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呈山

作品数:28 被引量:70H指数:5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文化科学
  • 11篇理学
  • 9篇医药卫生
  • 3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有机化学
  • 10篇化学实验
  • 9篇有机化学实验
  • 4篇学成
  • 4篇生物合成
  • 4篇生物合成基因
  • 4篇生物合成基因...
  • 4篇实验基本操作
  • 4篇酶基因
  • 4篇化学成分
  • 4篇基因
  • 4篇基因簇
  • 4篇合成基因
  • 2篇代谢产物
  • 2篇得率
  • 2篇氧化酶基因
  • 2篇生物碱
  • 2篇生物碱类
  • 2篇农业
  • 2篇亲核

机构

  • 18篇兰州大学
  • 9篇中国科学院
  • 8篇大连理工大学
  • 8篇复旦大学
  • 8篇北京大学
  • 8篇湖南大学
  • 8篇南京大学
  • 8篇南开大学
  • 8篇吉林大学
  • 8篇华中师范大学
  • 8篇山东大学
  • 8篇武汉大学
  • 8篇浙江大学
  • 8篇中山大学
  • 8篇中国科学技术...
  • 3篇石河子大学
  • 2篇甘肃农业大学
  • 2篇烟台大学
  • 1篇甘肃省医学科...
  • 1篇兰州理工大学

作者

  • 28篇袁呈山
  • 9篇张长生
  • 8篇余广鳌
  • 8篇刘占祥
  • 8篇孙兴文
  • 8篇张树永
  • 8篇韩杰
  • 8篇张庆波
  • 8篇郑媛
  • 8篇张文军
  • 8篇张剑荣
  • 8篇张奇涵
  • 8篇刘庆文
  • 8篇吴琳
  • 8篇蔡双莲
  • 8篇熊英
  • 7篇朱义广
  • 5篇张海波
  • 4篇张光涛
  • 4篇张丽萍

传媒

  • 11篇大学化学
  • 2篇石河子大学学...
  • 1篇中国食品工业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海洋药物
  • 1篇植物保护
  • 1篇化学学报
  • 1篇中草药
  • 1篇第二届中国放...

