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一民

作品数:24 被引量:218H指数:6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肺炎
  • 5篇预后
  • 4篇社区获得性
  • 4篇获得性
  • 4篇成人
  • 3篇预后分析
  • 3篇社区获得性肺...
  • 3篇文献复习
  • 3篇免疫
  • 3篇呼吸道感染
  • 3篇获得性肺炎
  • 3篇复习
  • 3篇病毒
  • 2篇隐球菌
  • 2篇右肺
  • 2篇糖皮质
  • 2篇脓肿
  • 2篇球菌
  • 2篇肿瘤
  • 2篇重症

机构

  • 24篇中日友好医院
  • 4篇复旦大学
  • 4篇潍坊市第二人...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3篇临淄区人民医...
  • 2篇北京积水潭医...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南大学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昆明医学院
  • 1篇清华大学
  • 1篇青岛市市立医...

作者

  • 24篇王一民
  • 13篇曹彬
  • 6篇刘颖梅
  • 5篇崔晓敬
  • 5篇李丽娟
  • 3篇张静
  • 3篇刘波
  • 3篇李辉
  • 2篇周华
  • 2篇黎斌斌
  • 2篇周敏
  • 2篇王金祥
  • 2篇朱晓莉
  • 2篇肖颖
  • 2篇刘萌
  • 2篇陈亮
  • 2篇王春雷
  • 2篇刘智博
  • 2篇索立俊
  • 1篇刘学东

