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俊

作品数:15 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华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5篇动脉
  • 5篇心病
  • 5篇冠心病
  • 4篇血管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3篇细胞
  • 3篇老年
  • 3篇病患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脏
  • 2篇心脏病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压
  • 2篇胰腺
  • 2篇胰腺炎
  • 2篇术后

机构

  • 11篇华市人民医院
  • 6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杭州市预防保...
  • 1篇杭州脉流科技...

作者

  • 15篇李俊
  • 7篇李超
  • 5篇盛晓生
  • 2篇薛智敏
  • 2篇傅国胜
  • 2篇周斌全
  • 1篇倪志颖
  • 1篇吕凯
  • 1篇张云姣
  • 1篇赵兴
  • 1篇朱涛
  • 1篇林永俊
  • 1篇张文斌
  • 1篇虞洪
  • 1篇金元昊
  • 1篇周道扬
  • 1篇李长岭
  • 1篇黄翯
  • 1篇李莉
  • 1篇叶晓霞

传媒

  • 3篇浙江医学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医疗卫生装备
  • 1篇中国骨伤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医疗保险
  • 1篇心电与循环

年份

  • 3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4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浙江中部地区NF-κB1基因rs28362491位点多态性与CHD严重程度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1(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κB1,NF-κB1)基因rs28362491位点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患者的严重程度、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浙江省金华市人民医院CHD患者173例为观察组,同期非CHD的患者107例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分析NF-κB1基因rs28362491位点基因多态性,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8水平。结果观察组NF-κB1基因rs28362491位点DD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Ⅱ、ID基因型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D、I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DD基因型组Gensini评分均高于ID和Ⅱ基因型组(P<0.05);ID组和Ⅱ基因型组病变支数、Gensin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TNF-α、IL-6、IL-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D基因型TNF-α、IL-6、IL-8水平明显高于ID和Ⅱ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D组和Ⅱ基因型组TNF-α、IL-6、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F-κB1基因rs28362491位点多态性与CHD严重程度及炎症因子相关,DD基因型可能上调TNF-α、IL-6、IL-8水平,成为预测CHD病变程度的危险因子。
李超陈云李俊盛晓生
关键词:冠心病基因多态性炎症因子
不同年龄段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分析
2018年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方法选取接受PCI手术治疗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225例,按年龄分为超高龄组(≥80岁,n=63)和老年组(60~79岁,n=162),观察两组术后1周的总有效率,就诊时间,肾衰竭情况,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复发心狡痛、再发性心肌梗死和猝死等情况)发生情况。结果老年组手术总有效率高于超高龄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超高龄组(P<0.05),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超高龄组(P<0.05),两组就诊时间及肾衰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高龄患者PCI手术效果不如80岁以下的老年人,且超高龄组患者术后易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需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护理。
范晓涛金烈黄丙勇李俊
关键词:年龄段心肌梗塞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基于机器学习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预测系统被引量:11
2020年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临床医生面临的常见疾病,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病死率较高,因此早期识别可能发展为SAP的患者对于指导治疗意义重大。机器学习是一种多层描述的表征学习,从已有数据中分析挖掘获得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对未知数据做出预测的算法。本研究基于机器学习建立了一个SAP预测评分系统,其可在入院24 h对患者SAP风险进行预测,预测准确率高达87.36%,AUC 94.11%。该模型可以更好的辅助临床决策和治疗,指导医生更早的进行相关干预。
丁莺周道扬何洋戴淞世李俊林永俊郭秀鏐郭丰朱涛
关键词:重症胰腺炎胰腺炎人工神经网络
不同球囊预处理对于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疗效的比较
2023年
目的探讨棘突球囊与普通球囊预处理在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即刻疗效和远期预后的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在金华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108例患者,随机分为棘突球囊组57个病变(53例)和普通球囊组57个病变(5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最小管腔面积(MLA)、残余病变狭窄、C型夹层发生率,随访1年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靶血管血运重建后病变情况。结果棘突球囊组10个病变及普通球囊组18个病变,出现球囊扩张后C型夹层或残余狭窄率>30%被剔出研究,最终棘突球囊组47个病变和普通球囊组39个病变纳入研究。棘突球囊组在DCB扩张后(基线)MLA较普通球囊组更大(t=2.768,P<0.05),1年后随访时的MLA更大(t=3.753,P<0.05),MLA减少的绝对值小于普通球囊组(t=4.224,P<0.05)。两组患者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心肌梗死、死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29、1.219、0.840,P>0.05)。结论棘突球囊预处理联合DCB在治疗冠状动脉病变中疗效明确,安全性好。
李俊李超李莉盛晓生
关键词:血管内超声
斜外侧椎间融合术通道技术在腰椎感染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5年
目的:探讨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通道技术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间隙/椎体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因腰椎感染行手术治疗的23例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OLIF通道组与传统开放手术组,其中OLIF通道组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68.5±12.1)岁;传统开放手术组7例,男4例,女3例,年龄(75.0±3.2)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前、术后1周、3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功能评价,末次随访时用腰椎CT矢状位重建图像评估椎间融合情况。结果:OLIF通道组与开放手术组比较,手术时间(209.9±31.5)min vs.(246.0±42.7)min,术中出血量(225.6±91.1)ml vs.(364.2±74.8)ml,手术切口长度(6.1±1.2)cm vs.(14.0±1.4)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周、3个月,腰部VAS:OLIF组(6.3±0.6)、(2.8±0.7)、(1.1±0.5)分,传统开放手术组(6.4±0.6)、(3.4±0.5)、(1.2±0.3)分;ADL评分:OLIF组(45.0±4.5)、(60.3±4.3)、(94.1±4.2)分;开放组(46.4±5.6)、(60.7±4.5)、(92.9±4.9)分;ODI:OLIF组(86.3±2.9)%、(69.5±4.1)%、(23.0±3.2)%;开放组(87.3±3.8)%、(69.8±4.2)%、(23.8±3.6)%,均有显著改善。术后3个月,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小板压积(plateletcrit,PCT)、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均较术前显著下降,CRP及PCT均恢复至正常,部分患者ESR仍然略有增高。末次随访CT提示,所有患者手术节段上下终板间均有连续骨小梁形成,融合时间(8.7±4.5)个月。结论:OLIF通道技术联合后路内固定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控制感染,改善疼痛及患者生活质量,相较于传统开放手术,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等优势。