年份

  • 9篇2025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7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啤酒花中黄腐酚的抗肝癌细胞作用研究
张秀莉苏海翔王春明袁呈山郭红云张永东朱公建
项目名称:《啤酒花中黄腐酚的抗肝癌细胞HepG2作用研究》,经费来源: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基础研究类项目,获批科研经费2万元人民币,项目编号:1107RJYA031,研究期限:2012-01-01至2014-12-31,...
关键词:
关键词:啤酒花黄腐酚
黄花棘豆抑制植物病原菌的活性成分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为了测定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 Bunge)提取物对常见病原真菌的活性,明确其中的有效成分,以黄花棘豆为材料,结合生物活性追踪法,对黄花棘豆的抑菌活性物质进行分离,并利用现代波谱学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黄花棘豆乙醇提取物对供试4种病原真菌均表现出较强的活性,10mg/mL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率达到82.08%;粗提物萃取后的二氯甲烷相和乙酸乙酯相为其活性部分,10mg/mL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率分别为84.30%和83.13%;从合并后的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相中分离、鉴定得到了6个化合物,其中3-羟基-4,9-二甲氧基紫檀烷、3-羟基-9-甲氧基紫檀烷和3-羟基-8,9-二甲氧基紫檀烷对供试病原菌表现较好的抑制活性;3-羟基-4,9-二甲氧基紫檀烷对番茄灰霉病菌的EC50值为10.42μg/mL,3-羟基-8,9-二甲氧基紫檀烷对黄瓜枯萎病菌的EC50值为27.09μg/mL。黄花棘豆提取物对病原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紫檀烷类化合物为其主要的活性成分,具备进一步开发和应用的潜力。
杨震发袁呈山杨顺义柳利龙杨晋伟沈慧敏
关键词:黄花棘豆抑菌成分紫檀烷
有机化学蒸馏实验基本操作规范建议被引量:3
2025年
分析比较了常压普通蒸馏、空气冷凝的蒸馏、低沸点易燃易爆有机物的蒸馏、减压蒸馏、分馏、水蒸气蒸馏、旋转蒸发等蒸馏操作的共性及各自特点,明确不同实验操作的适用范围和条件,给出了各蒸馏实验的详细规范操作建议,同时指出了常见的不规范或者错误操作。本蒸馏操作规范建议具有科学性、合理性,有助于提高实验效率和成功率,提升实验的本质安全,适用性强。
李厚金蔡双莲郑媛刘占祥袁呈山吴琳余广鳌韩杰刘庆文杜欣熊英张奇涵孙兴文张剑荣张树永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蒸馏
有机化学萃取与洗涤实验基本操作规范建议被引量:4
2025年
萃取、洗涤及干燥实验是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内容。熟练掌握并运用萃取和洗涤操作分离和纯化有机化合物是高校化学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由于缺乏统一明确的操作规范,在实际的教学与实验过程中,可能造成实验结果的偏差、试剂的浪费,甚至可能引发安全事故。本文针对有机化学中的萃取、洗涤及后续干燥实验提出了基本操作与规范建议,希望能为国内同行开展实验教学以及科研实践提供参考。
刘占祥袁呈山韩杰蔡双莲张奇涵吴琳郑媛孙兴文刘庆文熊英余广鳌杜欣李厚金张剑荣张树永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萃取洗涤
有机化学实验重结晶基本操作规范建议被引量:2
2025年
对有机化学实验中常用的重结晶基本操作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涵盖重结晶原理、溶剂选择、基本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通过理论阐述以及实际案例中的情况分析,详细探讨了各因素对重结晶效果的影响,旨在为有机化学实验提供一套系统、科学且实用的重结晶操作标准指南,实现有机化合物的高效、高质量纯化。
钱雪伟孙兴文李厚金刘占祥郑媛吴琳蔡双莲熊英余广鳌刘庆文韩杰杜欣袁呈山张奇涵张树永张剑荣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纯化重结晶
苍耳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对苍耳Xanthium sibiricum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MCI凝胶色谱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应用现代波谱技术ESI-MS、1H-NMR、13C-NMR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苍耳中分离得到了7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为苍耳农(1)、苍耳亭(2)、3-cycloheptene-1-acetic acid(3)、xanthinosin(4)、inusoniolide(5)、5-azuleneacetic acid(6)、2-hydroxy xanthinosin(7)。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苍耳农,化合物3、6、7为首次从苍耳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首次从苍耳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的量较丰富(0.1%),为开发新型植物源杀菌剂奠定了基础。
胡冬燕杨顺义袁呈山韩广田沈慧敏
关键词:苍耳
大叶橐吾中三个新的艾里莫芬型倍半萜被引量:6
2007年
从大叶橐吾的根部分离得到三个新的艾里莫芬型倍半萜(1,2和3),经多种波谱方法和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6α,15β-环氧-8β-羟基-艾里莫芬-7(11)-烯-8α,12-内酯(1),7-乙酰基-13β-羧酸-6(7)-烯-降-艾里莫芬烷(2),艾里莫芬-7(11)-烯-6α,15β-内酯(3).此外,对化合物1进行了抗菌和抗癌活性测试.
沈彤李平林袁呈山贾忠建
关键词:菊科单晶X射线衍射
苦豆子种子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及细胞毒活性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研究苦豆子种子的化学成分并对其抗肿瘤活性进行测试。方法:采用常规的硅胶柱层析(CC),葡聚糖(Sephadex LH-20)柱层析,和重结晶等实验手段对其进行了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技术(1H-NMR,13C-NMR)及与文献数据对照,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并采用MTT测定部分生物碱单体化合物体外对C6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共分离出7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苦参碱(1),氧化苦参碱(2),槐果碱(3),9α-羟基槐果碱(4),氧化槐果碱(5),9α-羟基槐胺碱(6),(-)-13,14-去氢槐定碱(7),1个非生物碱化合物3-吲哚甲醛(8)。结论:化合物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3和5对鼠脑胶质瘤C6细胞显示了较强的生长抑制活性。
姚雯孙培环徐晓敏李雅娟袁呈山王振华
关键词:苦豆子化学成分生物碱细胞毒活性
基于虚拟教研开展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规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25年
分析了当前有机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指出了进行实验操作规范建设的重要性与制订原则,详细介绍了目前已开展的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规范的建设内容、方法、编写要求以及已取得的建设成效。有助于同行更全面了解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规范,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熟练掌握规范、安全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高素质化学专业人才。
李厚金刘占祥郑媛蔡双莲韩杰熊英孙兴文袁呈山余广鳌刘庆文吴琳张奇涵杜欣张剑荣张树永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
薰衣草花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被引量:3
2010年
为观察传统维药薰衣草花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是否具有保护作用,采用改良的Langendor-ff逆行恒压灌流方法,用停灌/复灌方法建立大鼠离体心脏全心I/R损伤模型,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方法建立离体心脏局灶I/R模型。通过记录再灌注过程中左室发展压(LVD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max)、冠脉流量(CF)和心率(HR)观察薰衣草花水煎液(LAE)对全心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脏心功能的影响,测定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和心肌肌酸激酶(CK)水平以及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采用伊文斯蓝和TTC双染法观察薰衣草花水煎液对局灶性I/R损伤面积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LAE预处理能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升高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脏的左室发展压(LVDP)、左心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dp/dtmax)和下降最大速率(-dp/dtmin),并增加冠脉流量(CF);降低冠脉流出液中与心肌组织损伤相关的LDH和CK水平;升高心肌组织SOD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物MDA的产生。由此可知,薰衣草花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其改善缺血再灌注心肌组织氧化胁迫状态有关。
付伟杨彩玉刘婷李德芳王振华郑秋生袁呈山王春明
关键词:水煎液缺血再灌注损伤离体心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