传媒

  • 4篇中华结核和呼...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呼吸与危...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草药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协和医学杂志
  • 1篇中华临床实验...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右肺结节、斑片、磨玻璃影
2019年
患者男,34岁,因"体检发现肺部阴影5 d"于2017年7月8日入院,经验抗感染治疗失败后,经肺组织穿刺病理诊断为隐球菌肺炎,先后规范应用氟康唑、两性霉素B,病灶仍进展,二次肺组织穿刺除外合并症,并行微生物培养及药敏试验,后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治疗方案使病情得以控制和好转.本患者的诊治过程提醒我们,隐球菌抗原检测提高了隐球菌感染的早期识别,药敏试验是靶向治疗的关键.
胡兆秋田高清孟敏张勇杨昆宁席素婷张绍坤张晓琦杨国儒王一民
关键词:磨玻璃影隐球菌肺炎两性霉素B隐球菌感染肺部阴影
Good’s综合征一例被引量:4
2016年
Good’s综合征是以胸腺瘤、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外周血B淋巴细胞减少或缺如为特点的一种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多于成人发病,临床多表现为反复慢性呼吸道感染或腹泻。1954年Good首次报道,之后将这类疾病称之为Good’s综合征,20世纪90年代后期研究者发现,该类患者有B淋巴细胞产生分化障碍,
崔晓敬曹彬李一鸣王一民
关键词: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慢性呼吸道感染淋巴细胞减少B淋巴细胞胸腺瘤
糖皮质激素长期应用宿主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7
2018年
摘要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长期应用宿主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G-CAP)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2月入住全国11家三级甲等医院呼吸科或重症监护病房(ICU)的G-CAP患者100例(G-CAP组)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无免疫功能低下的CAP患者100例(nICH-CAP组)作为对照。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糖皮质激素应用情况、症状、疾病严重程度、影像学表现、病原学特征、是否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是否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住院病死率等进行比较分析,并运用Logistic回归探讨G-CAP的预后因素。结果G-CAP组外周血淋巴细胞[1.06(0.70,1.68)比1.44(0.87,1.98)]低于nICH-CAP组(P〈0.05);而肺间质病变(28.6%比9.9%)、呼吸衰竭(25.0%比7.0%)、有创机械通气(9.0%比2.0%)、无创机械通气(12.0%比2.0%)、脓毒性休克(9.0%比2.0%)、住院病死率(13.0%比3.0%)均显著高于nICH-CAP组(均P〈0.05);G-CAP组以细菌感染为主(61.3%),其次为病毒感染(19.4%)和混合感染(16.1%);其中细菌感染者以铜绿假单胞菌比例最高(47.4%);外周血淋巴细胞(OR=0.004,95% CI:0.000~0.234;P〈0.05)和呼吸衰竭(OR=17.766,95% CI:4.933~131.0;P〈0.05)为G-CAP组住院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G-CAP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和住院病死率较高,若合并低淋巴细胞血症和呼吸衰竭提示不良预后。
李丽娟刘颖梅王一民周飞李辉邢西迁韩秀迪陈亮张春晓王金祥刘波索立俊于国华王光强姚学新肖颖朱晓莉薛春雪崔晓敬曹彬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感染肺炎糖皮质激素类疾病特征预后
爆发进展的高龄肺腺癌1例
2020年
患者男性,95岁,2015年8月行胸部CT检查发现右肺中叶混合密度磨玻璃结节(mGGN)(图1A,见封底),根据结节的直径和密度表现,临床考虑恶性病变可能性大。考虑到患者高龄,难以耐受有创性检查操作,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病情及行进一步检查的相关风险,建议继续观察密切随访。
刘璐刘祎妮闫少西王一民邢园园陈皇王月佳陈欣
关键词:右肺中叶恶性病变患者家属肺腺癌胸部CT检查
成人鼻病毒肺炎临床特征和混合感染病原学特点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成人鼻病毒肺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从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入住全国8家二级或三级医院呼吸科或重症监护病房的49例鼻病毒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支气管镜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鼻病毒核酸检测,根据是否合并其他病原学感染,分为单纯鼻病毒肺炎组(24例)和混合感染组(25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是否合并免疫功能低下、症状、疾病严重程度、影像学表现、病原学特征、是否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是否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住院病死率等。结果 13例(26.5%)鼻病毒肺炎患者没有任何基础疾病,8例(16.3%)患者合并慢性基础肺疾病,6例(12.2%)患者合并糖尿病,10例(20.4%)患者合并免疫功能低下,16例(32.7%)患者合并呼吸衰竭,住院病死率8.2%(4/49)。混合感染组患者合并脑血管病和意识障碍的比例、PSI评分、CURB-65评分>1分的比例、呼吸衰竭的比例和住院病死率明显高于单纯鼻病毒肺炎组(P<0.05)。鼻病毒肺炎中合并混合感染25例(51.0%),其中细菌检出18株(36.7%),其他病毒12株(24.5%),真菌(肺孢子菌、曲霉)12株(24.5%),细菌感染中以肠杆菌属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死亡的4例患者均为混合感染。结论成人鼻病毒肺炎多合并基础疾病,且易合并混合感染,住院病死率高。
李丽娟刘思危孙凌霄王一民刘颖梅王金祥任亚莉刘波潘建亮刘菲菲宋丽斯王传曹彬
关键词:鼻病毒肺炎预后
原发性肺血管肉瘤1例
2024年
血管肉瘤是一种起源于血管内皮的罕见的高度恶性血管源性肿瘤[1-2]。肺血管肉瘤多为继发性肿瘤,而原发性肺上皮样血管肉瘤(primary pulmonary epithelioid angiosarcoma,PPA)极为罕见[3]。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可见咳嗽、咳血、发热、胸痛、呼吸困难等,PPA发病年龄多在40岁及以上,青少年发病少,男性相对多见,复发和转移率高,预后较差。
张文于歆王一民
关键词:血管肉瘤继发性肿瘤发病年龄咳血
