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硬膜
  • 2篇硬膜外
  • 2篇术后
  • 2篇儿童
  • 1篇信号
  • 1篇胸腰段
  • 1篇血肿
  • 1篇腰段
  • 1篇异常信号
  • 1篇硬膜外血肿
  • 1篇诊疗现状
  • 1篇神经功能
  • 1篇神经功能障碍
  • 1篇手术
  • 1篇术后硬膜外
  • 1篇术后谵妄
  • 1篇疼痛
  • 1篇腿疼
  • 1篇皮损
  • 1篇皮损组织

机构

  • 6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作者

  • 6篇杨永涛
  • 5篇赵宝林
  • 5篇王明帅
  • 3篇张廷龙
  • 2篇徐勤利
  • 1篇李珊山
  • 1篇李野
  • 1篇尹若峰
  • 1篇王虹
  • 1篇李洪霞
  • 1篇崔岩
  • 1篇陈伟

传媒

  • 3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4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诊疗现状被引量:4
2017年
儿童孟氏骨折是临床常见损伤,易漏诊而发展成为陈旧性骨折,影响患者肘关节及前臂的发育及功能,也加大了治疗难度。标准的前臂全长X线片可很好的避免儿童孟氏骨折的漏诊。本文就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诊疗现状作一综述。
杨永涛尹若峰王明帅徐勤利任仰光赵宝林
关键词: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
老年患者脊柱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脊柱术后发生谵妄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358例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下行脊柱手术患者(年龄≥60岁)的基本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谵妄将患者分为谵妄组与非谵妄组。对患者的年龄、性别、BMI、是否有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手术部位、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发热情况、术后低氧血症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各因素对老年患者脊柱术后谵妄发生的影响。结果37例发生术后谵妄,发生率为10. 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术中出血量、术后是否发热及术后是否出现低氧血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手术时间及术后发热、低氧血症是术后谵妄产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手术时间、术后发热、术后低氧血症是发生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发热管理和避免低氧血症可能会减少术后谵妄的患病率。
王明帅杨永涛范正洋赵宝林
关键词:脊柱手术术后谵妄老年人
须癣毛癣菌肉芽肿1例报告
2016年
1临床资料 患者男,29岁。因“右侧面颈部红肿疼痛1月余”,静脉注射“头孢”类抗生素5天无效,就诊于我科门诊。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右侧下颌部位出现红斑、丘疹,自觉瘙痒,于当地诊所就诊,外用多种抗真菌药物(具体不详),皮疹可部分消退,但仍反复发作。近1周皮损范围逐渐扩大,伴右侧面颈部轻度肿胀,右下颌出现鸡卵大肿块,自觉疼痛。既往史:患者20年前患“肺门淋巴结结核”,现已治愈,复查肺部CT未见异常。否认家族中有类似患者。发病前有狗密切接触史。体格检查:一般状态可,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右面颊一钱币大浸润性红斑,右侧面颈部大片浸润性红斑,边界清晰,周边散在少数粟粒大红丘疹,右侧下颌角处见一约2.0 cm×2.5 cm大肿块,表面少许痂屑,触诊质硬,触痛。辅助检查: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0.76;中性粒细胞绝对值:6.63×109/L,肝肾功正常。皮损痂屑直接镜检阴性。真菌培养及镜检:将皮损组织接种于沙堡弱培养基(SDA)斜面上,于25℃培养7天,可见白色绒毛状单一菌落。将菌落转种至PDA平板培养基上,于25℃培养14天,菌落直径约为4.3 cm,生长速度中等。菌落正面为乳白色,绒毛状。背面为浅黄色。镜下观察:菌落经小培养后乳酸酚棉兰染色。可见,细长的有隔菌丝,小分生孢子为圆形或梨形,直径为2-3μm,呈葡萄状或簇状排列。大分生孢子为棒状,有4-5个隔,壁薄,光滑,偶见螺旋样菌丝(图1)。组织病理检查:真皮浅层可见密集灶状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真皮中下部可见上皮样细胞团及细胞索,部分呈导管样排列(图2)。
陈伟李洪霞杨永涛崔岩王虹李珊山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浸润性红斑肺门淋巴结结核皮损组织自觉疼痛组织病理检查
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囊肿形成1例
2016年
1临床资料 患者许某,49岁,因腰痛伴右下肢活动障碍1年,加重1月入院,缘于1年前出现腰部钝痛不适,右大腿前、外侧疼痛,活动稍受限,卧床休息可缓解,活动后加重,未予诊治,1月前上述症状加重,右大腿疼痛明显伴行走困难,现为求进一步治疗入我院。既往史:20年前腰背部刀刺伤,伤后双下肢全瘫,当地医院行后路椎板切除予以减压(具体过程不详),术后半年双下肢肌力逐渐恢复,自诉可正常行走,不影响日常生活。入院查体:右侧躯体脐以下痛、触觉减退,右大腿前、外、内痛、触觉较左侧明前减退,左下肢肌力Ⅳ级,右侧股四头肌肌力Ⅲ级,右侧跟、膝腱反射亢进,右侧髌阵挛、踝阵挛阳性。
王明帅李野杨永涛张廷龙范正洋赵宝林
关键词:椎板切除术后囊肿形成硬膜外下肢肌力大腿疼痛
Salter骨盆截骨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3月采用切开复位、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的38例(45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31例;平均年龄26.1(18~38)个月;右髋14例,左髋17例,双髋7例。脱位程度按Tonnis分级:Ⅱ度18髋,Ⅲ度19髋,Ⅳ度8髋。行Salter骨盆、切开复位37髋;联合股骨近端短缩旋转截骨术8髋。测量髂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CE角(center-edge angle,CEA),术后分别按Severin影像学评级标准和Mc Kay功能评级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1.4(12~36)个月。术后AI平均23.7°±5.2°,CEA平均30.1°±4.7°,较术前获得明显改善(P<0.01)。术后Severin标准评价:优28髋(62.2%),良13髋(28.9%),可4髋(8.9%),优良率91.1%;Mc Kay标准评级:优26髋(57.8%),良16髋(35.6%),可3髋(6.6%),优良率93.3%。Severin标准影像学评级与Mc Kay功能评级之间存在正相关(r=0.92,P<0.01)。结论 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可取得满意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王明帅杨永涛张廷龙范正洋赵宝林
关键词:截骨术儿童
自发性胸腰段椎管内硬膜外血肿1例被引量:7
2016年
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spontaneous spinal epidural hematoma,SSEH)指病因不明、非医源性和创伤因素所致的血液在椎管内硬膜外腔非特异性聚集。临床罕见,多进展迅速,常因对该病认识不足而延误治疗,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预后较差,甚至出现神经功能的永久性损伤。我院收治1例自发性胸腰段硬膜外血肿患者,报道如下。
杨永涛王明帅范正洋张廷龙任仰光徐勤利赵宝林
关键词:EPIDURALHEMATOMA神经功能障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