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晨阳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苏州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导视系统
  • 1篇地铁
  • 1篇地铁空间
  • 1篇三维交互
  • 1篇通行
  • 1篇教育
  • 1篇教育模式
  • 1篇教育模式创新
  • 1篇教育新模式
  • 1篇空间重塑
  • 1篇环境心理
  • 1篇环境心理学
  • 1篇及其教育
  • 1篇计算技术

机构

  • 2篇苏州科技大学

作者

  • 2篇刘晨阳
  • 1篇陈卫东

传媒

  • 1篇远程教育杂志
  • 1篇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虚实无界:空间计算技术及其教育应用前瞻——兼论空间重塑下的未来教育新模式被引量:4
2024年
作为教育技术革新的前沿,空间计算技术正以其独特的三维交互特性,推动教育领域向沉浸式场景化体验转型。该技术通过整合三维重构、空间感知、用户感知、空间数据管理以及5G/云网等关键要素,为教育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交互模式,极大地丰富了学习者的空间体验。空间计算技术在教育应用中的潜力与挑战,聚焦于如何通过提供直观的显示方式、实现虚拟与现实的融合,达到虚实无界以及创建深层次的连接,来增强学习效率和认知发展。其在教育中的优势包括促进知识的深度理解、加强学习者的空间思维能力,以及通过沉浸化学习提升学习动机等。基于空间计算技术构建的未来教育生态圈,体现以“人”为中心、“技”术加成和“场”域构建,通过“人”“技”“场”虚实交融,构建空间重塑下的未来教育新模式。
陈卫东王佳宁赵菲艳黄唯丽刘晨阳
关键词:教育模式创新三维交互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地铁空间导视系统设计研究
2025年
探讨地铁空间导视系统的重要性和当前地铁空间导视系统存在的问题,从环境心理学视角出发,结合环境知觉、认知地图、空间认知、寻路等理论优化导视系统,并基于环境心理学理论提出地铁空间导视系统设计策略,包括重视乘客路径需求、强化寻路可达性、减弱寻路受挫性,有助于为多学科交叉的地铁空间导视系统设计提供新的思路,提升乘客体验,促进人与城市空间环境的协调发展。
刘晨阳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地铁空间导视系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