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冬梅
- 作品数:8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如东县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通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常规剂量和小剂量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常规剂量和小剂量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94例老年急性STEM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31例,1/2剂量组32例和1/3剂量组31例,行PCI术前均一次性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常规剂量组、1/2剂量组、1/3剂量组分别给予盐酸替罗非班10μg/kg、5μg/kg、3.3μg/kg负荷量,3组均于3 min内静脉推注完毕,之后再分别以0.15μg/(kg·min)、0.075μg/(kg·min)、0.05μg/(kg·min)的速率持续静脉泵入替罗非班,直至PCI术后48 h。比较3组患者PCI手术前后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分级、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聚集率(PAR)、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以及住院期间血小板减少事件、出血事件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PCI术后TIMI血流为3级的比例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均<0.05),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患者PCI术后PAR、MPV、PDW水平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均<0.05),而Plt和PCT水平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2剂量组和1/3剂量组术后PAR、MPV、PDW水平均显著高于常规剂量组(P均<0.05),但1/2剂量组和1/3剂量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中仅常规剂量组发生1例轻度血小板减少事件,其余2组均未发现血小板减少事件。1/2剂量组出血事件、MACE总发生率与常规剂量组和1/3剂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1/3剂量组出血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MACE总发生率显著高于常规剂量组(P<0.05)。结论与应用常规剂量的替罗非班相比,1/2和1/3剂量并不会增加老年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或慢血流现象的发生;1/2剂量不增加出血事件和MACE发生率;1/3剂量可显著减少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 蔡建英刘冬梅
- 关键词:替罗非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无复流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 冠状动脉内注射尿激酶原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尿激酶原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4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行常规PCI治疗,观察组PCI中于冠状动脉内注射尿激酶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TIMI血流分级和心肌损伤标志物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治疗后,观察组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K-MB、cTnI、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尿激酶原在STEMI患者PCI术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明显提升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血流灌注,减轻其心肌损伤。
- 吴明明刘冬梅黄琳玲罗培房建斌张巍
- 关键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尿激酶原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临床分析
- 2006年
- 刘冬梅杨志健朱铁兵康小平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AMI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冠脉病变特点冠脉造影
-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施行经皮冠脉介入术前为其应用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的效果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施行经皮冠脉介入术前为其应用负荷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其血小板指标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6年8月在如东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术的6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让研究组患者在术前口服负荷剂量的阿托伐汀,让对照组患者在术前口服常规剂量的阿托伐汀。结果:在术前两组患者的PAGM、PDW、PCT及MPV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周两组患者的PCT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周两组患者的PAGM、PDW、MPV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前两组患者TC、TG、LDL-C、LDL-H的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周两组患者LDL-H的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周两组患者TC、TG、LDL-C的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认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施行经皮冠脉介入术前为其应用负荷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其血小板指标和血脂指标,降低其术后血栓性疾病的发生率,促进其术后的康复。
- 罗培刘冬梅房建斌顾小卫吴明明张巍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术阿托伐他汀血小板指标血脂水平
- 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 2021年
- 目的:探讨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 CO_(2))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COPD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5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监测中心静脉压(CV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下腔静脉直径/下腔静脉呼吸变异度(DIVC/ΔIVC)等指导液体复苏和多巴酚丁胺强心治疗。观察组检测Pcv-a CO_(2)值,当Pcv-a CO_(2)≥6 mmHg,予以液体复苏+多巴酚丁胺强心治疗;当Pcv-a CO_(2)<6 mmHg,予以降低氧消耗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乳酸值、液体复苏量,24小时乳酸清除率,多巴酚丁胺使用例数,治疗后72 h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和序贯脏器衰竭评分(SOFA),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ICU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2 h、24 h乳酸值分别为3.1±2.0 mmol/L和2.4±1.8 mmol/L,低于对照组的5.2±2.6 mmol/L和4.1±2.1 mmol/L,24小时乳酸清除率(64.7±17.5)%,高于对照组的(42.3±1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2 h、24 h复苏液体量分别为2623.6±267.1 mL和3375.6±356.7 mL,高于对照组的1509.1±203.7 mL和1750.7±239.2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使用多巴酚丁胺18例(69.2%),多于对照组的6例(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72 h时APACHEⅡ、SOFA评分分别为9.5±3.2分和6.3±2.6分,机械通气时间115.0±15.6 h,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4.1±4.4分、9.6±3.5分和150.3±21.9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ICU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v-a CO_(2)指导COPD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及多巴酚丁胺强心治疗,患者可获得更充分的液体复苏、更及时的强心治疗,有利于改善组织灌注,减轻疾病严重程度。
- 刘春峰施红伟徐朝晖马腾飞陈瑢刘冬梅吴美琴施剑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感染性休克
- 替格瑞洛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接受PCI术后给予替格瑞洛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本院在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回顾患者资料,其中32例在PCI术后给予替格瑞洛治疗的为观察组,28例给予氯吡格雷治疗的为对照组。以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小板聚集水平来评价两组疗效,同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AR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AR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情况为9.37%、21.43%,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行PCI手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可在术后给予替格瑞洛治疗,巩固疗效的同时,显著改善患者血小板聚集情况,安全有效值得推广使用。
- 房建斌康小平刘冬梅罗培吴明明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氯吡格雷
- 老年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12个月缺血及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调查9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12个月缺血及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在该院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9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收治起止时间为2016年3月—2017年3月。随访12个月,统计患者发生缺血、出血事件的数量,并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9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均顺利完成PCI手术治疗,随访12个月发现,90例患者总计51例患者发生过缺血、出血事件,发生率为56.67%。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心肌梗死病史、外周血管病变史是导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后发生缺血、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35例男性患者靶血管失败发生13例,发生率为37.14%;55例女性患者靶血管失败发生38例,发生率为69.09%;两组比较差异有(χ~2=20.495 6,P<0.05)。不同性别患者心血管出血风险等级分别为(3.42±1.07)、(2.10±0.86),女性显著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9 2,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靶血管失败的几率较高,导致这种情况的危险因素较多。相较于男性而言,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在PCI术后更容易出现缺血、出血事件,因此要多加关注,以避免缺血、出血事件发生。
- 房建斌康小平刘冬梅罗培吴明明
- 关键词: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出血事件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