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绍龙
- 作品数:10 被引量:37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从桂枝汤谈张仲景的“病态平衡”观和阴阳自和思想被引量:4
- 2017年
- 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配伍严谨,功效卓著。桂枝汤证下的人体是处于营卫阴阳失调的状态下,桂枝汤的组成配伍以及用药的方法和调护方面,祛邪调阴阳营卫而不过度,使阴阳虚损的平衡不至于太过;后期的食物调理中,注意固护脾胃功能,防止其影响人体阴阳自和的功能。即在人体处于营卫阴阳失调的状态下,先取一种动态的"病态平衡",再继利用人体阴阳自和的思想,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 杜绍龙方泽南詹建都
- 关键词:桂枝汤阴阳自和《伤寒论》
- 不同治疗方案在踝关节骨折并发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中的疗效对比被引量:14
- 2017年
- 踝关节骨折是临床骨科常见疾病,常伴有下胫腓联合损伤。下胫腓联合作为一种微动连接关节,需要依靠依靠自身弹性和张力维持踝关节稳定。下胫腓联合损伤后导致踝关节不稳定,容易发生骨性关节炎。因此对于踝关节骨折并发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需要手术复位及固定下胫腓联合,从而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目前,临床多采用刚性螺钉固定腓骨、胫骨的三层皮质骨,这种刚性固定常发生松动甚至断裂,影响早期活动。
- 叶嘉豪杜绍龙陈浩龙林强
-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下胫腓联合非刚性
- 广东省登革热发病周期小波分析及其与五运六气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广东省登革热发病周期与五运六气学说周期之间的关联性,并预测登革热流行病学趋势。方法:采用复Morlet小波对广东省1981~2014年34年间登革热年发病率进行周期分析,探讨其与运气周期的关联性,分析波峰对应年份的干支特点。结果:登革热年发病率有9年和17年2个准周期。9年和17年时间尺度所对应的波幅都逐年下降,表明登革热的年发病率有逐渐下降的趋势。9年准周期和五运的10周期有一定的吻合,高发年份为土运和火运之年;17年准周期和六气中的18年准周期也有一定的吻合。在9年准周期中,登革热的发病高峰对应六气中的君火在泉。
- 杜绍龙方泽南丘宇慧
- 关键词:登革热周期五运六气小波分析MORLET小波
- 浮针联合关节镜手术治疗痛风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 2024年
- 目的:研究关节镜手术配合浮针治疗痛风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收治的68例单侧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在中成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关节镜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浮针疗法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血清学指标和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尿酸(UA)、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00、3.094、2.354、4.372,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8、3.014、1.062、2.451,P<0.05;t=1.623、2.011、1.132、2.017,P<0.05)。结论:关节镜手术配合浮针治疗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疼痛,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就诊治疗体验感及满意度。
- 罗学辉杜绍龙
- 关键词:关节镜痛风痛风性膝关节炎
- 有限元分析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复合运动状态下的力学演变
- 2022年
- 采用三维有限元力学分析法,分析膝关节运动时向前及内外旋的复合运动状态下前交叉韧带的应力变化。方法:正常膝关节生理运动状态下会膝关节在加速的内外旋的运动最容易发生断裂,遂向模型施加700N的轴向载荷,弯曲力矩以模拟膝关节0、15°、30°、45°、60°、90°的运动状态。同时再向模型分别施加8N?m的内外旋力矩、134N的股骨后向载荷来模拟膝关节在向前加速运动中内外旋的复合生理运动状态,观察ACL应力分布变化。结果:随着膝关节从0°到90°的角度增加时股骨相胫骨对位移的距离逐渐增加,当膝关节处于外旋或者内旋运动的情况下(施加8Nm外旋力),随着膝关节从0°到90°的角度增加时前交叉韧带应力峰值逐渐增加,在30°时达到最高值30.145N,紧接着随表1着角度的增加,缓慢下降,在处于45°屈曲状态时处于应力云的低点,后随着屈曲角度进一步增加,在60°时又缓慢上升至29.163,随之后缓慢随着屈曲角度进一步增加而缓慢下降。结论:人体膝关节在处于加速向前运动并且旋转的复合运动状态下,屈曲30°及60°状态下前交叉韧带最容易发生断裂。
- 罗学辉杜绍龙
- 关键词:有限元分析膝关节前交叉韧带
