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明
- 作品数:7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如东县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施行经皮冠脉介入术前为其应用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的效果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施行经皮冠脉介入术前为其应用负荷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其血小板指标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6年8月在如东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术的6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让研究组患者在术前口服负荷剂量的阿托伐汀,让对照组患者在术前口服常规剂量的阿托伐汀。结果:在术前两组患者的PAGM、PDW、PCT及MPV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周两组患者的PCT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周两组患者的PAGM、PDW、MPV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前两组患者TC、TG、LDL-C、LDL-H的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周两组患者LDL-H的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周两组患者TC、TG、LDL-C的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认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施行经皮冠脉介入术前为其应用负荷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其血小板指标和血脂指标,降低其术后血栓性疾病的发生率,促进其术后的康复。
- 罗培刘冬梅房建斌顾小卫吴明明张巍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术阿托伐他汀血小板指标血脂水平
- 达格列净联合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 探讨达格列净片联合常规抗心力衰竭(心衰)药物(呋塞米、螺内酯、美托洛尔缓释片、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8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化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呋塞米、螺内酯、美托洛尔缓释片、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达格列净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炎性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81.0%)比较,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7.6%)明显更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F(49.62±4.8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53±4.55)%, LVEDD(52.19±2.09)mm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3.68±2.33)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分别为(33.32±4.31)、(12.27±2.09)n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92±5.38)、(35.85±4.63)ng/L(P<0.05)。与对照组(7.1%)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8%)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与达格列净片联合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心功能指标和机体内炎性反应得到有效改善,且联合用药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 范志岗吴明明张巍
-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
- 冠状动脉内注射尿激酶原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尿激酶原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4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行常规PCI治疗,观察组PCI中于冠状动脉内注射尿激酶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TIMI血流分级和心肌损伤标志物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治疗后,观察组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K-MB、cTnI、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尿激酶原在STEMI患者PCI术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明显提升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血流灌注,减轻其心肌损伤。
- 吴明明刘冬梅黄琳玲罗培房建斌张巍
- 关键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尿激酶原
- 替格瑞洛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接受PCI术后给予替格瑞洛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本院在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回顾患者资料,其中32例在PCI术后给予替格瑞洛治疗的为观察组,28例给予氯吡格雷治疗的为对照组。以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小板聚集水平来评价两组疗效,同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AR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AR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情况为9.37%、21.43%,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行PCI手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可在术后给予替格瑞洛治疗,巩固疗效的同时,显著改善患者血小板聚集情况,安全有效值得推广使用。
- 房建斌康小平刘冬梅罗培吴明明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氯吡格雷
- 一种心内科介入治疗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伤口撑开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心内科介入治疗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一长侧壁底端开设有横孔,所述外壳的一端侧壁一侧开设有竖孔,外壳的内底面转动连接有两个支撑模块,所述支撑模块包括固定柱和拨杆,所述固定柱...
- 吴明明
- 文献传递
- 老年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12个月缺血及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调查9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12个月缺血及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在该院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9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收治起止时间为2016年3月—2017年3月。随访12个月,统计患者发生缺血、出血事件的数量,并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9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均顺利完成PCI手术治疗,随访12个月发现,90例患者总计51例患者发生过缺血、出血事件,发生率为56.67%。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心肌梗死病史、外周血管病变史是导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后发生缺血、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35例男性患者靶血管失败发生13例,发生率为37.14%;55例女性患者靶血管失败发生38例,发生率为69.09%;两组比较差异有(χ~2=20.495 6,P<0.05)。不同性别患者心血管出血风险等级分别为(3.42±1.07)、(2.10±0.86),女性显著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9 2,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靶血管失败的几率较高,导致这种情况的危险因素较多。相较于男性而言,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在PCI术后更容易出现缺血、出血事件,因此要多加关注,以避免缺血、出血事件发生。
- 房建斌康小平刘冬梅罗培吴明明
- 关键词: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出血事件缺血
- 2001、2006、2011年江苏省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强化他汀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评价2001、2006、2011年江苏省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患者强化他汀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调查江苏省4家医院2001、2006和2011三个特定年份研究病历,以提取临床信息。强化他汀治疗定义为通过他汀治疗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预期降低至少40%。结果:共计366例接受他汀治疗且有明确剂量的AMI患者病历纳入研究。AMI患者院内强化他汀的使用率从2001年的20.0%,增加到2006年的50.5%和2011年的62.2%(趋势P值0.0096)。多因素模型中,女性(OR=1.57;95%CI 1.29,1.90,P<0.0001)、高血压(OR=2.37;95%CI 1.42,3.94,P=0.001)及目前吸烟(OR=3.78;95%CI 1.74,8.21,P=0.001)患者更容易接受强化他汀治疗。结论:2001、2006、2011年AMI患者院内强化他汀的使用率逐年上升,但仍有待改进。通过对影响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女性患者、高血压及吸烟的患者更加容易接受强化汀治疗。
- 吴明明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强化他汀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