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丽 作品数:6 被引量:96 H指数:5 供职机构: 韩城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AIS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血清清蛋白、miR-134及mCTA侧支循环评分的临床意义 2025年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血清清蛋白、微小核糖核酸(miR)-134及多时相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mCTA)侧支循环评分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榆林市星元医院收治的124例AIS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病历资料,年龄42~72岁,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中度组(59例)与重度组(65例),根据患者发病90 d后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46例)与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78例)。比较不同病情程度、不同预后的AIS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血清清蛋白、miR-134水平及mCTA侧支循环评分;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比较,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对AIS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重度组血清清蛋白水平及mCTA侧支循环评分分别为(34.13±6.34)g/L、(3.11±0.58)分,低于轻中度组的(40.29±5.80)g/L、(3.90±0.35)分;miR-134水平为4.60±0.93,高于轻中度组的2.58±0.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清蛋白水平及mCTA侧支循环评分分别为(35.55±5.94)g/L、(3.28±0.51)分,低于预后良好组的(39.62±6.33)g/L、(3.84±0.40)分;miR-134水平为4.13±0.75,高于预后良好组的2.81±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血清清蛋白、miR-134、mCTA侧支循环评分及联合检测对AIS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预后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8、0.766、0.807、0.896。结论AIS大脑中动脉闭塞的预后不良患者血清清蛋白水平及mCTA侧支循环评分更低,miR-134水平更高,以上指标对其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李建军 蒋锋 刘小丽关键词:清蛋白 颈部血管彩超及颈部CTA联合CTP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脑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5 2020年 目的探究颈部血管彩超(CVUS)及颈部CT血管造影术(CTA)联合CT脑灌注成像(CTP)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在韩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VUS、CTA、CTP检查(DSA为检查金标准),重建获取图像,比较病侧区、健侧对照区CTP参数脑灌注值、强化峰值(PE)、达峰时间(TTP)、脑血容量(CBV),并对比分析不同检查方法对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诊断价值。结果 CTP检查结果显示,病侧区与健侧对照区的脑灌注值[(20.42±6.30) Hu vs (67.58±25.25) Hu]、PE [(4.38±0.53) Hu vs (7.81±0.50) Hu]、CBV [(2.20±0.34) mL/100 g vs (4.61±1.53) mL/100 g]比较,病侧区明显低于健侧对照区,TTP为(13.43±1.28) s,明显多于健侧对照区的(9.95±1.30) 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DSA检查,均发现病灶同侧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检出率为100%;应用CVUS检查,发现病灶同侧脑血管狭窄或闭塞者为42例,检出率为77.78%,CTA检查发现病灶同侧脑血管狭窄或闭塞41例,检出率为75.93%,CVUS和CTA的检出率明显低于DSA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VUS+CTP检出者51例,检出率为94.44%,CTA+CTP检出者52例,检出率为96.30%,以上两者联合检查的检出率与DSA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VUS+CT"与"CTA+CTP"检查均能够有效判断出急性脑梗死缺血范围,提高急性脑梗死合并症状性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检出率,且与DSA相比差异不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陈晓华 潘延平 高咏梅 刘小丽关键词:颈部血管彩超 CT血管造影术 CT脑灌注成像 脑血管狭窄 急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储备能力与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究急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AACI)患者脑血流储备能力与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韩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A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2例预后良好者为预后良好组,62例预后不良者为预后不良组,另选同时期体检正常者62例作为对照组;收集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入试者脑血流储备能力,并采用Logistic分析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储备指标和预后关系。结果预后良好组患者的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白细胞计数(WBC)分别为(2.50±0.50)分、(6.95±1.15)×10^9/L,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的(4.50±0.50)分、(10.70±1.50)×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受检者的血流储备能力正常者占比为35.48%,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的19.35%和预后不良组的3.23%,而预后良好组患者血流储备能力正常者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的平均血流速度(Vm)上升率、搏动指数(PI)下降率、屏气指数(BHI)分别为(15.04±2.21)%、(17.55±2.92)%、0.67±0.16,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的(7.26±2.37)%、(7.60±2.37)%、0.16±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NIHSS评分、WBC、Vm上升率、PI下降率、BHI均是脑梗死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脑血流储备能力是急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的影响因子,且预后不良患者多发生脑血管储备能力减退事件。 刘小丽 潘延平 高咏梅 陈晓华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预后 急性前循环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TIBI分级与血管再通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分析急性前循环脑梗死行静脉溶栓治疗患者脑缺血溶栓血流(TIBI)分级与其血管再通率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6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静脉溶栓治疗。跟踪调查所有患者治疗前后TIBI分级、卒中评分(NIHSS)、改良Rankin评分(mRS)、血管再通情况。根据Rankin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46例)和预后不良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治疗前TIBI分级、NIHSS评分、血管再通率。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Spearman分析患者治疗前TIBI分级与治疗后血管再通率、m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预后良好组患者既往卒中史率、基线NIHSS评分低于预后不良组患者,而TIBI分级、血管再通率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经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NIHSS评分、TIBI分级、基线NIHSS评分、血管再通是预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行静脉溶栓治疗患者良好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经Spearman分析,TIBI分级与治疗后血管再通及预后呈正相关(P<0.05)。结论TIBI分级可有效预测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预后,其无创、快速的检查方式作为治疗的一项客观观察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潘延平 陈建玲 刘小丽关键词:急性前循环脑梗死 静脉溶栓治疗 MRS NIHSS 血管再通 西比灵联合NGF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西比灵联合神经生长因子(NGF)治疗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脑出血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西比灵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记录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1.13±3.53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82.11±4.93分;对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4.06±4.86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70.85±8.14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肿体积7.42±2.73cm3,血肿+水肿带体积8.71±3.51cm3;对照组治疗后血肿体积10.73±5.87cm3,血肿+水肿带体积19.54±7.47cm3,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西比灵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出血疗效可靠,能够有效保护脑神经元,减少出血后的继发性损伤,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使用。 刘小丽关键词:神经生长因子类 阿司匹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阿司匹林)和观察组(30例,阿司匹林+依达拉奉)。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CRP、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抑制炎症因子活性,且安全性较高。 刘小丽 高咏梅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阿司匹林 依达拉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