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园

作品数:13 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黄石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胃癌
  • 3篇食管
  • 3篇细胞
  • 3篇结肠
  • 3篇MIR
  • 2篇蛋白
  • 2篇肿瘤
  • 2篇微RNAS
  • 2篇内镜
  • 2篇结肠炎
  • 2篇溃疡
  • 2篇溃疡性
  • 2篇溃疡性结肠炎
  • 2篇病理
  • 1篇蛋白1基因
  • 1篇蛋白酶
  • 1篇调节性
  • 1篇调节性B细胞
  • 1篇血功能
  • 1篇炎性

机构

  • 13篇黄石市中心医...
  • 1篇武汉市第一医...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武汉市中医医...
  • 1篇黄石市妇幼保...

作者

  • 13篇顾园
  • 8篇龚攀
  • 3篇常城
  • 2篇黄耿
  • 2篇郑安锐
  • 1篇薛莎
  • 1篇廖艳林
  • 1篇朱尤庆
  • 1篇胡晓岚
  • 1篇廖华
  • 1篇罗成
  • 1篇肖晓林

传媒

  • 3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药物评价研究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DF-1/CXCR4轴在溃疡性结肠炎病理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CXC超化因子受体(CXCR4)轴在溃疡性结肠炎(UC)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消化内科诊治的UC患者67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SDF-1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表面CXCR4的表达水平及表达CXCR4的CD4^+T淋巴细胞(CD4^+CXCR4^+)的比例。结果 UC患者外周血的SDF-1水平和CD4^+CXCR4^+T淋巴细胞比例分别为(25.63±4.18)μmol/L和(9.44±1.62)%,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24±2.36)μmol/L和(2.62±0.51)%(P<0.05)。活动期UC患者SDF-1水平和CD4^+CXCR4^+T淋巴细胞比例分别为(28.92±4.64)μmol/L和(10.45±1.76)%,均分别高于缓解期的(15.16±3.07)μmol/L和(6.23±1.18)%(P<0.01)。活动期UC患者不同内镜分级间SDF-1水平和CD4^+CXCR4^+T淋巴细胞比例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SDF-1水平和CD4^+CXCR4^+T淋巴细胞比例在Ⅲ级患者显著高于Ⅱ级患者(P<0.05),Ⅱ级患者又显著高于Ⅰ级患者(P<0.05)。结论 SDF-1/CXCR4轴激活在UC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可能作为患者病情活动性以及肠道病变严重程度的监控指标。
顾园龚攀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趋化因子受体4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晚期胃癌化疗患者的生存情况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的 探究晚期胃癌患者在接受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所有患者在确诊后均选择FOLFOX6作为初治化疗方案,以14d为一个周期,治疗时间为4个周期.化疗治疗4个周期后,对所有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水平进行测定,根据CTCAE 4.0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无中性粒细胞减少组(无减少组,17例),轻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组(轻度减少组,44例)和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组(重度减少组,35例).根据RECIST1.1标准对3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并分别计算3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同时就3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进行比较.结果 无减少组、轻度减少组以及重度减少组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5.2314,P=0.0000),且客观缓解率分别为17.65%、56.82%和25.71%(χ2=11.7694,P=0.0028),而3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47.06%、84.09%和54.29%(χ2=11.3668,P=0.0034),轻度减少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均明显高于无减少组和重度减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无减少组、轻度减少组以及重度减少组PFS以及O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56、11.11,P均〈0.05),轻度减少组患者的PFS以及OS均明显大于无减少组和重度减少组(P均〈0.05).结论 晚期胃癌患者因化疗导致的轻度中性粒细胞减少能够获得较好的近期临床疗效及生存时间.
顾园龚攀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减少晚期胃癌化疗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炎不同部位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不同胃炎类型及病理学的关系研究。方法选取在本院消化内科就诊的胃炎患者153例,比较不同类型胃炎患者Hp感染率的差异;比较不同病理参数间Hp感染率的差异。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HP阳性3例,阳性率为16.7%;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HP阳性33例,阳性率为50.8%;慢性萎缩性胃窦炎患者Hp阳性2例,阳性率为7.1%;慢性非萎缩性胃窦炎患者Hp阳性15例,阳性率为35.7%;不同类型胃炎患者Hp感染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炎患者炎症反应重度者的Hp感染率(85.7%)高于中度炎症反应者(39.7%)和轻度炎症反应者(16.2%);重度中性粒细胞浸润者的Hp感染率(73.7%)高于轻度者(29.1%);重度淋巴细胞浸润者的Hp感染率(50.0%)高于轻度者(29.9%);有肠上皮化生者的Hp感染率(66.7%)高于无肠上皮化生者(26.8%);上皮内瘤变者的Hp感染率(83.3%)高于无上皮内瘤变者(30.5%),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的胃炎患者Hp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p感染率随炎症程度的加重而升高,且Hp感染可能促进了肠上皮化生和上皮内瘤变的发展。
