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舒怿
- 作品数:6 被引量:58H指数:5
- 供职机构: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超顺磁性铁纳米颗粒标记对视网膜前体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探讨超顺磁性铁纳米颗粒(SPIO)标记对视网膜前体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并对其进行量化,探求SPIO标记视网膜前体细胞的最佳浓度。方法:来源于19d胚胎大鼠的视网膜前体细胞,以不同浓度SPIO标记(Fe3+颗粒浓度为5.6,11.2,16.8,22.4mg/L)24~48h后,进行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技术、MTT和Turnel等技术分析,研究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当SPIO标记浓度低(〈5.6mg/L)时,细胞生长不受影响但转染效率较低(〈60%),无法满足MRI示踪的要求;浓度高(〉22.4mg/L)时符合MRI示踪要求,但标记物对细胞产生毒性,影响其生长;浓度11.2~16.8mg/L时,既不影响细胞生长,也能达到较好的转染效率。结论:SPIO标记浓度在11.2~16.8mg/L范围内时为最佳,标记效率较高且不影响细胞的体外分化培养。
- 陈舒怿古宏晨吴强宋蓓雯
- 关键词:视网膜干细胞
- 超顺磁性纳米铁颗粒标记及视网膜干细胞移植的MR示踪
- 目的:探讨超顺磁性铁纳米颗粒(SPIO)标记对视网膜前体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并对其进行量化,探求SPIO标记视网膜前体细胞的最佳浓度。方法:来源于19d胚胎大鼠的视网膜前体细胞,以不同浓度SPIO标记(Fe3+颗粒浓度为5...
- 陈舒怿
- 关键词:视网膜干细胞超顺磁性氧化铁磁共振成像干细胞
- 糖尿病动物模型及其在DR的应用被引量:11
- 2008年
- 糖尿病动物模型(DM模型)是糖尿病研究的基础。DM模型基础上建立的DR模型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提供很好的病理模型,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研究中起很重要的作用。DM模型主要可分为化学物质诱导性模型、自发性遗传性动物模型、胰腺部分切除模型和转基因模型等4种。其建立方法各有优缺点.实验性糖尿病动物模型价格低廉,可操作性强,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类糖尿病形成的病理过程,成为目前研究糖尿病的最主要动物模型,特别是STZ注射模型最为普遍;而基因敲除复制模型随着技术的发展,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陈舒怿吴强
-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 全视网膜光凝术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探讨全视网膜光凝术(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on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01/2016-01我院确诊DR患者120例240眼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采用羟苯磺酸钙治疗分为:联合组60例120眼采用PRP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对照组60例120眼仅采取PRP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fovea of macula thickness,CMT)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联合组和对照组的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BCVA值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联合组和对照组的CMT、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联合组的CMT、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面积值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联合组显效65.0%、有效30.0%、无效5.0%,对照组显效50.8%、有效36.7%、无效1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王丽波黄菁陈舒怿
- 关键词:视网膜光凝术羟苯磺酸钙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188例重症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病原学及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分析重症真菌性角膜炎的病原学及临床特征,为预防重症真菌性角膜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到2015年3月就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的188例重症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病原学和临床特征。结果188例重症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中,角膜刮取物真菌培养阳性132例,阳性率为70.21%,其中镰刀菌属感染72例(54.54%),曲霉菌属感染33例(25.00%),念珠菌属感染18例(13.64%),其他菌属感染9例(6.82%)。患者平均年龄(51.6±10.4)岁,男性患者较常见(120例,63.83%)。文化程度普遍较低(61.70%),职业多为农民(62.23%),居住在农村患者发病率高(72.34%)。有眼部外伤史153例,其中106例为植物性外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他疾病病史次之,共73例。药物治疗痊愈25例,手术治疗107例(81.06%),其中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67例(62.62%),行板层角膜移植术29例,行眼内容剜除术或眼球摘除术11例。结论重症真菌性角膜炎感染真菌以镰刀菌及曲霉菌属为主,感染者主要为老年男性农民,植物性外伤史是重症真菌性角膜炎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主要治疗手段为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
- 陈舒怿
- 关键词:病原学流行病学
-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手术方式的选择被引量:20
- 2010年
- 目的:通过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选择性地施行周边虹膜切除术与小梁切除术的对比研究,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更合理的手术选择方式。方法:54例54眼经最大剂量降眼压药物紧急处理后眼压仍(40mmHg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患者,根据高眼压持续时间分成两组:A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首次发作,高眼压持续时间≤48h,选择周边虹膜切除术20眼;B组:高眼压持续时间>48h,选择小梁切除术34眼。结果:术后随访6~18(平均12.3)mo。A组手术成功率85%,B组82%,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A组术后眼压17.98±4.25mmHg,B组17.12±4.65mmHg,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A组术后视力0.51±0.09,B组0.3±0.07,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A组术后房角恢复开放比率较B组高,P<0.05;A组术后18眼(90%)瞳孔可调节,B组13眼38%,P<0.01;A组术后并发症少,无伤口渗漏、脉络膜脱离及恶性青光眼,眼前节炎症反应轻微(10%),与B组比较P<0.05。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持续性高眼压合理的急诊手术方式,对于首次发作,高眼压持续时间≤48h的可选择周边虹膜切除术,该手术简便快捷、安全有效,手术并发症少,术后视力好,并可保持瞳孔调节性;对于多次发作,高眼压持续时间>48h的应选择小梁切除术联合术中应用MMC(丝裂霉素C)和巩膜瓣可拆缝线,可有效地控制眼压,挽救视力。
- 蔡世佳王丽波黄菁陈舒怿
- 关键词:青光眼闭角型周边虹膜切除术小梁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