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安锐

作品数:12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黄石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增殖
  • 4篇溃疡
  • 3篇胃癌
  • 3篇细胞
  • 3篇细胞增殖
  • 2篇脂肪酸
  • 2篇迁移
  • 2篇中医
  • 2篇肿瘤
  • 2篇微小RNA
  • 2篇胃溃疡
  • 2篇内镜
  • 2篇结肠
  • 2篇结肠炎
  • 2篇溃疡性
  • 2篇溃疡性结肠炎
  • 2篇靶向
  • 2篇MIR
  • 2篇肠镜
  • 1篇胆管

机构

  • 12篇黄石市中心医...
  • 3篇武汉大学
  • 2篇武汉市第一医...
  • 2篇武汉市中医医...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2篇郑安锐
  • 4篇黄耿
  • 3篇胡晓岚
  • 2篇薛莎
  • 2篇廖艳林
  • 2篇朱尤庆
  • 2篇常城
  • 2篇罗成
  • 2篇顾园
  • 1篇李新明
  • 1篇刘娜
  • 1篇熊仁海
  • 1篇刘瑛
  • 1篇杨利华
  • 1篇何小俊
  • 1篇袁又能
  • 1篇陈强
  • 1篇姜进平
  • 1篇龚攀
  • 1篇罗海平

传媒

  • 3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南医学科学...

