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
- 作品数:9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湖北科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介入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巨大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巨大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肝巨大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患者56例作为资料进行研究,依据瘤体大小分组,瘤体直径<10 cm为对照组(28例),瘤体直径≥10 cm为观察组(28例),均行介入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观察介入栓塞和射频消融效果,随访两年观察复发情况、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介入栓塞效果、射频消融效果及术后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射频消融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7.86%与对照组10.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肝巨大局灶性结节性增生采用介入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可获得良好的介入栓塞效果和射频消融效果,确保填充完全,促使瘤体缩小,且可控制并发症和复发情况,保证治疗安全性和彻底性,值得推广应用。
- 王伟张小平丁焕新
- 关键词:介入栓塞射频消融治疗
- 双镜联合微创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分析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分析双镜联合微创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老年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68例(2017年2月~2018年3月),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观察组(34例)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及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治疗的对照组(34例),观察患者手术相关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及切口长度短,出血量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首次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少,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老年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治疗中,应用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能有效减少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对患者伤害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术后尽快恢复,减少住院时间,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 王伟张小平丁焕新王代宏
- 关键词:十二指肠镜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
- 肝癌切除术中Glisson蒂横断与第一肝门阻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比较肝癌切除术中Glisson蒂横断与第一肝门阻断的应用。方法为展开此次研究将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进入本院进行治疗的肝癌患者56例作为研究基础,将参与研究患者分为均数相等的两个小组,两组参与研究患者例数相同,均为28例,分组采用随机信封方式,在尊重患者护理意愿基础上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第一肝门阻断手术治疗方法,观察组应用Glisson蒂横断,对比两组手术质量以及术后的各项恢复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Glisson蒂横断后,肝脏血流阻断时间与传统第一肝门阻断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B对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概率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术后3 d引流量、肝功能各项指标对比,观察组均比对照组更加具有优势(P<0.05)。结论肝癌切除术中Glisson蒂横断与第一肝门阻断均为经常使用的治疗方法,两者对比而言Glisson蒂横断治疗方法更加理想,手术效果优势明显,患者在术后的恢复效果更好,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 王伟丁焕新万茂林张小平董文理
- 关键词:肝癌切除术第一肝门阻断
- 不同麻醉方式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将在本院接受胃癌根治术治疗患者64例作为资料,依据麻醉方式分组各32例,对照组为全身麻醉,观察组为硬膜外阻滞复合麻醉,观察两组不同时间段炎性细胞因子指标的变化。结果术后2 h和术后1 d观察组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逐渐恢复,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2 h和术后1 d观察组IL-6、IL-10逐渐恢复,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胃癌根治术中实施硬膜外阻滞复合麻醉方式能够促使患者术后炎性细胞因子指标恢复,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 董文理安宁王伟
- 关键词:全身麻醉炎性细胞因子胃癌根治术
- 胰腺癌调强适形放疗后放射性胃肠溃疡发生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分析胰腺癌调强适形放疗后放射性胃肠溃疡发生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至2017年5月接受放疗的93例胰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资料比较胰腺癌患者放疗前后胃镜下检查情况。对可能导致放射性胃肠溃疡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①93例患者放射性胃肠溃疡总发生率为43.01%(40/93);②经单因素分析得出:胰腺癌放疗患者放射性胃肠溃疡发生与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T分期、肿瘤部位、放疗防护、减黄手术无相关性;胰腺癌放疗患者放射性胃肠溃疡发生与溃疡史、胃肠道不良反应有相关性(P<0.05);③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得出:既往有溃疡史、胃肠道不良反应≥2级均为影响胰腺癌放疗患者放射性胃肠溃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P<0.05)。结论既往有溃疡史、胃肠道不良反应≥2级是影响胰腺癌放疗患者放射性胃肠溃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在胰腺癌调强适形放疗中对既往有溃疡史、胃肠道不良反应≥2级的患者,应警惕和预防放射性胃肠溃疡的发生。
- 张小平王伟丁焕新
- 关键词:胰腺癌调强适形放疗消化道溃疡放射性损伤
- 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和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
- 2020年
- 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荧光素酶测定证明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Grb2)是肝癌中微小RNA(miRNA,miR)-564的直接靶基因。通过检测Grb2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和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
- 张小平王伟王代宏刘志苏
- 关键词:肝癌组织侵袭转移能力荧光素酶GRB2靶基因
- 超声引导下PTGD序贯LC在高龄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院肝胆胰外科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D)序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高龄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选取咸宁市中心医院2012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高龄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61例,入院后经评估手术风险大小,先在超声引导下行PTGD术,并联合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生长抑素类药物治疗,同时治疗其合并的疾病,待腹痛或发热症状缓解后,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并结合患者家属手术意愿,选择于PTGD术后1~2周(A组)或2个月后(B组)序贯行LC治疗。结果所有入组患者均成功行PTGD,成功率100%,再经积极治疗后腹痛、发热等症状均在短时间(约3 d)内得到缓解,无大出血、胆漏等并发症;PTGD治疗1周后,体温、TBIL、AST、白细胞计数、胆囊壁厚度、ASA分级、Murphy's征等各临床指标与PTGD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择期行LC过程均顺利,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失血、中转开腹、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2个月后行LC治疗会增大生活不便,提高护理困难。结论高龄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可在急性期、手术条件较差、风险较大的情况下先行PTGD迅速控制病情的发展,再择期行LC。对部分患者基础疾病较轻,短时间内针对性治疗即可得到改善,且能够耐受手术的患者,早期行LC是安全可行的。
- 张小平王伟王代宏
- 关键词: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高龄高危急性胆囊炎
-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精准肝切除治疗肝细胞癌中的应用策略
- 2019年
- 目的观察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精准肝切除治疗肝细胞癌中的应用策略。方法70例接受精准肝切除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以入院顺序奇偶性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案,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86%(1/3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14%(6/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精准肝切除治疗肝细胞癌患者中,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接受度较高,值得借鉴。
- 王伟丁焕新马胜张小平
- 关键词:肝细胞癌精准肝切除术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 微小RNA-139-5p靶向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mRNA结合蛋白1抑制肝癌细胞HepG2增殖并诱导凋亡的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本研究旨在探讨微小RNA(miRNA,miR)-139-5p靶向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mRNA结合蛋白1(IGF2BP1)抑制肝癌HepG2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的机制。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肝癌HepG2购自湘雅医学院细胞中心,ABI 7300 plus、IGF2BP1单克隆抗体购自美国Thermo Fisher和BD公司,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 V-FITC)/碘化丙锭(PI)试剂盒购自瑞士Roche公司。
- 张小平王伟王代宏刘志苏
-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微小RNAIGF2诱导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