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硬膜
  • 2篇硬膜外
  • 2篇脊柱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信号
  • 1篇胸腰段
  • 1篇血栓
  • 1篇血肿
  • 1篇腰段
  • 1篇异常信号
  • 1篇硬膜外血肿
  • 1篇神经功能
  • 1篇神经功能障碍
  • 1篇生理学
  • 1篇手术
  • 1篇术后
  • 1篇术后硬膜外
  • 1篇疼痛
  • 1篇腿疼

机构

  • 5篇吉林大学中日...

作者

  • 5篇赵宝林
  • 5篇张廷龙
  • 3篇杨永涛
  • 3篇王明帅
  • 2篇尹若峰
  • 1篇李野
  • 1篇徐勤利

传媒

  • 3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年份

  • 2篇2018
  • 3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脊柱侧凸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8年
脊柱侧凸的病因复杂,尚不完全清楚。动物模型研究已经成为探索脊柱侧凸发病原因甚至防治方法的重要途径。本文检索相关动物模型研究的最新进展,并予以综述。
范正洋张廷龙刘艺尹若峰赵宝林
关键词:脊柱侧凸病理生理学
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囊肿形成1例
2016年
1临床资料 患者许某,49岁,因腰痛伴右下肢活动障碍1年,加重1月入院,缘于1年前出现腰部钝痛不适,右大腿前、外侧疼痛,活动稍受限,卧床休息可缓解,活动后加重,未予诊治,1月前上述症状加重,右大腿疼痛明显伴行走困难,现为求进一步治疗入我院。既往史:20年前腰背部刀刺伤,伤后双下肢全瘫,当地医院行后路椎板切除予以减压(具体过程不详),术后半年双下肢肌力逐渐恢复,自诉可正常行走,不影响日常生活。入院查体:右侧躯体脐以下痛、触觉减退,右大腿前、外、内痛、触觉较左侧明前减退,左下肢肌力Ⅳ级,右侧股四头肌肌力Ⅲ级,右侧跟、膝腱反射亢进,右侧髌阵挛、踝阵挛阳性。
王明帅李野杨永涛张廷龙范正洋赵宝林
关键词:椎板切除术后囊肿形成硬膜外下肢肌力大腿疼痛
自发性胸腰段椎管内硬膜外血肿1例被引量:7
2016年
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spontaneous spinal epidural hematoma,SSEH)指病因不明、非医源性和创伤因素所致的血液在椎管内硬膜外腔非特异性聚集。临床罕见,多进展迅速,常因对该病认识不足而延误治疗,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预后较差,甚至出现神经功能的永久性损伤。我院收治1例自发性胸腰段硬膜外血肿患者,报道如下。
杨永涛王明帅范正洋张廷龙任仰光徐勤利赵宝林
关键词:EPIDURALHEMATOMA神经功能障碍
D-二聚体与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下肢静脉血栓尤其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常见的多发于下肢血管的血液回流障碍性疾病,起病急,进展快,可导致肺栓塞发生,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骨科手术是引起下肢静脉血栓众所周知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常规检查下肢静脉血栓的方法是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但其无法预测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发展。
张廷龙赵宝林范正洋尹若峰
关键词:脊柱手术下肢静脉静脉血栓二聚体
Salter骨盆截骨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3月采用切开复位、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的38例(45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31例;平均年龄26.1(18~38)个月;右髋14例,左髋17例,双髋7例。脱位程度按Tonnis分级:Ⅱ度18髋,Ⅲ度19髋,Ⅳ度8髋。行Salter骨盆、切开复位37髋;联合股骨近端短缩旋转截骨术8髋。测量髂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CE角(center-edge angle,CEA),术后分别按Severin影像学评级标准和Mc Kay功能评级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1.4(12~36)个月。术后AI平均23.7°±5.2°,CEA平均30.1°±4.7°,较术前获得明显改善(P<0.01)。术后Severin标准评价:优28髋(62.2%),良13髋(28.9%),可4髋(8.9%),优良率91.1%;Mc Kay标准评级:优26髋(57.8%),良16髋(35.6%),可3髋(6.6%),优良率93.3%。Severin标准影像学评级与Mc Kay功能评级之间存在正相关(r=0.92,P<0.01)。结论 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可取得满意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王明帅杨永涛张廷龙范正洋赵宝林
关键词:截骨术儿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