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彬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周口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管
  • 2篇溶栓
  • 2篇溶栓治疗
  • 2篇下肢
  • 1篇导管
  • 1篇导管溶栓
  • 1篇导管溶栓治疗
  • 1篇低密度脂蛋白
  • 1篇电子计算机断...
  • 1篇电子计算机断...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硬化
  • 1篇动脉硬化闭塞
  • 1篇动脉硬化闭塞...
  • 1篇断层扫描
  • 1篇血管成形
  • 1篇血管成形术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血栓

机构

  • 4篇周口市中心医...

作者

  • 4篇王彬
  • 2篇张宪亮

传媒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肝脏
  • 1篇实用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血管成形术联合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血管成形术联合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8年12月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0例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血管成形术治疗,研究组接受血管成形联合置管溶栓治疗,比较两组血管通畅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动脉硬化指标等。结果:研究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血管通畅率分别为100.00%、93.33%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动脉硬化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足背动脉血流量、趾肱指数、踝肱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6.66%,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考虑首选血管成形术联合置管溶栓治疗,可显著改善其动脉硬化指标。
王彬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置管溶栓血管成形术
US-CT/MRI融合成像技术用于原发性肝癌精准射频治疗中的价值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 研究超声-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US-CT/MRI)融合成像技术用于原发性肝癌精准射频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周口市中小医院收治的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常规超声是否清晰显示病灶将其分为两组,超声显示困难的纳入观察组(19例),超声显示清晰的纳入对照组(31例)。观察组在射频消融术中使用US-CT/MRI融合成像进行引导,对照组在射频消融术中使用常规超声进行引导。记录两组完成射频消融、术中补充消融、术后完全消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2年内生存率。结果 两组完成射频消融率分别为94.74%、100.00%,两组术中补充消融率分别为26.32%、3.23%,两组术后完全消融率分别为100.00%、93.5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补充消融率较高,P<0.05,两组完成射频消融、术后完全消融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年内,观察组死亡3例(15.79%),对照组死亡6例(19.35%),两组2年内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3.23%,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US-CT/MRI融合成像技术用于原发性肝癌精准射频治疗具有较高的完全消融率,安全性较好,对于常规超声显影比较困难的病灶,使用US-CT/MRI融合成像可清晰显影,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王彬齐县伟张宪亮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大腔导管抽吸联合导管溶栓与单纯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对比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大腔导管抽吸联合导管溶栓与单纯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某院2016年3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60例,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30例接受单纯导管溶栓治疗)和研究组(30例接受大腔导管抽吸联合导管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如肢体周径差、疗效、并发症等。结果:研究组溶栓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66.67%(P<0.05);溶栓前组间患者大腿、小腿肢体周径差无较大差异(P>0.05);溶栓后研究组大腿、小腿周径差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6.67%稍低于对照组的10%(P>0.05)。结论:临床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大腔导管抽吸联合导管溶栓方式,患者下肢症状改善更为明显,且可降低并发症,对疾病恢复有利。
王彬
关键词:导管溶栓下肢深静脉血栓
MiR-193a-3p通过调控S100A4表达对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影响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miR-193a-3p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EVC-304),使用oxLDL处理EVC-304细胞。采用qRT-PCR与Western blot分别检测miR-193a-3p、S100钙结合蛋白A4(S100A4)的表达水平。分别将miR-NC、miR-193a-3p mimics、si-NC、si-S100A4、miR-193a-3p mimics与pcDNA、miR-193a-3p mimics与pcDNA-S100A4转染至oxLDL诱导的EVC-304细胞。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MDA含量,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SOD活性,检测GSH-Px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193a-3p与S100A4的靶向关系;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B淋巴细胞瘤-2相关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表达量。结果OxLDL处理后miR-193a-3p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S100A4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MDA的含量升高(P<0.05),SOD、GSH-Px的活性降低(P<0.05),Bcl-2蛋白水平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Bax蛋白水平升高(P<0.05);转染miR-193a-3p mimics后可降低MDA含量、细胞凋亡率及Bax蛋白水平(P<0.05),提高SOD、GSH-Px活性及Bcl-2蛋白水平(P<0.05),而转染si-S100A4与其作用相似;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miR-193a-3p能够靶向结合S100A4;S100A4过表达能够明显减弱miR-193a-3p过表达对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结论MiR-193a-3p可能通过靶向调控S100A4表达而减轻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并抑制细胞凋亡。
王彬齐县伟张宪亮
关键词: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血管内皮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