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春 作品数:10 被引量:11 H指数:1 供职机构: 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掌侧入路锁定板对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影像学参数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锁定板对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影像学参数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医院收治的100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掌侧入路锁定板治疗,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影像学参数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术后3个月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100例患者中Dienst腕关节功能优67例,良22例,可9例,差2例,优良率为89.00%(89/100)。结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掌侧入路锁定板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改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获得满意的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 刘兵兵 刘津 陈小春 李丙岩 侯建勇 毛英夫关键词: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腕关节功能 CT与MRI在骨骼肌内粘液瘤中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分析 2017年 探究CT、MRI在骨骼肌内粘液瘤中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经病理诊断为骨骼肌内粘液瘤的患者60例,其中有32例患者选择病理诊断的同时选择MRI影像学检查,并将这32例患者作为实验组,有28例患者同时选择了CT检查,并将这2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种影像学方法在诊断肌内粘液瘤表现大不相同,但是MRI确诊率相对而言更加敏感。结论:骨骼肌内粘液瘤病变采用MRI辅助检查可以为临床的诊断提供依据。 刘津 陈小春 唐鸿渠 毛英夫 刘兵兵关键词:CT MRI CT引导下经皮肺部肿瘤穿刺活检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年 研究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部肿瘤穿刺活检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入院的112例肺部结节或肿块患者,对其实施CT引导下经皮肺部肿瘤穿刺活检,并将获取的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观察穿刺活检成功率。结果:CT引导下经皮肺部肿瘤穿刺活检的取材成功率和诊断阳性率均较高。结论:对肺部肿瘤患者实施CT引导下经皮肺部肿瘤穿刺活检可以有效定位肺部肿瘤的位置及明确肿瘤性质,临床疗效显著。 陈小春 明韦迪 刘津 董卫江 唐鸿渠关键词:CT引导 双源CT双能量成像识别尿路结石成分的临床价值研究 2021年 讨论双源CT双能量成像识别尿路结石成分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选择100例尿路结石的患者,对患者使用双源CT双能量成像识别。结果:根据研究发现,尿路结石中尿酸类结石有20例,草酸钙联合羟磷灰石类结石有30例,草酸钙类结石有33例,草酸钙类联合尿酸类结石有10例。在尿酸类结石,混合型结石,草酸类结石中,在人类40岁到60岁的年龄段发病率最高。在尿酸类结石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在混合型结石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在混合型结石,草酸类结石,尿酸类结石以及羟磷灰石类结石中,发生在肾脏的概率高于在输尿管,膀胱发病的概率。尿酸类结石有4例,羟磷灰石类结石有1例,草酸钙类有5例,胱氨酸有1例,混合型结石有10例。其中羟磷灰石类结石的长径较高,草酸钙类结石的CT值最高。结论:在尿路结石的患者中使用双源CT双能量成像识别,能够分辨结石的类型,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肾脏结石的发生率较高。 刘津 陈小春 董卫江 明韦迪 唐洪渠关键词:尿路结石 胸部CT检查对乳腺癌临床早期的诊断意义 2017年 胸部CT检查对乳腺癌的早期临床诊断有重要的地位,CT不仅能够通过灌注成像实时观测病变部位的血流情况,而且还能显著地反应淋巴结的转移走向变化,对于分辨乳腺癌肿瘤的良、恶性质具有决定性意义。尽管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出现了更为先进的MRI技术,但由于高昂费用的局限性,并不能保证每位患者都能在常规检查中应用,而CT技术不断地更新改善,使多层螺旋CT技术利用自身高分辨率、经济型、全面等优势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奠定了基础地位。本文旨在探讨螺旋CT对乳腺癌早期诊断检查的临床价值。 陈小春 刘津 唐鸿渠 杨凯钧关键词:胸部CT 乳腺癌 CT灌注 多层螺旋CT在原发性小肠淋巴瘤和小肠腺癌中的表现及价值 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原发性小肠淋巴瘤与原发性小肠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均经病理诊断确诊的41例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小肠淋巴瘤21例,原发性小肠腺癌20例,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比较两种疾病的发病部位和CT表现。结果 21例原发性小肠淋巴瘤患者的发病部位为十二指肠2例、空肠4例、回肠15例,20例原发性小肠腺癌的发病部位为十二指肠15例、空肠3例、回肠2例,两者发病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患者在螺旋CT平扫时的局部肿块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扫描时,原发性小肠淋巴瘤动脉期、静脉期CT值分别为(46.0±7.6)、(67.9±6.5)HU,原发性小肠腺癌分别为(103.9±9.1)、(94.9±8.8)HU,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小肠淋巴瘤和原发性小肠腺癌在多层螺旋CT检查中有不同的CT表现,多层螺旋CT对两种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唐洪渠 刘津 武粟 陈小春关键词:原发性小肠淋巴瘤 小肠腺癌 CT CT影像学在尘肺病合并肺结核诊断中的Meta分析 2025年 系统评价CT影像学在尘肺病合并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利用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PubMed、Proquest和中国万方、维普、中国知网等数据库,对2005年1月—2024年10月有关尘肺病合并肺结核CT影像诊断的研究成果进行Meta分析,计算其合并灵敏度、合并特异性,并绘制敏感性特异度森林图及SROC曲线,利用漏斗图评价其发表偏倚。收集了4篇文献,共46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CT影像学诊断尘肺病合并肺结核的合并灵敏度及其95%CI为0.800(0.662~0.891),合并特异度及其95%CI为0.874(0.773~0.934),合并AUC及其95%CI为0.908(0.853~0.936)。不存在非阈值效应引起的异质性(P>0.01),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合并。不存在明显的发表偏倚(P>0.05)。研究发现,CT影像学在尘肺病合并肺结核诊断的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刘津 陈小春 章永涛 唐鸿渠关键词:CT影像学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