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莉萍
- 作品数:4 被引量:38H指数:2
- 供职机构:湖北医科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兰索拉唑、羟氨苄青霉素、替硝唑联合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0
- 1999年
- 目的评价兰索拉唑(达克普隆)、羟氨苄青霉素、替硝唑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87例Hp阳性的十二指肠和(或)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第1组43例,每次口服兰索拉唑30mg、羟氨苄青霉素1000mg、替硝唑500mg,均每日2次,2周为一疗程;第2组44例,给药方式同第1组,只是疗程缩短为1周,疗程结束后继续每日口服兰索拉唑30mg,持续1周。疗程结束达4周时复查胃镜及Hp。35例Hp根除后6个月行14C-尿素呼气试验(UBT)。结果第1组有3例因过敏性皮疹而退出观察,40例用于统计学分析。第1组和第2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900%和818%,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的愈合率分别为925%和886%。6个月的Hp再感染率为86%。结论第1组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均略高于第2组,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有较理想的溃疡愈合率和Hp根除率。
- 于皆平邹莉萍杨咏梅全欣鑫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消化性溃疡兰索拉唑替硝唑
- 消化道肿瘤内镜治疗进展
- 1999年
- 消化道肿瘤种类繁多,发病率高。常见者有腺瘤、平滑肌瘤、脂肪瘤、纤维瘤、类癌、癌及肉瘤等。既往多依靠手术治疗,近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型内镜及新型内镜器械不断推出,内镜诊疗技术迅速改进和提高,许多病变已能在内镜直视下治疗,新兴内镜外科澎勃发展,已成为消化道肿瘤的一种痛苦小、花费少、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1 巨大腺瘤的内镜治疗 消化道息肉>3cm者称为巨大息肉,既往多视为内镜治疗的禁忌症,近年来随着大块活检法、分块切除法等新技术的应用,内镜治疗已成为可能。作者经内镜高频电摘除消化道巨大息肉84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 于皆平邹莉萍王巧玲
- 关键词:消化道肿瘤内镜
- 法莫替丁联合羟氨苄青霉素、替硝唑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
- 1998年
- 目的:评价法莫替丁(高舒达)、羟氨苄青霉素、替硝唑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85例Hp阳性的十二指肠和/或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①法莫替丁组,42例,每次口服法莫替丁20mg、羟氨苄青霉素1000mg、替硝唑500mg,均每日2次,;②兰索拉唑(达克普隆)组43例,每次口服兰索拉唑30mg、羟氨苄青霉素1000mg、替硝唑500mg,也均为每日2次,进行对照观察。均2周为1疗程,疗程结束达4周时复查Hp。结果:兰索拉唑组有3例因过敏性皮疹终止治疗,余下40例用于统计学分析。法莫替丁组和兰索拉唑组Hp根除率分别为88.1%和90.0%;十二指肠溃疡和/或胃溃疡的愈合率分别为90.5%和92.5%。结论:法莫替丁组的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与兰索拉唑组相比较,两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明两种三联疗法对根除Hp和治疗消化性溃疡均有良好效果,均是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但前者有副作用较少。
- 于皆平邹莉萍詹玲屏杨咏梅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消化性溃疡法莫替丁兰索拉唑
- 小儿大肠息肉病内镜诊治20年回顾被引量:8
- 1999年
- 618例小儿结肠镜检查发现大肠息肉407例,对其中334例(共385枚)进行了息肉切除。385枚息肉的肠段分布依次为直肠219枚(56-88%),乙状结肠101枚(26-23%),降结肠36枚(9-35%),其它部位29枚(7-53%)。息肉的病理类型幼年性息肉为202例(60-48%),腺瘤性息肉90例(26-95%),炎症性息肉32例(9-58%),增生性息肉10例(2-99%)。发现色素斑息肉综合征3例,家族性息肉病2例。全部息肉切除病例无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提示高频电凝切除小儿大肠息肉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103例患儿进行了5年跟踪随访,结果发现17例有息肉复发,并再次行息肉切除术。
- 沈磊罗和生余保平谭诗云刘军杨咏梅邹莉萍沈志祥于皆平
- 关键词:结肠镜儿童大肠息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