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超

作品数:27 被引量:109H指数:5
供职机构:华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金华市科学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心病
  • 9篇冠心病
  • 7篇动脉
  • 7篇心力衰竭
  • 7篇衰竭
  • 6篇慢性
  • 4篇多态
  • 4篇多态性
  • 4篇血脂
  • 4篇炎症
  • 4篇细胞
  • 4篇老年
  • 4篇基因
  • 4篇基因多态性
  • 4篇NF-ΚB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 3篇心肌
  • 3篇心脏
  • 3篇血分
  • 3篇血管

机构

  • 26篇华市人民医院
  • 2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杭州脉流科技...

作者

  • 26篇李超
  • 15篇盛晓生
  • 7篇李俊
  • 4篇叶晓霞
  • 1篇周晓茜
  • 1篇王文琴
  • 1篇李长岭
  • 1篇李莉
  • 1篇孙志强

传媒

  • 4篇中国现代医生
  • 3篇浙江临床医学
  • 3篇浙江医学
  • 3篇中国中医急症
  • 2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成药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医药管理杂...
  • 1篇心电与循环

年份

  • 7篇2025
  • 1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冠心病(心血瘀阻证)与lncRNA MIAT水平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关系研究
2025年
目的分析冠心病(心血瘀阻证)与长链非编码RNA心肌梗死相关转录本(lncRNA MIAT)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金华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冠心病患者170例,依照中医辨证分为心血瘀阻证72例与非心血瘀阻证98例,同期80例非冠心病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lncRNA MIAT的表达情况,观察血清炎症因子指标,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探讨lncRNA MIAT水平表达状态与冠心病(心血瘀阻证)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同时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来评估lncRNA MIAT对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的诊断价值。结果冠心病(心血瘀阻证)lncRNA MIAT、hs-CRP、TNF-α、IL-6显著高于冠心病非心血瘀阻证及对照组,且冠心病非心血瘀阻证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证实冠心病(心血瘀阻证)lncRNA MIAT表达状态与hs-CRP、TNF-α、IL-6浓度呈正相关(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ncRNA MIAT相对表达量预测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的敏感度分别为94.1%,特异度分别为72.3%,AUC分别为0.948。结论血清lncRNA MIAT在不同证型冠心病患者存在表达差异,且影响hs-CRP、TNF-α、IL-6水平参与冠心病(心血瘀阻证)心血瘀阻证发生发展,有助于其诊断标准客观化。
陈云李超
关键词: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炎症因子
不同剂量螺内酯对射血分数下降的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螺内酯对射血分数下降心力衰竭(HFrE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HFrEF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常规治疗上加用小剂量螺内酯(20 mg每日一次);观察组常规治疗上联合大剂量螺内酯(40 mg每日一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检测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半年后,两组LVEF、LVEDD、BNP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5~12.653,P<0.05);治疗半年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LVEF、LVEDD和BNP水平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5、3.824、2.738,P<0.05)。安全性方面,观察组低钾血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357,P<0.05),两组肾功能异常、高钾血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5、1.000,P>0.05)。结论螺内酯可有效改善HFrEF心功能,抑制心室重构,大剂量螺内酯疗效更为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参考。
陈云余晗俏俞章平李超
关键词:心力衰竭螺内酯心室重构
NFKB1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及血清TNF-α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NFKB1启动子区-94ins/del ATTG(rs28362491)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及TNF-α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金华市人民医院EH患者275例(EH组)和138名血压正常的健康体检者(NT组)为研究对象,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NFKB1基因rs28362491位点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频率,在校正其他EH传统危险因素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NFKB1-rs28362491基因多态性是否为EH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ELISA法检测并比较两组对象及不同基因型者血清TNF-α水平。结果EH组NFKB1基因rs28362491位点DD基因型频率高于NT组(24.4%比14.5%),II、ID基因型频率低于NT组(43.3%比43.5%,32.3%比4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D、I等位基因频率比较(46.0%比36.2%;54.0%比6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隐性模型(DD比ID+II)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显性模型(ID+DD比II)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校正其它危险因素后,DD基因型仍是EH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29,95%CI:1.135~3.926,P<0.05)。与非DD基因型携带者相比,DD基因型携带者血清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NFKB1-rs28362491基因多态性与EH相关,DD基因型可能调控TNF-α,成为EH易感性遗传因素。
