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影响因素
  • 2篇大学生
  • 2篇咬伤
  • 2篇犬猫
  • 2篇中学生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儿童
  • 1篇运动员
  • 1篇知信行
  • 1篇中国儿童
  • 1篇人口学
  • 1篇人口学特征
  • 1篇社会人口学
  • 1篇社会人口学特...
  • 1篇犬科
  • 1篇肘关节
  • 1篇膝关节
  • 1篇击剑
  • 1篇击剑运动

机构

  • 9篇香港浸会大学
  • 8篇汕头大学
  • 2篇深圳市疾病预...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江西师范高等...

作者

  • 9篇高杨
  • 8篇李丽萍
  • 3篇杨文达
  • 2篇周丽
  • 2篇谭亚飞
  • 2篇陈盈
  • 1篇贾存显
  • 1篇刘翔翔
  • 1篇段艳萍
  • 1篇卢煜明
  • 1篇黄泽鹏

传媒

  • 8篇伤害医学(电...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香港小学生体能活动伤害发生的初探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初步探讨香港地区小学生体能活动伤害的发生和相关危险因素,为将来进行较大规模的研究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用统一问卷收集小学生的社会人口学资料、体能活动水平和过去12个月体能活动伤害的发生情况.体能活动伤害被定义为任何在参加体能活动时发生的伤害.学生的体重状态根据实际测量的身高和体重来定义.卡方检验用来检验体能活动伤害发生的组间差异.鉴于本次研究属于初探性质,采用P<0.10作为显著性检验的标准.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40人,其中男21人,女19人,年龄10~11岁.在过去12个月内,体能活动伤害人次发生率和事件发生率分别是32.4%和50.0%.多数的体能活动伤害并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从事球类运动可能最容易导致体能活动伤害的发生.父亲年龄较大(40岁或以上)、居住在私人住宅、相对富裕的家庭(家庭月收入大于20 000港币)、以及体能不活跃的儿童体能活动伤害的发生率较高.结论 本研究初步认为香港小学生的体能活动伤害的发生可能比较普遍,有必要采取适当措施降低香港小学生体能活动伤害的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有待较大样本的研究予以证实.
高杨卢煜明段艳萍李啟乐
关键词:儿童社会人口学特征
大学生体能活动损伤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了解大学生体能活动损伤(Physical Activity-Related Injury,PARI)的流行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于2017年3—4月对两所高校的大一至大三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社会人口学资料、体能活动参与情况、久坐行为与睡眠时间,以及过去十二个月里PARI的发生情况及其后果。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PARI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有2 123名学生完成问卷调查,PARI的发生率为33.9%,且男生的发生率(40.4%)高于女生(31.5%)。大部分学生因PARI而无法进行体能活动(58.6%)或需要接受医疗处理(45.5%)。几乎所有体能活动相关指标(除了每周步行/骑自行车的频率外)都与PARI的发生存在正相关关系,且以频繁参与剧烈强度体育运动为甚。男生、大一学生、运动代表队成员、频繁且过长时间参与剧烈强度体育运动者和睡眠不足者发生PARI的风险较高。结论大学生PARI发生率较高,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在鼓励公众积极参与体能活动的同时,应采取行之有效的针对性干预策略与措施,预防并减少PARI的发生,确保大学生的健康与安全。
蔡伟聪李丽萍高杨贾存显
关键词:大学生流行病学影响因素
汕头市农村地区中学生体能活动伤害发生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了解汕头市农村地区中学生体能活动伤害(Physical activity related injury,PARI)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开展干预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汕头市农村地区三所中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中学生在过去12个月内参与体能活动情况、PARI情况及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结果本次调查的参与率为99.3%,共有1 449名学生的问卷有效并纳入分析。汕头市中学生PARI发生率为50.7%,男生、女生PARI发生率分别为55.2%、47.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中生、高中生PARI发生率分别为56.0%、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RI主要发生在7月(13.3%),主要发生地点是校外其他活动场所(37.8%);造成PARI的首位原因是跌倒(36.1%);导致PARI最多的体能活动种类是跑步,占24.98%。男生容易发生伤害的体能活动依次为篮球、跑步、足球,女生为跑步、羽毛球、跳绳;PARI部位主要是膝盖/小腿(30.4%);主要造成碰伤、刮伤、擦伤或挫伤(33.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中男生、母亲职业为工人(OR=1.767,95%CI:1.054~2.961)、光线不足时进行体能活动、炎热天气下进行体能活动是中学生发生PARI的危险因素。结论汕头市农村地区中学生PARI发生率较高,PARI的发生与中学生年龄、性别及其母亲职业、体能活动行为习惯有关,因此需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和策略。
程福源杨文达黄泽鹏刘翔翔高杨李丽萍
关键词:中学生
深圳市中小学生犬猫抓咬伤害预防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6年
目的了解深圳市中小学生犬猫抓咬伤防护知识、信念、危险行为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犬猫伤害预防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抽取深圳市中心及边缘城区的7所中小学校学生4 967名,进行犬猫抓咬伤害预防知信行问卷调查。结果儿童关于犬类相关行为知识和狂犬病知识掌握情况总均分为(9.78±3.56)分,预防该类伤害的认知信念较好(68.81±3.56)分,但危险行为发生的频率较高(26.70±7.85)分;对知信行评分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与年龄、性格、学习成绩、对小动物感兴趣程度及喂养宠物情况等6种个人因素,以及父母职业与文化程度、父母外出务工情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及居住环境等家庭因素有关(P值均<0.05)。发生过犬猫抓咬伤的儿童与从未发生过该类伤害的儿童相比,知信行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儿童在了解和接触犬猫等动物前,应掌握行为习惯相关知识及正确的相处方式。家长应重视对孩子生活环境的营造,并积极树立儿童犬猫抓咬伤害防范意识。