顾园龚攀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幽门螺杆菌胃炎
腹腔镜胃癌远端根治术的消化道重建方式选择及炎性应激反应分析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远端根治术的消化道重建方式选择及炎性应激反应。[方法]选取78例行腹腔镜根治术的胃癌患者,按照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30例,采用改良Roux-en-Y吻合术)、B组(26例,采用毕Ⅰ式吻合术)、C组(22例,采用毕Ⅱ式吻合术)。比较3组术中指标(手术时间、消化道重建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指标(造影剂胃排空时间、排气时间、进流食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炎性应激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一氧化氮(NO)]的差异。[结果]A组手术时间、消化道重建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高于B组、C组(均P<0.05)。A组碱性反流性胃炎及吻合口炎发生率均低于B组和C组(均P<0.05)。治疗后3组患者IL-6、CRP、NO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A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B组、C组(均P<0.05)。[结论]改良Roux-en-Y吻合术尽管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高、操作较复杂,但能有效降低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及吻合口炎的发生率,并且对机体造成的炎性应激反应程度低于毕Ⅰ式和毕Ⅱ式吻合术,是较理想的远端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
龚攀顾园
关键词:胃癌腹腔镜消化道重建ROUX-EN-Y吻合术
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患者生化免疫指标检测结果及其临床意义分析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重叠感染患者生化免疫指标变化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从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于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96例患者,包括单纯HBV感染患者,单纯HCV感染患者,HBV和HCV重叠感染患者,每组32例患者。观察3组患者主要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γ-干扰素(IFN-γ)、IFN-γ诱导蛋白10(IL-10)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变化情况。结果3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IFN-γ、IL-10及IL-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和HCV重叠感染患者肝功能指标变化不甚明显,但是肝脏储备功能下降,可能与加重肝脏的炎症反应有关,对预防重症肝炎的发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顾园龚攀
坦度螺酮与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对伴焦虑及抑郁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临床对照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一种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其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非糜烂性GERD(NERD)、糜烂性食管炎(erosive esophagitis,EE)和Barrett食管(Barrett esophagus,BE)[1]。其中NERD占GERD的比例最高,约为60%-70%[2]。
罗成顾园
关键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糜烂性食管炎ESOPHAGITISEROSIVE坦度螺酮
微小RNA-6783-3p通过靶向Ⅲ型纤维连接蛋白域蛋白1基因表达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微小RNA(microRNA,miR)-6783-3p对胃癌细胞增殖与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分别转染阴性对照序列(对照组)和miR-6783-3p模拟物(试验组)至胃癌BGC823细胞。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miR-6783-3p模拟物的转染效率。CCK-8法和划痕愈合试验分别检测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变化。microRNA.org、DIANA-microT在线工具对miR-6783-3p的靶基因进行预测。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验证miR-6783-3p的靶基因。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靶基因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转染miR-6783-3p模拟物的BGC823细胞增殖能力明显被抑制(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BGC823细胞划痕愈合率分别为(63.55±8.28)%、(28.79±6.26)%。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BGC823细胞划痕愈合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6783-3p的靶基因可能是Ⅲ型纤维连接蛋白域蛋白1(FNDC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证实miR-6783-3p配合结合FNDC1 mRNA(P<0.01)。与对照组相比,转染miR-6783-3p模拟物的BGC823细胞中FNDC1基因表达明显受到抑制(P<0.01)。结论miR-6783-3p直接结合靶基因FNDC1,抑制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
顾园常城滕小军黄耿王品发
关键词:胃癌
