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文理

作品数:22 被引量:82H指数:5
供职机构:湖北科技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麻醉
  • 5篇手术
  • 4篇术后
  • 3篇动脉
  • 3篇镇痛
  • 3篇氢吗啡酮
  • 3篇全身麻醉
  • 3篇麻醉效果
  • 3篇吗啡
  • 3篇静脉
  • 3篇芬太尼
  • 2篇动脉瘤
  • 2篇动脉压
  • 2篇硬膜
  • 2篇硬膜外
  • 2篇预处理
  • 2篇再灌注
  • 2篇再灌注损伤
  • 2篇舒芬太尼
  • 2篇剖宫产

机构

  • 18篇湖北科技学院
  • 4篇咸宁学院

作者

  • 22篇董文理
  • 8篇杨丽
  • 7篇张郃
  • 6篇龙超
  • 2篇庞丽
  • 2篇程金红
  • 2篇吴晓玲
  • 2篇廖卫宁
  • 2篇杨丽
  • 2篇曾清
  • 2篇高波
  • 2篇张丽华
  • 2篇王伟
  • 1篇何青兰
  • 1篇何金
  • 1篇钟瑞江
  • 1篇马云芳
  • 1篇王其祥
  • 1篇张郃
  • 1篇赵晓秋

传媒

  • 3篇当代医学
  • 2篇中国新药与临...
  • 2篇咸宁学院学报...
  • 2篇实用药物与临...
  • 2篇检验医学与临...
  • 2篇中国医学创新
  • 2篇湖北科技学院...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3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5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当归、复方麝香复合液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张丽华何小飞钟端江吴晓玲曾清马云芳庞丽董文理王勇明高波何青兰廖卫宁杨丽程金红王会平
该课题随机选择148例偏头痛患者,按Pain、score、10分法评分<0=完全无痛、10=疼痛严重>,分组进行对照治疗。方法是用复合液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当归、复方麝香注射液对患者的枕大神经、枕小神经进行阻滞,3天一次...
关键词:
关键词:偏头痛复合液神经阻滞
喉罩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2008年
董文理杨丽
关键词:临床麻醉喉罩气管导管老年人手术手术中
瑞马唑仑联合头皮神经阻滞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观察瑞马唑仑联合头皮神经阻滞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苏醒质量及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对照组)和瑞马唑仑组(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2 mg·kg^(-1)+舒芬太尼0.3μg·kg^(-1)+顺阿曲库铵0.15 mg·kg^(-1)麻醉诱导,观察组采用瑞马唑仑0.3 mg·kg^(-1)+舒芬太尼0.3μg·kg^(-1)+顺阿曲库铵0.15 mg·kg^(-1)。术中维持对照组采用丙泊酚4~8 mg·kg^(-1)·h^(-1)+瑞芬太尼0.1~0.2μg·kg^(-1)·min^(-1),观察组采用瑞马唑仑0.1~0.3 mg·kg^(-1)·h^(-1)+瑞芬太尼0.1~0.2μg·kg^(-1)·min^(-1),术中均间断静脉推注顺阿曲库铵0.05 mg·kg^(-1)。2组在全身麻醉插管后均采用0.4%罗哌卡因分别阻滞两侧眶上神经、滑车上神经、耳颞神经、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记录2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Riker镇静躁动(SAS)评分及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术后镇痛效果。检测麻醉诱导前及术后2、8、16和24 h时血清S100β蛋白及血浆皮质醇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苏醒时间缩短、拔管时SAS评分降低、麻醉相关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2、8、16和24 h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麻醉诱导前,2组S100β蛋白和皮质醇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各观察时点S100β蛋白和皮质醇水平均较麻醉诱导前显著升高(P<0.05)。术后2、8和16 h时,观察组S100β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8、16和24 h时,观察组皮质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丙泊酚联合头皮神经阻滞相比,瑞马唑仑联合头皮神经阻滞用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可优化患者苏醒质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弱术后应激反应,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龙超张郃董文理程金红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康复
肝癌切除术中Glisson蒂横断与第一肝门阻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比较肝癌切除术中Glisson蒂横断与第一肝门阻断的应用。方法为展开此次研究将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进入本院进行治疗的肝癌患者56例作为研究基础,将参与研究患者分为均数相等的两个小组,两组参与研究患者例数相同,均为28例,分组采用随机信封方式,在尊重患者护理意愿基础上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第一肝门阻断手术治疗方法,观察组应用Glisson蒂横断,对比两组手术质量以及术后的各项恢复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Glisson蒂横断后,肝脏血流阻断时间与传统第一肝门阻断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B对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概率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术后3 d引流量、肝功能各项指标对比,观察组均比对照组更加具有优势(P<0.05)。结论肝癌切除术中Glisson蒂横断与第一肝门阻断均为经常使用的治疗方法,两者对比而言Glisson蒂横断治疗方法更加理想,手术效果优势明显,患者在术后的恢复效果更好,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王伟丁焕新万茂林张小平董文理
关键词:肝癌切除术第一肝门阻断
不同麻醉方式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将在本院接受胃癌根治术治疗患者64例作为资料,依据麻醉方式分组各32例,对照组为全身麻醉,观察组为硬膜外阻滞复合麻醉,观察两组不同时间段炎性细胞因子指标的变化。结果术后2 h和术后1 d观察组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逐渐恢复,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2 h和术后1 d观察组IL-6、IL-10逐渐恢复,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胃癌根治术中实施硬膜外阻滞复合麻醉方式能够促使患者术后炎性细胞因子指标恢复,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董文理安宁王伟
关键词:全身麻醉炎性细胞因子胃癌根治术