年份

  • 3篇2025
  • 3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链非编码RNA SCAMP1-AS1通过靶向调控微小RNA-483-5p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CAMP1-AS1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SCAMP1-AS1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2017年3月至2020年8月手术切除的37例食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4种食管癌细胞(EC9706、TE-13、KYSE30、Eca109)及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1A中SCAMP1-AS1的表达水平。选择表达最低的细胞,以阴性对照慢病毒(LV-NC)感染为对照组,以携带SCAMP1-AS1序列的重组慢病毒(LV-SCAMP1-AS1)感染作为实验组。RT-qPCR检测感染后食管癌细胞中SCAMP1-AS1的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和Transwell小室法分别检测食管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SCAMP1-AS1的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SCAMP1-AS1与靶基因的相互作用。RT-qPCR检测靶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增殖和迁移表型蛋白的表达。结果食管癌组织中SCAMP1-AS1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1.26±0.48比8.03±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食管癌细胞EC9706、TE-13、KYSE30、Eca109中SCAMP1-AS1的相对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食管上皮细胞(0.54±0.05、0.14±0.02、0.46±0.07、0.77±0.05比1.0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13细胞中SCAMP1-AS1的表达最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TE-13细胞中SCAMP1-AS1的表达上调(P<0.01),细胞的增殖能力降低(P<0.01),细胞的迁移能力降低(P<0.01)。miR-483-5p是SCAMP1-AS1的直接作用靶点(P<0.0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TE-13细胞中miR-483-5p的表达下调(P<0.01),细胞增殖和迁移表型蛋白表达降低。结论lncRNA SCAMP1-AS1在食管癌中表达下调,SCAMP1-AS1可通过靶向调控miR-483-5p的表达抑制食管癌TE-13细胞的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SCAMP1-AS1有望成为食管癌潜在的分子治疗靶点。
郑安锐雷蕾滕小军黄耿王品发常城
关键词:核糖核酸酶类细胞增殖细胞迁移
miR-4753-3p靶向IGFBP2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2021年
目的探讨微小RNA(microRNA,miRNA,miR)-4753-3p对胃癌细胞株增殖、侵袭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分析胃癌细胞株(HS-746T、SGC7901、BGC823、MGC803)和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中miR-4753-3p的表达。选择miR-4753-3p表达最低的胃癌细胞株,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分别转染miR-NC(对照组)和miR-4753-3p mimics(试验组)。分别采用CCK-8法和Transwell侵袭试验检测miR-4753-3p对胃癌细胞株增殖、侵袭的影响。生物信息学预测miR-4753-3p可能的靶基因,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验证miR-4753-3p的靶基因。结果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和胃癌细胞株(HS-746T、SGC7901、BGC823、MGC803)中miR-4753-3p的表达分别为(1.00±0.03)、(0.56±0.03)、(0.77±0.05)、(0.31±0.03)和(0.65±0.04)。与GES-1细胞相比,miR-4753-3p在胃癌细胞株中呈低表达(均P<0.01),miR-4753-3p表达最低的胃癌细胞株是BGC823细胞(P<0.01)。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miR-4753-3p后BGC823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降低(P<0.05),其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0.01)。生物信息学显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可能是miR-4753-3p的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显示miR-4753-3p可与IGFBP2信使RNA(mRNA)3’UTR互补结合(P<0.01)。与对照组比较,高表达miR-4753-3p后BGC823细胞中IGFBP2基因表达明显下降(P<0.01)。结论miR-4753-3p在胃癌细胞株中低表达,miR-4753-3p可能靶向负调控IGFBP2表达降低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
姜进平朱钟钟黄耿程凯罗海平袁又能李新明熊仁海郑安锐
关键词:胃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增殖
栀子苷调节嗅球USF1来发挥抗抑郁作用
2025年
目的研究慢性温和应激(Chronic mild stress,CMS)抑郁小鼠嗅球脂肪酸合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及其调节因子的表达水平变化,并初步探索栀子苷抗抑郁的分子机制。方法将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MS组、栀子苷组和氟西汀组,构建CMS小鼠抑郁症模型;造模成功后灌胃给予氟西汀(5 mg·kg^(-1)·d^(-1))和栀子苷(50 mg·kg^(-1)·d^(-1))进行干预(1次/d,持续2周),干预过程前期模型组小鼠继续给予CMS;接着采用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评价小鼠抑郁样行为;最后选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chain reaction,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嗅球脂肪酸合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 1c,SREBP1c)、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rbohydrate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hREBP)、肝X受体α(Liver X receptorα,LXR-α)和上游转录因子1(Upstream transcription factor 1,USF1)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小鼠出现抑郁样行为,嗅球FASN和USF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SREBP1c,ChREBP和LXR-α的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药物干预后CMS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显著缓解,嗅球FASN和USF1表达水平降低被逆转(P<0.05或P<0.01)。结论嗅球USF1/FASN信号表达水平降低参与CMS模型小鼠抑郁发生,栀子苷能够逆转CMS模型小鼠以上抑郁样行为,逆转CMS所致嗅球USF1/FASN通路抑制。
梁芬陈强郑安锐滕小军顾文源江蓉
关键词:栀子苷嗅球脂肪酸合酶
肝血色病并肝硬化1例
2020年
血色病是一种铁代谢障碍性疾病,由于过量的铁在肝脏、胰腺、心脏等实质性器官沉积,造成这些器官的功能、结构出现损害。最常见受累器官是肝脏,当过多的铁沉积于肝脏,导致肝血色病,病情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最后致人死亡[1]。本病临床少见,起病不易发现,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早期诊断极为困难,晚期治疗效果及预后较差。现将1例血色病并发肝硬化病例报道如下。
郑安锐罗成
关键词:血色病肝肿大肝硬化
胃液pH值、EGF与PGE2水平对胃溃疡出血患者内镜治疗效果的影响及其与血清胃肠激素的相关性
2025年