李超李俊盛晓生余晗俏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基因多态性TNF-Α
浙江中部地区NF-κB1基因rs28362491位点多态性与CHD严重程度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1(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κB1,NF-κB1)基因rs28362491位点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患者的严重程度、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浙江省金华市人民医院CHD患者173例为观察组,同期非CHD的患者107例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分析NF-κB1基因rs28362491位点基因多态性,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8水平。结果观察组NF-κB1基因rs28362491位点DD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Ⅱ、ID基因型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D、I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DD基因型组Gensini评分均高于ID和Ⅱ基因型组(P<0.05);ID组和Ⅱ基因型组病变支数、Gensin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TNF-α、IL-6、IL-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D基因型TNF-α、IL-6、IL-8水平明显高于ID和Ⅱ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D组和Ⅱ基因型组TNF-α、IL-6、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F-κB1基因rs28362491位点多态性与CHD严重程度及炎症因子相关,DD基因型可能上调TNF-α、IL-6、IL-8水平,成为预测CHD病变程度的危险因子。
李超陈云李俊盛晓生
关键词:冠心病基因多态性炎症因子
黄芪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脏结构的影响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腹主动脉缩窄法致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脏结构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用70只雄性清洁级SD大鼠,体质量(200±20)g,其中60只通过腹主动脉缩窄法制作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10只作为假手术组(分离腹主动脉而不结扎)。模型成功建立后,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黄芪注射液组、培哚普利组、联合用药组。以上5组连续给药8周,8周后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结构变化,HE及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和结构病理学改变。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黄芪注射液组、培哚普利组、联合用药组(IVS)、左室舒张期内径(LVIDd)及收缩期内径(LVIDs)显著降低(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增加,联合用药组改善更加显著(P<0.05)。镜下观察,与模型组相比,黄芪注射液组、培哚普利组、联合用药组可改善心肌细胞病理形态结构,其中联合用药组更优。结论黄芪注射液在抑制心肌纤维化及延缓心室重构进程方面与培哚普利疗效相似,联合用药疗效更佳。
李超余晗俏陈云孙志强俞章平滕瑾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黄芪提取液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早期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47
2019年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早期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128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和B组(各64例),A组采取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口服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口服治疗,比较不同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与A组比较,B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提高(81.3%和93.8%,χ^2=4.571,P=0.033);两组患者治疗前B型脑钠肽(BNP)、白细胞介素-12(IL-12)、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后BNP、IL-12、LVEF、LVESD和LVEDD等指标均明显优于A组(P<0.05);治疗后24hB组患者平均正常窦性心动周期标准差(SDANN)、全部正常窦性心搏间期标准差(SDNN)、特定时间段相邻心搏间期>50ms心搏数所占比例(PNN50)和全程相邻心搏间期之差方根值(RMSSD)等心率变异时域指标均高于A组(P<0.05);A组和B组患者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7%和7.8%,χ^2=0.533,P=0.465)。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早期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较好,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同时用药安全。
余晗俏俞章平李超余育斌盛晓生钟忆周
关键词:美托洛尔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心力衰竭
