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丹 作品数:16 被引量:64 H指数:5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社会学 经济管理 更多>>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血管炎并发肿瘤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研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患者并发肿瘤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改善患者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于某院住院治疗且保留完整数据的AAV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肿瘤分为2组,肿瘤组(有)和对照组(无),比较患者的临床特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AAV患者发生肿瘤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5例AAV患者,平均年龄69.41±11.01岁,63例为男性,62例为女性。在这些AAV患者中,11例(8.8%)患有肿瘤,6例为结直肠癌,2例为肺癌,另外乳腺癌、间皮瘤以及前列腺癌各1例。与对照组相比,肿瘤组患者诊断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比例、蛋白酶3-ANCA抗体阳性率、初始诊断AAV时(4周内)伯明翰血管炎性活动性评分更高[54.5%对比13.2%;64.6%对比13.2%;23(19,29)对比16(11,21),均P<0.05,而随访期间的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以及血白蛋白平均值更低(0.80(0.50,1.07)对比1.44(1.10,1.77);30.0(28.7,34.1))对比35.0(31.4,38.1);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初始诊断AAV时较高的BVAS评分以及随访期间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的平均值减低是AAV患者合并肿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AAV患者易合并结直肠癌和肺癌,初始诊断AAV时较高的BVAS评分和随访期间LYM平均值减低是AAV患者合并肿瘤的独立危险因素。 王小琪 季中菊 袁丹 周晶晶 邵枫 李忠心关键词:ANCA相关血管炎 恶性肿瘤 论肾内科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对叙事医学认知现状 被引量:1 2024年 本文主要概述了叙事医学的概念和发展现状,简要回顾了叙事医学在护理及医疗教学中的应用。并以首都医科大学某附属医院肾内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评估16名规培住院医师对叙事医学的了解情况。结果显示,87.5%的规培住院医师的阅读以医学专业文献为主,以便增进专业知识,62.5%的规培医师对于人文教育有不同程度的需求,50%的医师对叙事医学并不熟悉。在临床工作中,规培医师认同叙事医学有助于促进治疗的个体化与人性化。总之,叙事医学是一门可以培养临床医师共情能力的新兴学科,在医学人文教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肾内科常见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叙事医学可以帮助医师更好的为患者服务。住院医师在肾内科进行规范化培训期间,同样需要接触叙事医学,有必要在肾内科临床教学工作中开展叙事医学的学习和实践工作。 史亚男 袁丹 史春夏 周晶晶 李忠心关键词:肾内科 住院医师 基层医院腹膜透析液引流不畅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发生腹透液引流不畅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腹膜透析中心接受腹膜透析治疗并出现腹透液引流不畅的45例次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开放性外科手术,由相同医生置入Tenckhoff直管,均使用美国百特公司生产的双联双袋透析液。结果:276例患者中有38例患者出现了45例次腹透液引流不畅,男24例次,女21例次。其中导管堵塞32例次(71.1%),导管移位13例次(28.9%)。血块或纤维蛋白凝块堵塞为导管堵塞的主要原因,其次为腹腔感染。导管移位的主要原因为腹胀、便秘。无1例引流障碍的患者需要重置导管。结论:腹膜透析液引流不畅多与患者腹胀、便秘导致的导管移位,血块或纤维蛋白凝块、腹腔感染导致的导管堵塞有关。调整患者肠道功能、避免腹胀、便秘等情况的发生,仔细观察腹透出液性状,严格腹透操作培训是预防腹透液引流不畅,保证腹膜透析顺利进行的关键。 岳凌菊 袁丹 刘永泉关键词:腹膜透析 引流不畅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腹主动脉钙化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2025年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AIP)、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monocyte ratio,LMR)与腹主动脉钙化(abdominal aortic calcification,AAC)的相关性,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3年5月1日─2024年4月30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郎府院区血液净化中心接受MHD治疗的患者。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确定ACC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并进行内部验证。