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青青
- 作品数:3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上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牵拉技术的应用被引量:3
- 2016年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在国内已是一项成熟的内镜下治疗技术。近年来,为方便操作、减少并发症,ESD术中牵拉技术得到越来越多关注,有多种牵拉技术相关研究被报道。现就目前上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牵拉技术应用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刘青青于红刚
-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上消化道内镜术中牵拉内镜下治疗ESD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结直肠肿瘤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结直肠肿瘤的临床价值,并探讨手术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间,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行ESD治疗的74例结直肠肿瘤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总结ESD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随访结果,并对可能影响手术时间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SD的一次性整块切除率为97.30%(72/74),组织学治愈性切除率为89.19%(66/74)。8例组织学非治愈性切除者中,2例病变浸润较深(SM2)追加开腹手术,其余6例病理结果提示腺瘤予严密随访。74例无一例发生术中急性出血,4例(5.41%,4/74)术后延迟出血,经内镜下止血成功,4例(5.41%,4/74)术中穿孔于内镜下成功闭合,术后无一例出现气腹并发症。随访15~35个月,无复发及异时病灶发生。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肿瘤大小是影响ESD手术时间的主要因素(P=0.000)。结论ESD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方法,治疗结直肠肿瘤安全有效,手术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肿瘤大小。
- 刘青青史志猛于红刚吴露王政强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内镜治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并发症手术时间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黏膜浅表病变的疗效和并发症分析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黏膜浅表病变的临床安全性和效果,并对ESD治疗出现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处理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胃黏膜浅表病变行ESD治疗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观察ESD的治疗情况和效果,分析术中及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处理情况。结果 116例胃黏膜浅表病变全部完成ESD治疗,一次性整块切除率为99.1%(115/116),组织学完全治愈性切除率为95.7%(111/116),肿瘤平均最大径为(25.0±11.6)mm,平均手术时间(56.6±20.5)min;术中急性少量出血发生率为3.4%(4/116),无急性大量出血发生,延迟性出血发生率为0.9%(1/116);5例出血病例均应用电凝止血和止血夹联合内镜下止血成功;术中穿孔发生率为2.6%(3/116),3例穿孔病例在术中应用钛夹夹闭,穿孔患者无气腹发生,均保守治疗成功。ESD术后2个月时复查,创面溃疡愈合率为100%,术后平均随访(20.3±5.1)个月。术中出血和穿孔发生的危险因素为胃角(χ~2=7.937,P=0.01)及术后病理结果为早期胃癌(χ~2=9.145,P=0.005)。结论 E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胃黏膜浅表病变微创治疗方法,手术操作成功率高;强调ESD术中和术后应注意预防性止血。强调早期术中发现穿孔,大多能完成内镜下穿孔的有效闭合。
- 刘青青史志猛慕刚刚于红刚
- 关键词:胃黏膜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胃肠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