鉴别诊断临床急性肺炎病原体感染的血清标志物研究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检测急性肺炎患者血清相关生物标志物含量,为建立一种快速鉴别诊断临床急性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的免疫胶体金检测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临床病原学诊断明确的急性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为检测样品,采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杀菌渗透增强蛋白(bactericidal/permeability-increasing protein,BPI)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上述血清中相关生物标志物含量。结果 (1)正常人群血清78份,急性支原体肺炎患者血清46份,病毒性肺炎和细菌性肺炎患者血清42份,其中病毒感者患者血清35份,细菌感染患者血清7份;(2)正常人群血清PDGF最大值<6 000 pg/m L;血清BPI最大值<80 ng/m L;(3)以血清PDGF值6 000 pg/m L作为鉴别诊断急性支原体感染的基线值,支原体感染患者阳性检出率为93.47%(43/46);病毒和细菌感染患者出现支原体感染的假阳性率为7.14%(3/42);(4)以血清BPI值80 ng/m L作为鉴别诊断急性细菌感染的基线值,细菌感染患者阳性检出率为85.71%(6/7);病毒感染患者出现细菌感染的假阳性率为3.22%(1/31)。结论以血清PDGF6 000 pg/m L和BPI 80 ng/m L作为鉴别诊断不同病原体感染的基线值,对临床急性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鉴别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刘萌窦云鹏谷丽吕喆王一民刘颖梅安云庆曹彬
关键词:肺炎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长程静脉-静脉体外膜式氧合救治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四例被引量:3
2019年
通过对中日友好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收治的4例超长程体外膜式氧合(ECMO)及以"prolonged ECMO"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在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间发表的关于成人重度ARDS应用长程VV-ECMO支持的病例报道中患者的一般特征、ECMO及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是否应用补救性通气策略、是否行清醒ECMO、ECMO相关并发症及结局的分析,总结长程ECMO的适应证、终止时机及常见并发症的管理策略.
黄琳娜王一民黄絮夏金根詹庆元
关键词:体外膜式氧合长程静脉呼吸重症监护室救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主要治疗药物超说明书应用专家共识被引量:1
2023年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救治过程中存在对免疫治疗药物不熟悉、特殊人群(如吞咽困难、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等)用药以及药物的可及性等问题,部分药物存在超说明书用药的现象。为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主要治疗药物超说明书应用专家共识"编写组组织多学科专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参照Micromedex的Thomson有效性等级、推荐等级及证据强度分类,通过共识会议最终形成10条超说明书用药推荐意见,其中超说明书改变剂型给药3条,超适应证给药5条,超适用人群给药2条,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合理用药依据并为药学部门管理提供参考。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主要治疗药物超说明书应用专家共识编写组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程璘令伍俊妍戴冽范红张清玲关伟杰江山平王一民张静朱迎钢周敏
关键词:吞咽困难临床医生免疫治疗
成人副流感病毒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分析成人副流感病毒(PIV)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以2016年8月至2019年11月入住中日友好医院呼吸科或重症监护病房(ICU)的PIV核酸阳性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鼻咽拭子、痰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检查,且符合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根据是否合并免疫功能低下,分为免疫功能正常组(44例)和免疫功能低下组(26例),根据是否合并混合感染,分为单纯PIV感染组和混合感染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症状、疾病严重程度、影像学表现、病原学特征、是否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是否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抗菌药物应用情况、30 d病死率等情况等进行比较分析,并应用Cox回归分析探讨PIV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预后因素。结果4月份、7~8月份和12月份是PIV发病高峰,占所有患者的58.6%(41/70)。70例患者包括肺炎43例(61.4%),间质性肺疾病合并感染16例(22.9%),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7例(1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4例(5.7%)。8例(11.4%)患者没有任何基础疾病,21例(30.0%)合并呼吸衰竭,18例(25.7%)给予机械通气治疗,15例(21.4%)30 d内死亡。免疫功能低下组患者肺炎严重指数评分,CT合并磨玻璃影和网格、蜂窝影的比例,机械通气、呼吸衰竭、住ICU的比例及30 d病死率均显著高于免疫功能正常组[(91.5分比84.0分)、(60.0%比34.1%)、(44.0%比11.4%)、(42.3%比15.9%)、(50.0%比18.2%)、(38.5%比22.7%)、(34.6%比13.6%)](均P<0.05);PIV下呼吸道感染中合并混合感染27例(38.6%),其中病毒检出17株(24.3%),细菌19株(27.1%),真菌(曲霉)14株(20.0%),胞内分枝杆菌1株(1.4%)。混合感染组中16例(59.3%)患者合并免疫功能低下,21例(77.8%)患者合并基础肺疾病。Cox回归分析发现机械通气和间质性肺疾病为PIV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机械通气为单纯PIV感染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成人PIV下�
李丽娟黎斌斌王一民王春雷孙凌霄刘颖梅鲁炳怀曹彬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副流感病毒疾病特征预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