结肠癌中miR-1231表达变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观察结肠癌患者组织标本中miR-1231表达的改变,并探讨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取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结肠癌患者94例,取癌旁非肿瘤组织作为对照。采用qRT-PCR检测miR-1231的表达。分析miR-1231表达的变化与各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结肠癌组织中miR-1231的2^(-△Ct)值为0.146±0.018,显著低于对照组织的0.282±0.047(P<0.01)。miR-1231的2^(-△Ct)值结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0.05)。miR-1231的2^(-△Ct)值在TNM临床III,IV期患者为0.125±0.014,显著低于I,II期患者的0.161±0.028(P<0.05)。miR-1231的2^(-△Ct)值在中、低分化患者为0.131±0.015,显著低于高分化的0.174±0.032(P<0.05)。miR-1231值在淋巴结有转移患者为0.125±0.014,显著低于无转移的0.154±0.020(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miR-1231表达与患者的临床TNM分析(r=-0.361,P<0.05)、肿瘤分化(r=-0.342,P<0.05)、淋巴结是否转移(r=-0.354,P<0.05)呈负相关。结论:结肠组织中miR-1231低表达,其表达变化可能参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过程。
顾园龚攀
关键词:结肠癌QRT-PCR
miRNA-5089-5p体外通过调节组织蛋白酶B表达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miRNA-5089-5p(miR-5089-5p)体外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与组织蛋白酶B(CTSB)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食管癌手术切除癌组织标本及相应癌旁组织标本31例,以及食管癌TE-13、EC9706、Eca109、KYSE30细胞株和正常食管黏膜上皮HET-1A细胞miR-5089-5p的表达水平。选择miR-5089-5p表达量最低的食管癌细胞,分为两组,分别转染miR-5089-5p模拟物(miR-5089-5p组)及其阴性对照序列(阴性对照组);转染48 h后,qRT-PCR检测两组细胞miR-5089-5p表达水平;采用CCK-8法和划痕愈合实验分别检测两组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用microRNA.org、Deepbase v2.0在线工具预测miR-5089-5p的靶基因,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行验证。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iR-5089-5p组、阴性对照组细胞靶基因的表达水平,同时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两组细胞增殖相关蛋白PCNA、Ki-67和迁移相关蛋白N-Cadherin、Twist表达。结果食管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R-5089-5p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54±0.53和7.07±1.25(t=24.06,P<0.01);各食管癌细胞株miR-5089-5p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正常食管黏膜上皮HET-1A细胞(均P<0.05),相对表达量最低的是Eca109细胞(0.12±0.03)。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随着转染时间延长,miR-5089-5p组Eca109细胞增殖能力逐渐降低,从48 h开始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迁移能力亦降低[细胞划痕愈合率:(29±5)%比(64±8)%,t=3.91,P<0.01]。在线工具预测miR-5089-5p的靶基因可能是CTSB,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R-5089-5p互补结合CTSB 3'UTR。qRT-PCR检测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miR-5089-5p组Eca109细胞CTSB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0.23±0.04比1.01±0.09,t=8.27,P<0.01),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显示,CTSB蛋白表达水平亦降低,同时细胞增殖相关蛋白PCNA、Ki-67和细胞迁移相关
常城顾园王品发滕小军
关键词:食管肿瘤微RNAS组织蛋白酶B
急性胰腺炎调节性B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研究
2016年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AP)患者Bregs细胞表达的变化,并探讨了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11-2016-07我院诊治的AP患者78例,另选取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流式细胞技术检测Bregs细胞比例变化,Elisa法检测IL-10表达。结果:AP患者Bregs细胞比例为(13.74±2.4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16±4.35)%(P<0.01),AP患者IL-10表达为(16.62±3.54)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48±5.62)ng/ml(P<0.01)。患者入院后第1、5、7天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Bregs细胞和IL-10表达均显著低于急性轻型胰腺炎(MAP)患者(P<0.05或P<0.01),MAP患者Bregs细胞和IL-10表达入院后第1天到第3和第7天逐渐升高(P<0.05),而SAP患者Bregs细胞和IL-10表达入院后第1天到第3天和第7天逐渐减低(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AP患者Bregs细胞与APACHE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412,P<0.05),IL-10表达也与APACHE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424,P<0.05)。结论:AP患者Bregs细胞和IL-10低表达,Bregs细胞和IL-10检测在预测AP严重程度和病情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顾园龚攀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