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咏梅

作品数:7 被引量:39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北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消化性溃疡
  • 3篇内镜
  • 3篇溃疡
  • 2篇幽门螺
  • 2篇幽门螺杆菌
  • 2篇替硝唑
  • 2篇青霉
  • 2篇青霉素
  • 2篇羟氨
  • 2篇羟氨苄
  • 2篇羟氨苄青霉素
  • 2篇硝唑
  • 2篇螺杆菌
  • 2篇内镜诊断
  • 2篇内窥镜
  • 2篇窥镜
  • 2篇兰索拉唑
  • 2篇根除幽门螺杆...
  • 2篇氨苄
  • 2篇氨苄青霉素

机构

  • 7篇湖北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杨咏梅
  • 5篇于皆平
  • 3篇邹莉萍
  • 3篇罗和生
  • 2篇沈志祥
  • 1篇沈磊
  • 1篇王志华
  • 1篇黄杰安
  • 1篇谭诗云
  • 1篇汪朱文
  • 1篇吴有超
  • 1篇王千
  • 1篇刘军
  • 1篇韩兵

传媒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湖北医科大学...
  • 1篇中级医刊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年份

  • 3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兰索拉唑、羟氨苄青霉素、替硝唑联合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0
1999年
目的评价兰索拉唑(达克普隆)、羟氨苄青霉素、替硝唑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87例Hp阳性的十二指肠和(或)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第1组43例,每次口服兰索拉唑30mg、羟氨苄青霉素1000mg、替硝唑500mg,均每日2次,2周为一疗程;第2组44例,给药方式同第1组,只是疗程缩短为1周,疗程结束后继续每日口服兰索拉唑30mg,持续1周。疗程结束达4周时复查胃镜及Hp。35例Hp根除后6个月行14C-尿素呼气试验(UBT)。结果第1组有3例因过敏性皮疹而退出观察,40例用于统计学分析。第1组和第2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900%和818%,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的愈合率分别为925%和886%。6个月的Hp再感染率为86%。结论第1组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均略高于第2组,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有较理想的溃疡愈合率和Hp根除率。
于皆平邹莉萍杨咏梅全欣鑫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消化性溃疡兰索拉唑替硝唑
经内镜诊断治疗胃异位胰腺研究
1994年
经内镜诊断治疗胃异位胰腺研究韩兵,于皆平,沈志祥,罗和生,汪朱文,杨咏梅胃异位胰腺是一种发育异常性疾病,以胰腺组织迷走,出现于胃粘膜下或肌层为其组织学特征。而其临床表现无特征性,诊断困难。以往多因异位胰腺引起的急腹症样表现或因其他疾病行手术治疗后,在...
韩兵于皆平沈志祥罗和生汪朱文杨咏梅
关键词:胃异位胰腺胰腺疾病内窥镜
法莫替丁联合羟氨苄青霉素、替硝唑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
1998年
目的:评价法莫替丁(高舒达)、羟氨苄青霉素、替硝唑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85例Hp阳性的十二指肠和/或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①法莫替丁组,42例,每次口服法莫替丁20mg、羟氨苄青霉素1000mg、替硝唑500mg,均每日2次,;②兰索拉唑(达克普隆)组43例,每次口服兰索拉唑30mg、羟氨苄青霉素1000mg、替硝唑500mg,也均为每日2次,进行对照观察。均2周为1疗程,疗程结束达4周时复查Hp。结果:兰索拉唑组有3例因过敏性皮疹终止治疗,余下40例用于统计学分析。法莫替丁组和兰索拉唑组Hp根除率分别为88.1%和90.0%;十二指肠溃疡和/或胃溃疡的愈合率分别为90.5%和92.5%。结论:法莫替丁组的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与兰索拉唑组相比较,两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明两种三联疗法对根除Hp和治疗消化性溃疡均有良好效果,均是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但前者有副作用较少。
于皆平邹莉萍詹玲屏杨咏梅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消化性溃疡法莫替丁兰索拉唑
早期妊娠妇女胃电活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1996年
比较22名早孕妇女和20名非妊娠健康妇女的体表胃电图,结果发现早孕妇女胃电活动有较多类型的异常如胃动过缓、节律紊乱、餐后频率减退、振幅增加不明显等。这些异常的胃电活动可能与早孕之恶心呕吐有关。
黄杰安罗和生于皆平杨咏梅
关键词:早期妊娠胃电图
胃镜直视下清创后服药治疗消化性溃疡125例观察
1999年
目的:观察胃镜直视下清创对消化性溃疡愈合的影响。方法:245例消化性溃疡中治疗组125例(胃溃疡5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7例),对照组120例(胃溃疡56例,十二指肠球溃64例)。治疗组在胃镜直视下用细胞刷反复拉刷溃疡创面,直到创面坏死苔清除干净,其后服药治疗。对照组仅用药物治疗。结果:2周后治疗组消化性溃疡愈合率为71%,其中胃溃疡为68%,十二指肠球溃75%,对照组愈合率56%(胃溃疡49%,十二指肠球溃58%)。1个月后治疗组愈合率为96%(胃溃疡94%,十二指肠球溃98.2%),对照组为85%(胃溃疡72%,十二指肠球溃91%)。治疗组的2周及1月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胃溃疡清创后愈合率明显优于十二指肠球溃。结论:胃镜直视下清创能加速溃疡愈合,对胃溃疡效果更优。
吴有超王千杨咏梅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胃镜清除术愈合
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
1995年
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杨咏梅,王志华湖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30060)胃癌局限于粘膜或膜粘下层、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均称为早期胃癌。1内镜下早期胃癌的基本分型1.1日本的早期胃癌肉眼分型日本根据癌变与正常粘膜表面之间的凹凸程度将胃癌分成隆起型(I型)...
杨咏梅王志华
关键词:胃肿瘤内窥镜检
小儿大肠息肉病内镜诊治20年回顾被引量:8
1999年
618例小儿结肠镜检查发现大肠息肉407例,对其中334例(共385枚)进行了息肉切除。385枚息肉的肠段分布依次为直肠219枚(56-88%),乙状结肠101枚(26-23%),降结肠36枚(9-35%),其它部位29枚(7-53%)。息肉的病理类型幼年性息肉为202例(60-48%),腺瘤性息肉90例(26-95%),炎症性息肉32例(9-58%),增生性息肉10例(2-99%)。发现色素斑息肉综合征3例,家族性息肉病2例。全部息肉切除病例无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提示高频电凝切除小儿大肠息肉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103例患儿进行了5年跟踪随访,结果发现17例有息肉复发,并再次行息肉切除术。
沈磊罗和生余保平谭诗云刘军杨咏梅邹莉萍沈志祥于皆平
关键词:结肠镜儿童大肠息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