目的探讨胃液pH值、表皮生长因子(EGF)、前列腺素E2(PGE2)对胃溃疡出血患者内镜治疗效果的影响及其与血清胃肠激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胃溃疡出血患者84例,根据内镜疗效分为有效组(58例)和无效组(26例)。检测两组胃液pH值、EGF、PGE2及血清胃肠激素[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分析胃液pH值、EGF、PGE2与胃肠激素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内镜疗效的影响因素;通过ROC曲线评估胃液各指标对内镜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有效组GAS、MTL、VIP低于无效组,胃液pH值、EGF、PGE2高于无效组(P<0.05)。胃液pH值、EGF、PGE2与GAS、MTL、VIP呈负相关(P<0.05)。胃液pH值、EGF、PGE2是内镜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三者联合预测内镜疗效的AUC高于单独指标预测值。结论胃液pH值、EGF、PGE2水平与胃溃疡出血患者内镜疗效及血清胃肠激素变化相关,胃液各指标联合检测预测内镜疗效的价值较高。
刘瑛赵珊郑安锐
关键词:胃溃疡出血前列腺素E2胃肠激素
miR-3679-5p通过抑制FOXM1表达对食管癌KYSE30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2021年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3679-5p通过调控叉头框蛋白M1(forkhead box protein M1,FOXM1)的表达对食管癌KYSE30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根据对KYSE30细胞的处理,实验分为NC组(转染阴性对照模拟物)和miR-3679-5p组(转染miR-3679-5p模拟物)。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各组KYSE30细胞中miR-3679-5p表达变化。克隆形成实验和双染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KYSE30细胞增殖和凋亡变化。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3679-5p的靶基因。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靶基因表达变化。结果与NC组相比,miR-3679-5p组KYSE30细胞中miR-3679-5p表达显著上调[(8.65±0.68)比(1.09±0.31)](P<0.01),KYSE30细胞增殖活力显著降低[(48.46±12.79)个比(105.70±13.57)个](P<0.01),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19.37±2.66)%比(5.48±1.34)%](P<0.01)。FOXM1可能是miR-3679-5p的靶基因。与NC组相比,miR-3679-5p组KYSE30细胞中FOXM1基因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miR-3679-5p可能通过靶向下调FOXM1表达,抑制食管癌KYSE30细胞增殖,促进KYSE30细胞的凋亡。
雷蕾何小俊李薇薇王宝英郑安锐黄耿
关键词:微小RNA食管肿瘤细胞增殖
直肠癌术后并发胆管癌1例报道
2017年
消化内镜的介入治疗在消化科临床广泛开展,在疑难危重病救治过程中,避免了临床误诊、减轻了患者痛苦。本例患者梗阻性黄疸入院时影像学高密度影易造成对病情误判,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ndoscopic papillary sphincter incision,EST)、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后刷片确诊为胆管癌,并行内镜逆行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biliary drainage,ERBD)后消除梗阻,具有学习价值。
郑安锐杨利华
关键词:逆行胰胆管造影
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临床疗效的比较研究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比较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胃溃疡患者88例,按照电脑随机匹配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奥美拉唑胶囊治疗,观察组予以泮托拉唑肠溶片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嗳气、腹胀、上腹部疼痛)消失时间、溃疡愈合时间、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嗳气、腹胀、上腹部疼痛消失时间及溃疡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社会、认知、情绪、角色、躯体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社会、认知、情绪、角色、躯体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奥美拉唑比较,泮托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更好,可更有效促进溃疡愈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更高。
罗成郑安锐
关键词:胃溃疡泮托拉唑奥美拉唑疗效比较研究
miR-6751-3p在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微小RNA(microRNA,miRNA)-6751-3p表达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胃癌细胞株(MGC803、BGC823、SGC7901、HS-746T)和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中miR-6751-3p的表达水平。将miR-6751-3p表达水平最低的胃癌细胞株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转染miR-NC和miR-6751-3p模拟物。qRT-PCR检测两组细胞miR-6751-3p的表达水平。分别采用CCK-8法和划痕愈合实验检测miR-6751-3p过表达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情况。通过Deepbase v2.0和microRNA.org在线网站预测miR-6751-3p的潜在靶基因,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行验证。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iR-6751-3p过表达细胞靶基因的表达。结果:与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相比,miR-6751-3p在胃癌细胞株中表达明显下调(P<0.05),表达水平最低的细胞株是MGC803细胞(P<0.01)。与对照组相比,miR-6751-3p过表达可抑制MGC803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MGC803细胞划痕愈合率分别为(65.14±5.65)%和(23.40±6.78)%。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MGC803细胞划痕愈合率显著降低(t=4.73,P<0.001)。在线网站预测miR-6751-3p的靶基因可能是脂肪酸结合蛋白5(FABP5),miR-6751-3p可互补结合FABP5信使RNA(mRNA)(P<0.01)。与对照组相比,miR-6751-3p过表达可抑制MGC803细胞中FABP5基因的表达(t=4.01,P<0.01)。结论:胃癌细胞株中miR-6751-3p呈低表达,miR-6751-3p过表达可通过下调FABP5基因能抑制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
龚攀常城顾园郑安锐黄金黄耿
关键词:微RNAS胃肿瘤细胞增殖迁移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证候与内镜分型及黏膜组织分期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2022年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证候分别与结肠镜像分型、黏膜组织学分期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鄂东南地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0例,统计所收集病例中主要中医证候所占比例,分析各证型与结肠镜像分型相关性,研究各证候与黏膜组织学分期的相关性。结果通过临床观察,本地区中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证候以脾肾阳虚、血瘀肠络证和大肠湿热多见。结肠镜像分型Ⅰ型以大肠湿热证多见,脾肾阳虚、血瘀肠络证少见(P<0.05);Ⅱ型大肠湿热证、脾肾阳虚、血瘀肠络证三证概率无明显差别;Ⅲ型以脾肾阳虚、血瘀肠络证多见,大肠湿热证少见(P<0.05)。肠黏膜组织学分期活动期以大肠湿热证最为多见,同脾肾阳虚、血瘀肠络证作统计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大肠湿热证少见,脾肾阳虚、血瘀肠络证则多见,两者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证候与结肠镜像分型、黏膜组织学分期有明显的相关性,在中医辨证过程中,可参考结肠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郑安锐顾园王品发滕小军胡晓岚胡起茂廖艳林朱尤庆薛莎齐云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候结肠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