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益铭
- 作品数:12 被引量:67H指数:5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生物标记物在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中的对比研究
- 目的探讨氮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 (cystatin C, CYSC)在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中的表达水平及...
- 张益铭
- 关键词:胱抑素C高敏C反应蛋白
- 文献传递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前后T波峰末间期的变化过程及其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被引量:20
- 2017年
-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心率校正的T波峰末间期(Tpec)变化过程及其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的关系。方法:纳入接受PCI的STEMI患者494例,分别在PCI前、PCI后(1 h、6 h、12 h、24 h、48 h)、出院时记录Tpec。根据患者PCI后Tpec是否降至100 ms分为Tpec≥100 ms组(n=73)和Tpec<100 ms组(n=421),比较两组患者的MVA发生率。根据患者PCI后是否发生MVA又分为MVA组(n=94)和无MVA组(n=400),分析PCI前后Tpec变化过程与MVA发生的关系。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生MVA的危险因素。结果:STEMI患者PCI后,Tpec≥100 ms组较Tpec<100 ms组的MVA发生率明显增高(34.2%vs 9.3%,P<0.05)。发生MVA的STEMI患者PCI后Tpec降低缓慢且呈波动趋势,而无MVA的患者在术后6 h即降至100 ms以下,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PCI后Tpec持续高于100 ms是发生MVA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4.79,95%可信区间:2.28~10.08,P<0.05)。结论:STEMI患者PCI后Tpec持续降低缓慢(≥100 ms)是发生MVA的危险因素,对于STEMI患者的危险分层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刘吉园牛小伟张益铭李欣欣蒋均仕马新慧李美玲姚亚丽
- 关键词:心电描记术心律失常心肌梗死
- 血管内超声引导的透视屏幕标记法在零造影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 2025年
- 目的探讨基于血管内超声(IVUS)引导的透视屏幕标记法在零造影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价值,评估该策略在造影剂过敏患者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5年3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接受绝对零造影剂PCI的28例确诊造影剂过敏患者。术中采用IVUS实时评估病变、指导支架选择和优化;对IVUS评估为临界病变者,采用血流储备分数(FFR)测定(FFR<0.80为干预标准)。利用IVUS引导透视屏幕标记法进行病变定位,观察手术成功率、术中过敏反应、围术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随访结果。结果28例造影剂过敏患者(共30处病变)均成功完成绝对零造影剂PCI,技术成功率100.0%,术中无一例发生过敏反应。16例(57.1%)接受支架植入,其中4处临界病变经FFR测定后,2例FFR<0.80患者植入支架。术后所有支架植入均满足IVUS优化标准。住院期间无MACE事件。随访中位时间12.8个月,患者未发生过敏反应复发或MACE事件,心绞痛症状缓解。结论对于造影剂过敏患者,IVUS引导透视屏幕标记法指导的零造影剂PCI策略安全有效,可避免造影剂引起的过敏反应。透视屏幕标记法是一种操作简便、实用性强的导航技术,通过IVUS与FFR联合评估,实现了解剖和功能的精准冠状动脉血运重建。
- 张益铭邢尔坤张博白明张钲
- 关键词:造影剂过敏血流储备分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H2S和sST2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测定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及正常对照者的血浆硫化氢(H2S)和可溶性ST2(sST2)的浓度,以明确血浆H2S及sST2对HFrEF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收集117例HFrEF患者(心衰组)及5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收集相关基线资料,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H2S与sST2浓度,采用心脏超声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期容积(LVESV)、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室射血分数(LVEF)。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用以评价H2S及sST2对HFrEF的诊断价值。结果:心衰组与对照组血浆H2S浓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相比,心衰组sST2与NT-proBNP水平均显著增高(均P<0.05),且NYHA分级越高,sST2与NT-proBNP水平越高。S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sST2与NYHA、LVEDV、LVESV、NT-proBNP呈正相关(r=0.620、0.388、0.482、0.506,均P<0.05),与LVEF、LVFS呈负相关(r=-0.568、-0.424,均P<0.05)。ROC曲线显示,sST2诊断HFrEF的AUC为0.857(95%CI:0.789~0.926),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1%和86.5%,截点值为31.53 ng/ml。sST2与NT-proBNP联合诊断HFrEF的AUC达0.963(95%CI:0.935~0.99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2%和94.2%。结论:HFrEF患者血浆H2S水平无明显差异,sST2水平随着NYHA分级的升高而升高,且与心功能有关。sST2与NT-proBNP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HFrEF的诊断效率。
- 何智余武锋超马兰虎张涛朱文彤张益铭蓝庆肃姚亚丽
- 关键词:硫化氢
- 呼出气体丙酮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的诊断价值及预后判断价值
- 杨波何智余姚亚丽马建泰张益铭刘吉园李欣欣李美玲
- 1.课题来源和背景: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通常被称为舒张性心衰,其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认为本病是由于左心室舒张期...
