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总结1例肺癌患者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静脉血栓的处理及方法,为PICC在临床中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该例确诊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及静脉血栓患者,立即拔除PICC,根据导管尖端细菌培养结果针对性使用抗生素治疗;患肢抬高制动,遵医嘱予低分子肝素钙0.4 mL q12 h患肢皮下注射,患肢硫酸镁持续湿敷、肝素钠软膏涂抹、沿腋静脉走形外敷爱立敷。施行病情监测、CRBSI和心理专业护理等。结果患者右上肢红肿和疼痛不适均消失,肉眼皮肤颜色正常。患肢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及患肢血栓得到有效控制,未产生更严重的后果。结论PICC置管后发生并发症及时、有效处理能有效控制血栓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进展,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护士对PICC的维护技能和宣教能力,让患者出院后正确掌握自我护理亦尤为重要。
目的探究鼻咽癌幸存者经济毒性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本院肿瘤科复诊的200例鼻咽癌幸存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7∶3的比例将其分为建模集(n=140)和验证集(n=60)。根据患者报告结局的经济毒性综合评分量表得分情况,将建模集患者分为高经济毒性组(n=91)和低经济毒性组(n=49)。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鼻咽癌幸存者经济毒性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鼻咽癌幸存者经济毒性的风险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决策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估风险预测模型的实际效益,同时使用验证集数据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200例鼻咽癌幸存者的经济毒性得分为(18.96±4.33)分,其中高经济毒性129例,占比64.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有无商业健康保险、居住地区、疾病分期和病程均是鼻咽癌幸存者经济毒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建模集的约登指数为0.562,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47,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69.4%和86.8%;决策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的潜在临床获益可观,实用性较高;校准曲线分析显示,模型预测概率与实际观测概率高度一致。验证集结果显示,模型的外部预测效能良好。结论鼻咽癌幸存者的经济毒性受家庭人均月收入、有无商业健康保险、居住地区、疾病分期和病程的影响,基于各项影响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可为临床评估鼻咽癌幸存者经济毒性的发生风险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