品系的遗传多样性自北向南(北部冬麦区组至长江流域冬麦区组)呈明显下降趋势;UPGMA聚类、主坐标和群体结构分析均表明,长江上游和长江中下游组的参试品系与其他区组的参试品系明显分开,且分别归属于不同亚类,显示出独特的生态区域类型;此外,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还揭示,71.9%的参试品系群体结构比较单一,其中长江流域组的参试品系最为单一。
- 刘丽华庞斌双刘阳娜邱军李宏博张欣王娜赵昌平
- 关键词:小麦SSR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