右美托咪定对行剖宫产的妊娠高血压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行剖宫产的妊娠高血压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行剖宫产的妊娠高血压患者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56例采用生理盐水行心肌保护,观察组患者56例采用右美托咪定行心肌保护,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心肌指标,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指征、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开始时、麻醉诱导结束10min、术毕时、术后12h、术后1d心率、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Ⅰ、缺铁修饰清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开始时、麻醉诱导结束10min、术毕时、术后12h、术后1d平均动脉压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行剖宫产的妊娠高血压患者心肌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并可加快术后恢复速度。
杨丽任贤俊董文理
关键词:剖宫产妊娠高血压心肌保护
氢吗啡酮预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时PI3K/Akt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观察氢吗啡酮预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时PI3K/Akt的影响。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I组)和氢吗啡酮预处理组(H组),每组12只。H组大鼠于造模前25 min腹腔注射氢吗啡酮30μg/kg,S组和IRI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夹闭双侧肾动脉制备缺血再灌注模型。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ELISA法检测血BUN、Scr、TNF-α、IL-6、MDA、SOD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Bax、Bcl-2、p-PI3K、p-Akt蛋白表达。结果与S组比较,IRI组和H组BUN、Scr、MDA、TNF-α、IL-6、Bcl-2、p-PI3K、p-Akt含量均明显升高,SOD、Bax均明显降低(P<0.05),肾病理损伤明显;与IRI组比较,H组BUN、Scr、MDA、TNF-α、IL-6、Bcl-2含量均明显降低,SOD、Bax、p-PI3K、p-Akt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肾病理损伤减轻。结论氢吗啡酮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细胞凋亡水平,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张郃龙超杨丽张森兵董文理
关键词:氢吗啡酮缺血再灌注损伤PI3K/AKT
地佐辛与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术中麻醉的疗效评价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研究分析对老年无痛胃镜术患者实施地佐辛与丙泊酚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本院老年无痛胃镜术患者120例展开研究,时间跨度为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将120例患者按照麻醉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丙泊酚麻醉)和观察组(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对比分析麻醉前后两组患者MAP、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血压变化情况、丙泊酚用量、麻醉诱导及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麻醉后观察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较对照组好,MAP略微较低(P<0.05)。观察组丙泊酚用量、麻醉诱导平均时间以及苏醒平均用时均较对照组低(P<0.05)。经麻醉后观察组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略微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对照组16.3%(P<0.05)。结论对老年无痛胃镜术患者实施地佐辛与复合丙泊酚麻醉疗效较佳,值得推广借鉴。
廖卫宁杨丽张合董文理
关键词:地佐辛丙泊酚老年患者
氢吗啡酮预处理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观察氢吗啡酮预处理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PF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氢吗啡酮组(H组)和吗啡组(M组),每组12只。采用前房加压灌注的方法制备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缺血前15 min,H组颈内静脉注射氢吗啡酮0.1mg/kg,M组注射吗啡1mg/kg,C组和IR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再灌注24 h后,取大鼠视网膜组织,采用HE染色法观察病理学变化,测定视网膜内层厚度及全层厚度;采用TUNEL法计算细胞凋亡指数(AI);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ax、Bcl-2、caspase-3蛋白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TNF-α、IL-6浓度;采用硫代巴比妥酸及黄嘌呤氧化酶法分别检测MDA浓度和SOD活性。结果与C组比较,IR组视网膜出现病理学损伤,AI明显升高(P<0.05);Bax、caspase-3蛋白含量明显升高,Bcl-2蛋白含量和Bcl-2/Bax比值明显降低(P<0.05);TNF-α、IL-6和MDA浓度明显升高(P<0.05),SOD活性明显减弱(P<0.05)。与IR组比较,H组和M组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损伤明显减轻,AI明显降低(P<0.05);Bax、caspase-3蛋白含量明显降低,Bcl-2蛋白含量明显升高,Bcl-2/Bax比值明显升高(P<0.05);TNF-α、IL-6和MDA浓度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增强(P<0.05)。结论氢吗啡酮可减轻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视网膜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相关。
张郃董文理龙超李青春
关键词:氢吗啡酮缺血-再灌注损伤视网膜
鞘内注射氢吗啡酮对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半数有效量及麻醉效果的影响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的麻醉效果,探讨氢吗啡酮对罗哌卡因半数有效量(ED_(50))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于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4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组(RH组)及单纯罗哌卡因组(R组),每组22例。采用序贯试验法:首例患者RH组鞘内注射氢吗啡酮75μg及0.5%罗哌卡因15 mg重比重混合液3 mL,R组鞘内注射0.5%罗哌卡因15 mg重比重混合液3 mL,根据前一例患者麻醉效果有效或无效,降低或提高后一例患者鞘内给药1个剂量梯度,剂量梯度设定为1:1.1。序贯法计算两组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腰麻的ED_(50)。结果 RH组罗哌卡因ED_(50)为9.06 mg,其95%CI为8.74~9.38 mg;R组罗哌卡因ED_(50)为11.27 mg,其95%CI为10.93~11.62 mg。两组罗哌卡因ED_(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药4、8、15 min后,R组MAP明显降低,且低于RH组(P<0.01),但均处于正常范围内。结论氢吗啡酮75μg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腰麻时,可降低罗哌卡因的ED_(50),且术中生命体征更稳定,并可缩短局麻药起效时间,延长其作用时间。
张郃龙超董文理
关键词:鞘内注射氢吗啡酮罗哌卡因剖宫产半数有效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