- 关键词:
- 关键词:心力衰竭
- 不同生物标志物在射血分数降低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探讨血清氮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Cys-C)在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之间的关系,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门诊收集106例心力衰竭(HF)患者,其中HF.REF患者58例(A组),HF-PEF患者48例(B组),测定两组患者血浆NT-proBNP、hs-CRP、Cys-C、肾功能、肝功能、血脂、左室射血分数等指标。横向比较NT-proBNP、Cys-C、高敏C反应蛋白等指标在两组中的浓度;分析两组中各HF指标的相关性。结果HF-REF患者与HF.PEF的患者体内NT-proBNP浓度和Cys-C浓度差异显著(P〈0.05),但hs-CRP未见明显差异(P〉0.05);HF.REF患者中,NT-proBNP与hs.CRP和Cys-C均具有相关性,hs-CRP与Cys-C不具有相关性(γ=0.338,P=0.079);在HF-PEF患者中,NT-proBNP与Cys-C有显著相关性(γ=0.429,P=0.041),与hs-CRP不具有相关性(γ=0.411,P:0.051),hs.CRP与Cys-C具有显著相关性(γ=0.834,P=0.000)。结论两种类型HF患者中HF标志物浓度不同。NT-proBNP在HF.PEF患者中可能没有HF.REF患者有用。
- 张益铭杨宏强姚亚丽
- 关键词:C-反应蛋白质利钠肽射血分数心力衰竭
-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及影像组学评估直肠癌肿瘤出芽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作为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肿瘤出芽(tumor budding,TB)是评估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病理指标之一,但传统病理评估依赖有创活检且存在主观性强、无法术前获取的局限性。多模态MRI技术可通过解剖与功能成像多维度解析TB的微环境特征,为TB的无创评估提供了可能,弥补了病理的不足。但仍面临参数稳定性不足、图像分辨率有限等缺陷。研究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可突破影像分析瓶颈,例如,影像组学通过高通量提取定量特征提升诊断客观性,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则借助跨模态融合与自适应学习机制优化模型性能。然而,现有研究仍受限于技术标准化不足、模型泛化性弱及临床验证缺失等问题。近年来,尚未有系统性的文章对该方面进行综述。本文认为,未来需重点推进多模态MRI技术的优化、开发更加高性能的模型,并通过前瞻性多中心临床试验验证TB评估系统对个体化治疗决策的指导价值,最终实现从科研创新到临床常规应用的实质性跨越。
- 张小燕刘念军张益铭乔苗苗郭顺林
- 关键词:直肠癌肿瘤出芽磁共振成像
- 影像学评估肝脏体积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肝脏体积(liver volume,LV)的测量在疾病诊断、手术规划和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肝脏体积测量方法经历了从传统手动测量到现代自动化分割的显著演变。然而,现有技术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传统手动测量耗时并存在主观差异,半自动或早期自动化方法测量误差高等。研究发现,基于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等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能够提高肝脏体积测量的精度和效率,尤其在异质性病变和边界模糊区域中表现突出。近年来,尚未有系统性的文章对其进行综述。本文深入回顾了肝脏体积测量技术的演进历程,对比分析了不同技术的优劣,重点探讨了AI在该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但其仍存在对某些复杂病例的泛化能力不足、依赖高质量标注数据等局限性。因此,未来研究应聚焦于影像技术优化、高效自动化算法开发、多模态融合及鲁棒性AI模型构建等方向,推动肝脏体积测量的精准化和临床应用,以期为临床实践和技术创新提供系统性参考。
- 张益铭张小燕乔苗苗王苗苗郭顺林
- 关键词:肝脏疾病肝切除术磁共振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
- 血浆硫化氢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价值
- 姚亚丽何智余马建泰张益铭刘吉园蒋均仕马新慧潘明
- 1.课题来源和背景: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心衰)是多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改变,使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的一系列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
- 关键词:
- 关键词:心力衰竭血浆硫化氢预后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介入术后冠状动脉血流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3
- 2014年
-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冠状动脉无复流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0-2013年接受急诊PCI的232例STEMI患者,将患者分为无复流组(TIMI血流≤2级)和正常血流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预测无复流发生的最佳切点值,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无复流的危险因素.数据分析使用SPSS 11.0统计软件.结果 无复流组的NLR高于正常血流组[4.1(2.4~ 6.5)vs.2.4(1.7 ~ 3.8),P=0.001];ROC曲线计算NLR预测无复流的最佳切点值为3.2,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0%和73%;高NLR组的无复流发生率明显大于低NLR组(34.8%vs.9.3%,P<0.001);NLR(>3.2)是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OR=3.70,95%CI:1.39~9.80,P=0.009).结论 NLR是STEMI患者急诊PCI后发生无复流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其早期危险分层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牛小伟张益铭贺生湸陈德燕东姚亚丽
- 关键词:心肌梗死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无复流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