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玲
- 作品数:2 被引量:31H指数:2
- 供职机构:兰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前后T波峰末间期的变化过程及其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被引量:20
- 2017年
-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心率校正的T波峰末间期(Tpec)变化过程及其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的关系。方法:纳入接受PCI的STEMI患者494例,分别在PCI前、PCI后(1 h、6 h、12 h、24 h、48 h)、出院时记录Tpec。根据患者PCI后Tpec是否降至100 ms分为Tpec≥100 ms组(n=73)和Tpec<100 ms组(n=421),比较两组患者的MVA发生率。根据患者PCI后是否发生MVA又分为MVA组(n=94)和无MVA组(n=400),分析PCI前后Tpec变化过程与MVA发生的关系。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生MVA的危险因素。结果:STEMI患者PCI后,Tpec≥100 ms组较Tpec<100 ms组的MVA发生率明显增高(34.2%vs 9.3%,P<0.05)。发生MVA的STEMI患者PCI后Tpec降低缓慢且呈波动趋势,而无MVA的患者在术后6 h即降至100 ms以下,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PCI后Tpec持续高于100 ms是发生MVA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4.79,95%可信区间:2.28~10.08,P<0.05)。结论:STEMI患者PCI后Tpec持续降低缓慢(≥100 ms)是发生MVA的危险因素,对于STEMI患者的危险分层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刘吉园牛小伟张益铭李欣欣蒋均仕马新慧李美玲姚亚丽
- 关键词:心电描记术心律失常心肌梗死
- 心率减速力及连续心率减速力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18年
- 2006年Bauer等首次提出了心率减速力(DC)在心肌梗死后猝死预警方面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位相整序信号平均技术检测DC,评估迷走神经张力及功能受损程度,从而判断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风险及预后。DC是指在动态心电图记录的24h心电信息中,
- 李美玲姚亚丽康宏
- 关键词:心率减速心血管系统心肌梗死心电描记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