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艳
- 作品数:3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骨肉瘤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影响骨肉瘤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5年7月安康市中心医院收治并确诊为骨肉瘤95例作为研究对象,提取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手术方式及营养水平等多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采用Kaplan Meier法计算患者总体生存率,应用Log Rank检验进行预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应用多元逐步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95例骨肉瘤随访13~90个月,平均41.3个月;随访期间67例死亡,28例存活,中位生存期为39个月;3年总体生存率为52.6%,5年总体生存率为33.7%。Log Rank检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骨肉瘤患者预后与肿瘤部位、营养水平、碱性磷酸酶水平、肿瘤分期、病理性骨折密切相关(P<0.05)。多元逐步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和病理性骨折是影响骨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营养水平则是影响骨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肿瘤部位和病理性骨折是影响骨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营养水平是影响骨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
- 张鹏张春艳
- 关键词:骨肉瘤预后
- PFNA内固定和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对比研究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与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84例高龄(年龄>75岁)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PFNA组(n=44)与关节置换组(n=40),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髋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短于关节置换组(P<0.05),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关节置换组(P<0.05),关节置换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患肢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PFNA组(P<0.05);关节置换组与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置换组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略高于PFN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上升,与术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置换组评分上升幅度高于PFNA组(P<0.05)。结论 PFNA内固定对高龄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内环境影响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符合人体生物学特征,微创优势高;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长,对内环境干扰大,术中出血量大,但可快速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
- 张鹏张春艳李家伟
- 关键词:关节置换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
- 不同手术固定方式治疗AO-C3型Pilon骨折的临床对照研究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固定方式治疗AO-C3型Pilon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AO-C3型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分为A组16例、B组20例、C组24例。A组采用切开复位胫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术,B组采用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C组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术。观察3组临床疗效、骨折重建质量、早期及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组优良率、解剖复位率、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C组(P<0.05),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手术方案各具优势,但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和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手术治疗方案能够有效降低AO-C3型Pilon骨折患者早期的并发症,对于大范围感染、骨折区软组织缺损严重者选取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术具有一定优势。
- 张鹏张春艳
- 关键词:PILON骨折解剖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