螺内酯对老年慢性射血分数中间范围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射血分数中间范围心力衰竭(HFmrEF)患者应用螺内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慢性HFmrEF患者9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观察组48例(在常规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功能检测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脑利钠肽(BNP)水平治疗前后及组间的差异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肾功能异常、低钾血症、高钾血症、乳房发生异常)发生率。结果治疗半年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LVEF、LVEDD、BNP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VEF大于对照组,LVEDD、BN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钾血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肾功能异常、高钾血症及乳房异常不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内酯在老年慢性HFmrEF的人群中疗效明显,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笛李超盛晓生陈云
关键词:心力衰竭螺内酯射血分数
miR-181b和lncRNAMIAT对高血压肾病的诊断价值
2025年
目的分析血清miR-181b、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心肌梗死相关转录本(myocardial infarction association transcript,MIAT)对高血压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4年10月金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将其分为高血压肾病组(68例)和单纯高血压组(52例),另选取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miR-181b、lncRNA MIAT、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on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结果三组受试者的hs-CRP、TNF-α、IL-6、miR-181b、lncRNA MIA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s-CRP、TNF-α、IL-6、lncRNAMIAT水平高血压肾病组>单纯高血压组>对照组,miR-181b水平高血压肾病组<单纯高血压组<对照组。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肾病患者的血清miR-181b表达与lncRNAMIAT、hs-CRP、TNF-α、IL-6水平呈负相关(P<0.05),而lncRNA MIAT表达与hs-CRP、TNF-α、IL-6水平呈正相关(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miR-181b、lncRNAMIAT诊断高血压肾病的敏感度分别为97.1%、73.5%,特异性分别为68.7%、92.1%,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9、0.951。结论miR-181b、lncRNA MIAT在高血压肾病患者血清中异常表达,有望成为高血压肾病早期诊断的潜在标志物。
陈云李超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肾病
幽门螺旋杆菌与冠心病及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及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行冠脉造影术检查确诊为冠心病152例为观察组,非冠心病124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Hp感染率。观察组根据Hp感染情况分为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分析两组患者血脂、纤维蛋白原(FIB)、同型半胱氨酸(He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红素(TBIL)、胆红素血脂综合指数[LDL-C/(HDL-C+TBIL)及TC/(HDL-C+TBIL)]水平,超声检查是否存在颈动脉硬化。结果观察组Hp感染率(55.9%)明显高于对照组(38.7%)(P<0.05)。观察组中Hp阳性组中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FIB、Hcy、hs-CRP.LDL-C/(HDL-C+TBIL)及TC/(HDL-C+TBIL)水平均明显高于Hp阴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T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低于Hp阴性组(P<0.05)。Hp阳性组不稳定斑块检出率(35.3%)大于Hp阴性组(16.4%),内中膜增厚检出率(8.2%)低于Hp阴性组(22.4%)(P<0.05)。结论Hp感染可能引起脂质代谢紊乱、加剧炎症反应,影响冠心病的发展过程,增加颈动脉斑块不稳定。
陈云叶路敏王文琴李超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冠心病血脂颈动脉硬化
抑制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TREM-1)减轻慢性间歇性低氧诱发的模型小鼠动脉粥样硬化
2024年
目的探究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TREM-1)在慢性间歇性低氧(CIH)诱发的动脉粥样硬化(AS)中作用。方法将ApoE-/-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小鼠饲养于低氧环境,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实验组小鼠高脂饲养4周后,腹腔注射TREM-1抑制剂LR12(5 mg/kg),连续干预8周。饲养12周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三酰甘油(T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组织学分析主动脉TREM-1表达、斑块面积及巨噬细胞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主动脉TREM-1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相比于模型组,实验组小鼠主动脉斑块显著减少,血清血脂(TC、LDL、TG)及炎性因子(TNF-α、IL-1β、IL-10)水平显著降低,主动脉斑块及斑块浸润巨噬细胞、TREM-1表达显著减少(P<0.05),且斑块中TREM-1表达与巨噬细胞为共定位。结论TREM-1参与CIH诱发的AS发生发展,抑制TREM-1能够减轻CIH诱发的AS,其机制与抑制巨噬细胞活化有关。
余晗俏李超余育斌冯丽娜盛晓生叶晓霞王林燕
关键词:慢性间歇性低氧动脉粥样硬化巨噬细胞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