陈盈谭亚飞程福源高杨周丽李丽萍
关键词:犬科
深圳市中小学生犬猫抓咬伤害的知信行调查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中小学生犬猫抓咬伤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的调查分析,为动物伤害的进一步预防和教育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深圳市中心城区和边缘城区的7所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中小学生4 967名。结果中小学生的犬猫抓咬伤防护知识的知晓率为48.88%,中心城区学生的知识评分(10.49±3.47)、态度水平(70.04±9.22)均高于边缘城区学生(8.96±3.48,67.40±8.78),边缘城区学生的危险行为发生水平(28.26±12.13)高于中心城区学生(24.78±11.11),中心与边缘城区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中小学生预防犬猫抓咬伤的防护知识水平较低,居住在边缘城区的学生易成为抓咬伤的高危人群,应加强对中小学生开展犬猫相关伤害防护知识和预防狂犬病知识的健康教育。
陈盈程福源谭亚飞高杨周丽李丽萍
关键词:知信行
中国儿童体能活动伤害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6年
儿童体能活动伤害是儿童常发生伤害种类之一,不仅给儿童带来身心危害,并且其产生的后果也对家庭、学校以及社会造成一定的疾病负担。本文通过对国内开展的儿童体能活动伤害相关研究进行综述,阐述我国儿童体能活动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危险因素、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并对今后针对儿童体能活动伤害开展的干预研究提出建议。
程福源高杨李丽萍
关键词:儿童干预
中学生体能活动损伤的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2018年
目的了解汕头市中学生体能活动损伤(physical activity-related injury,PARI)的流行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策略与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于2015年9—10月对2所城区中学与3所农村地区中学的初一与初二、高一与高二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社会人口学资料、体能活动参与情况、久坐行为与睡眠时间、过去12个月里PARI的发生情况及其后果,以及个人安全意识。采用t检验、X~2检验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探讨PARI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有3 127名学生完成问卷调查,有效问卷3082份。PARI的发生率为25.1%,初中生的发生率(29.3%)高于高中生(21.5%),且男生的发生率(29.9%)高于女生(21.6%)。初中生、男生、运动代表队成员、参与体能活动时间过长者、安全意识较弱与BMI较高者发生受伤的风险较高。结论汕头市中学生PARI发生率较高,且初中生高于高中生,并受不同因素影响。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来预防并减少高危人群PARI的发生,保证中学生的身心健康。
蔡伟聪杨文达李丽萍程福源高杨
关键词:中学生流行病学影响因素
南昌市大学生体能活动损伤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了解南昌市大学生体能活动损伤(physical activity-related injury,PARI)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此类伤害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方法在2017年1月—3月,对南昌市5所大学的1 237名大一至大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卡方检验、非参数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南昌市大学生在最近一年内PARI的发生率为14.6%(180/1 23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运动代表队成员是PARI的高危人群,频繁参与剧烈强度的体育运动或休闲娱乐活动以及参与活动时间过长均容易发生PARI (P均小于0.05)。结论南昌市大学生体能活动损伤发生率较高,高校应重点关注运动代表队成员,并注意学生参与体能活动的频率和时间,进而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政策,以减少大学生PARI的发生。
余晓凡杨文达李丽萍高杨
关键词:大学生影响因素
香港特别行政区击剑运动员过度使用性损伤现状及危险因素的横断面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了解香港特别行政区击剑运动员中过度使用性损伤的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信息,内容包括个人信息表、击剑训练习惯和OSTRC(oslo sports trauma research centre)过度使用性损伤情况,并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150名击剑运动员(男79名,女71名)参与本项研究,在过去的一年里,膝关节过度使用性损伤的发生率为60.67%,肘关节过度使用性损伤发生率为38.6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过去一年击剑运动员发生膝关节过度使用性损伤的危险因素为训练频率≥2周/季度、训练年限≥4年和更高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使用重剑或佩剑、每周训练时间≥4小时是过去一年击剑运动员发生肘关节过度使用性损伤的危险因素。结论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击剑运动员中,膝关节和肘关节过度使用性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应根据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干预研究,开展相应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彭义祥宋晓昕张锴婷李丽萍高杨
关键词:击剑膝关节肘关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