- 闭合复位外侧固定与内外侧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GartlandⅢ型内侧柱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研究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研究儿童肱骨髁上内侧柱不稳定型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外侧固定与内外侧交叉克氏针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1日-2021年11月30日我院收治的168例内侧柱不稳定型儿童肱骨髁上GartlandⅢ型骨折患儿。根据治疗方式分为经皮克氏针外侧固定(A组)及经皮克氏针内外侧交叉固定(B组),对比两组术后6个月肘关节功能Flynn评分、末次随访时Baumann角及并发症情况。结果:B组Flynn评分优良率高于A组(P<0.05),B组Baumann角恢复情况较A组满意(P<0.05),两组术后尺神经损伤比较(P<0.05),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在内侧柱不稳定型儿童肱骨髁上GartlandⅢ型骨折患儿中,单纯外侧及内外侧交叉克氏针治疗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内外侧交叉穿针固定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外侧克氏针固定。但临床操作需注意内侧克氏针植入存在损伤尺神经的风险,若出现神经损伤症状需后期尽早拔出或调整内侧克氏针来缓解症状。
- 李伟强罗学辉杜绍龙
- 关键词:BAUMANN角
- 肘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骨不连1例被引量:3
- 2017年
- 肱骨远端髁间粉碎性骨折在老年人肘部骨折中较常见,治疗困难,特别是合并严重的骨质疏松患者,更易出现骨不连、肘关节僵硬等并发症[1-2]。本文就我院采用肘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骨不连1例报道如下。
- 李晓初杜绍龙陈浩龙
- 关键词:髁间粉碎性骨折骨折骨不连肘关节僵硬肱骨远端肘部骨折
- 踝关节后踝骨折线及面积的规律研究
- 目的: 建立后踝骨折的轴位“骨折线地图”,描述其骨折线的分布规律,对Lauge-Hansen分型中后踝骨折的细节进行补充,为临床手术治疗及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后踝骨折提供参考。通过测量后踝骨折块关节面积、踝骨折块的高度、长...
- 杜绍龙
- 关键词:踝关节后踝骨折骨折分型
- 文献传递
- 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移植物直径大小与膝关节功能的关系被引量:10
- 2022年
- 背景:重建前交叉韧带后患者功能的康复与不同重建方式、前交叉韧带移植物形态及直径、不同前交叉韧带移植物类型等多种因素有关,相关临床研究认为移植物的直径在7-10 mm范围内,直径越大膝关节恢复功能越好、并发症越少。目的:研究前交叉韧带重建移植物直径大小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90例,均采用自体肌腱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根据自体肌腱编织后直径的大小分为7 mm组(n=26)、8 mm组(n=43)及9 mm组(n=21)。术后随访1年,应用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评价患者膝关节功能,采用KT-1000试验及后交叉韧带指数评价患者膝关节稳定性。试验获得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1)8 mm组患者的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均高于7 mm组、9 mm组(P<0.05),7 mm组与9 mm组患者的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7 mm组患者的KT-1000试验胫骨前移距离与后交叉韧带指数均大于8 mm组、9 mm组(P<0.05),8 mm组患者的后交叉韧带指数小于9 mm组(P<0.05),8 mm组与9 mm组KT-1000试验胫骨前移距离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结果表明对于单纯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中,重建移植物直径8,9 mm有可获得良好的膝关节稳定性,重建移植物直径为8 mm可获得更好的膝关节功能,偏小或者偏大的移植物直径可能会对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带来某些因素的影响。
- 罗学辉杜绍龙
-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膝关节功能膝关节单束重建
- 肘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骨不连病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 目的:探讨肘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方法通过回顾分析既往文献并报道本院1例骨质疏松老年患者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合并骨缺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发生骨不连,二次手术行肘关节置换术治疗...
- 杜绍龙
- 关键词:骨质疏松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