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文创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测序
  • 1篇调控元件
  • 1篇血浆
  • 1篇阳性
  • 1篇阳性患者
  • 1篇药敏
  • 1篇药敏分析
  • 1篇医学检验专业
  • 1篇思维
  • 1篇思维能力
  • 1篇思维能力培养
  • 1篇碳青霉烯
  • 1篇碳青霉烯耐药
  • 1篇体外
  • 1篇青霉烯
  • 1篇染色
  • 1篇细胞
  • 1篇细胞肺癌
  • 1篇腺癌
  • 1篇小细胞

机构

  • 4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曾文创
  • 1篇杨羚
  • 1篇罗嘉莹
  • 1篇孙宝清
  • 1篇黄丽燕
  • 1篇唐海玲
  • 1篇邓秋华
  • 1篇杨海虹
  • 1篇黄晓亮
  • 1篇蓝晓

传媒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关于医学检验专业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探讨被引量:11
2017年
医学检验技术作为医学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疾病诊断、病情判断、疗效及愈后评估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医学检验生是时代的要求。但是当前临床医学检验人才存在实际操作能力不高、未能与临床医生进行有效交流以及缺乏科研创新意识等问题。高等教育作为国家储备人才的培养机构,其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然而当前我国检验医学人才的培养存在的问题阻碍我国创新型医学检验人才的培养。结合当前国内医学检验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参考国外医疗服务人才的先进教育培养方案,探讨教育改革的可能性,并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国内发展的创新性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模式是当下的良好方式。
罗嘉莹黄晓亮蓝晓曾文创龙松权孙宝清
关键词:教学模式
染色体外环状DNA在肺腺癌血浆中的分子学特征
背景: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其中又以肺腺癌病人占比居多。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肺腺癌病人中的应用使病人生存率得到很大提升,但随之而来的药物耐受性、癌基因突变又对临床带来新的挑战。寻找影响肿瘤基因突变的...
曾文创
关键词:肺腺癌调控元件高通量测序
文献传递
不同来源菌株中8种mcr亚型基因筛查及阳性菌株药敏分析
2020年
目的了解8种mcr亚型基因在不同来源临床标本细菌中的分布及阳性菌株的药敏情况。方法采用PCR法分别对128株粪便标本分离的耐黏菌素菌株和130株临床感染标本分离的耐碳青霉烯菌株检测8种mcr亚型基因及mcr阳性菌株的碳青霉烯酶基因,对阳性基因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对mcr阳性的菌株进行质谱鉴定和药敏分析;质粒接合实验验证mcr基因的可转移性;采用PCR法对质粒进行分型和检测12种毒力基因的存在情况。结果128株耐黏菌素菌株均没有发现mcr2、mcr3、mcr4、mcr5、mcr6、mcr7、mcr8基因;130株耐碳青霉烯菌株中没有发现mcr2、mcr3、mcr4、mcr5、mcr6、mcr7、mcr8基因。该mcr1阳性株不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药敏结果显示多重耐药性,对黏菌素为中介,对磺胺类、喹诺酮、碳青霉烯类、绝大部分头孢类药物等耐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mcr1阳性菌株质粒接合成功;mcr1阳性菌株携带6种质粒型及3种毒力基因。结论在肠道中耐黏菌素菌株和临床上耐碳青霉烯分离株中mcr1存在一定的流行率,其余7型的mcr基因流行率尚低;为探究mcr基因与ESBLs和碳青霉烯酶之间的关系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赖斯华黄欢欢谢闺娥曾文创杨羚徐霞
关键词:肠道菌群碳青霉烯耐药
二代测序和增强免疫组化检测非小细胞肺癌ALK阳性患者的对比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比较增强免疫组化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蛋白表达和二代测序技术(NGS)检测ALK基因融合突变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应用NGS技术在DNA层面检测2016-06-20-2017-01-17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24例NSCLC患者标本ALK基因融合突变的情况,同时应用增强免疫组化检测其ALK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NGS检测结果显示,424例NSCLC患者的ALK基因融合突变率为3.30%(14/424),与肿瘤病理类型有统计学意义关联(χ^(2)=18.365,P<0.001),与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和是否原发灶等因素间无统计学意义关联。增强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ALK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95%(21/424),ALK蛋白表达与病理类型有统计学意义关联(χ^(2)=11.335,P=0.010),与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和是否原发灶等因素间无统计学意义关联。ALK融合基因突变与ALK蛋白阳性表达具有中度正相关性(r_(s)=0.599,P<0.001),2种方法的一致率为97.88%(415/424),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Kappa=0.732,P<0.001。结论增强免疫组化和NGS方法在ALK阳性检测上具有相关性和一致性,增强免疫组化可作为ALK阳性患者的筛查方法,NGS方法可作为ALK阳性精准检测的有效补充方法。2种方法分别在蛋白水平和基因层面反映患者ALK基因的情况,二者相互结合更有利于ALK阳性患者的检出。
邓秋华杨海虹唐海玲黄丽燕曾文创刘利平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