李生鋆李俊张晓锐宋杰徐修磊吕凯赵兴
关键词:腰椎内固定椎间融合微创
基于造影计算的血流储备分数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非梗死相关动脉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基于造影计算的血流储备分数(以AccuFFRangio表示)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非梗死相关动脉(non-IRA)相关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在金华市人民医院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74例,症状发作12 h内。根据术中血管造影计算non-IRA的AccuFFRangio值,主要终点为24个月non-IRA相关心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和非靶血管血运重建(non-TVR)。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临床危险因素与non-IRA相关心血管事件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不同AccuFFRan-gio分组患者non-IRA相关心血管事件生存率;采用ROC曲线分析AccuFFRangio预测non-IRA相关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效能。结果23例患者发生了non-IRA相关心血管事件。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Killip分级(HR=0.341,95%CI:0.150~0.775,P=0.010)和AccuFFRangio(HR=1.053,95%CI:1.004~1.103,P=0.032)是non-IRA相关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AccuFFRan-gio>0.80组24个月non-IRA相关心血管事件生存率显著高于AccuFFRangio≤0.80组(75.2%比65.0%)。AccuFFRangio预测non-IRA相关心血管事件的AUC为0.706(95%CI:0.621~0.782,P<0.001)。结论AccuFFRangio作为一种非侵入性血流储备分数评估方法,能够有效预测急诊PCI后STEMI患者的non-IRA相关心血管事件,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预后评估价值。
盛晓生胡雨蒙李超李俊余晗俏叶晓霞冷晓畅向建平李长岭
关键词: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血流储备分数
浅介全自动分枝杆菌检测系统BD BACTEC MGIT 960被引量:1
2003年
金雯赵李俊
关键词:分枝杆菌硬件组成
NFKB1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及血清TNF-α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NFKB1启动子区-94ins/del ATTG(rs28362491)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及TNF-α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金华市人民医院EH患者275例(EH组)和138名血压正常的健康体检者(NT组)为研究对象,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NFKB1基因rs28362491位点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频率,在校正其他EH传统危险因素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NFKB1-rs28362491基因多态性是否为EH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ELISA法检测并比较两组对象及不同基因型者血清TNF-α水平。结果EH组NFKB1基因rs28362491位点DD基因型频率高于NT组(24.4%比14.5%),II、ID基因型频率低于NT组(43.3%比43.5%,32.3%比4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D、I等位基因频率比较(46.0%比36.2%;54.0%比6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隐性模型(DD比ID+II)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显性模型(ID+DD比II)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校正其它危险因素后,DD基因型仍是EH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29,95%CI:1.135~3.926,P<0.05)。与非DD基因型携带者相比,DD基因型携带者血清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NFKB1-rs28362491基因多态性与EH相关,DD基因型可能调控TNF-α,成为EH易感性遗传因素。
李超李俊盛晓生余晗俏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基因多态性TNF-Α
麝香保心丸对老年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细胞炎性因子和血脂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2
2018年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老年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细胞炎性因子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122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61例与观察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麝香保心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细胞炎性因子和血脂水平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反应性充血后血管内径变化率(FMD%)较治疗前显著增加(观察组:t=14. 529,对照组:t=7. 614,均P<0. 05);观察组治疗后FMD%显著高于对照组(t=12. 805,P<0. 05)。两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IL-10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增加(观察组:t=8. 267、16. 576、28. 753,对照组:t=5. 793、8. 247、17. 202,均P<0. 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和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6. 115、14. 217、14. 845,均P<0. 05)。两组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增加,而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三酰甘油(TG)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t=19. 092、12. 730、17. 251、11. 728,对照组:t=6. 989、5. 722、12. 670、9. 705,均P<0. 05);观察组治疗后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TC、LDL-C和T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19. 000、7. 036、8. 572、12. 275,均P<0. 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 44%)显著高于对照组(73. 77%,P<0. 05)。结论麝香保心丸可改善老年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血脂紊乱,且可减轻患者炎症反应。
李俊俞章平张云姣
关键词:麝香保心丸冠心病血管内皮功能细胞炎性因子血脂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次血运重建的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后1年再次血运重建的影响因素。方法544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1年后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分析临床资料、支架类型及病变特点。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次血运重建的影响因素。结果非靶病变血运重建91例,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53例,靶病变与非靶病变同时血运重建3例,非血运重建397例(对照组)。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组紫杉醇支架使用率(32.1%vs11.8%)和真性分叉病变比例(18.9%vs6.5%)较对照组高(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紫杉醇支架(OR3.78,95%CI1.94~735,P〈0.01)和真性分叉病变(OR373,95%CI1.64~8.47,P〈0.01)是影响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因素,而既往心肌梗死病史(OR1.916,95%CI1.02~3.61,P〈0.05)是影响非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的因素。结论紫杉醇支架、真性分叉病变与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有关,既往心肌梗死与非靶病变血运重建有关。
李俊薛智敏张文斌傅国胜周斌全
关键词:冠心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