结果共纳入158例MHD患者,分为AAC组(n=106)和非AAC组(n=52);AAC组的年龄(F=1.325,P<0.001)、校正钙(F=0.343,P=0.016)、AIP(F=8.726,P=0.003)、合并糖尿病(F=9.287,P=0.002)高于非AAC组;透析时长(F=3.681,P=0.007)、血白蛋白(F=3.287,P=0.002)、血磷(F=0.344,P=0.018)、LMR(F=1.824,P=0.022)低于非AAC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OR=1.071,95%CI:1.034~1.108,P<0.001)、合并糖尿病(OR=3.346,95%CI:1.428~7.843,P=0.005)、高AIP(OR=1.176,95%CI:1.041~1.33,P=0.009)、低LMR(OR=0.777,95%CI:0.614~0.983,P=0.036)是MHD患者发生AAC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列线图,计算C-index为0.834(95%CI:0.769~0.899),说明该列线图模型的区分能力较好。绘制校准曲线,模拟曲线和实际曲线绝对误差为0.029,说明模型具有较强的一致性。结论对于MHD患者来说,高龄、合并糖尿病、高AIP、低LMR是MHD患者发生AAC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据年龄、糖尿病、AIP、LMR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有很好的预测效能。 邵枫 王小琪 袁丹 刘聪慧 连晓英 李忠心关键词: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 维持性血液透析 腹主动脉钙化 碳酸司维拉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尿酸及血脂的影响 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评价碳酸司维拉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规律血液透析,应用碳酸钙治疗及严格控制饮食后血磷仍未达标的患者30例。所有患者停用碳酸钙,改为碳酸司维拉姆800 mg(3次/d),随餐口服。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及8周时的实验室指标。结果应用碳酸司维拉姆治疗8周后,患者SUA[(383.33±53.15)μmol/L vs.(414.43±68.81)μmol/L,P<0.001]、TC[(3.62±0.83)mmol/L vs.(3.86±0.82)mmol/L,P=0.003]、LDL-C[(2.06±0.67)mmol/L vs.(2.23±0.63)mmol/L,P=0.003]、血钙[(2.23±0.14)mmol/L vs.(2.29±0.17)mmol/L,P=0.032]及血磷[(1.96±0.39)mmol/L vs.(2.47±0.39)mmol/L,P<0.001]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而HDL-C、TG、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Hb、ALB、SCr、BUN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SUA≥420μmol/L的患者SUA水平下降更为显著[(53.77±44.50)μmol/L vs.(13.76±20.61)μmol/L,P=0.003]。结论碳酸司维拉姆可有效纠正高磷血症,降低钙负荷,同时具有降低SUA、TC及LDL-C的多重效应。 刘聪慧 刘小菁 曹倩颖 侯明冉 袁丹 金立群 焦建 李忠心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尿酸 血脂 血清骨硬化蛋白、骨特异碱性磷酸酶联合检测对腹膜透析患者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血清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骨特异碱性磷酸酶(bone-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联合检测对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1月1日一20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PD门诊随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均测定股骨近端的骨密度T值及Z值,依据骨密度值将患者分为骨质正常组与骨质疏松组。收集并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清骨硬化蛋白、BALP水平等。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D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以AUC评价血清骨硬化蛋白、BALP及两者联合检测对PD患者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结果①共纳入136例PD患者,男性62例(45.58%),中位年龄58.00(49.25,65.00)岁,中位透析龄36.00(25.00,49.75)月,骨质疏松患者71例(52.20%),合并糖尿病74例(54.41%),合并高血压64例(47.06%)。骨质正常组(n=65)与骨质疏松组(n=71)患者在年龄(Z=-3.273,P=0.001)、透析龄(Z=-4.359,P<0.001)、合并糖尿病(χ^(2)=25.520,P<0.001)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65,95%CI:1.005~1.128,P=0.034)、透析龄(OR=1.042,95%CI:1.006~1.078,P=0.020)、糖尿病(OR=3.607,95%CI:1.217~10.687,P=0.021)、骨硬化蛋白(OR=1.012,95%CI:1.006~1.019,P<0.001)及BALP(OR=1.212,95%CI:1.095~1.342,P<0.001)为影响PD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③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骨硬化蛋白、BALP及两者联合对PD患者骨质疏松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71.8%、64.8%、81.7%,特异性分别为76.9%、84.6%、93.8%,AUC分别为0.817、0.789、0.902,约登指数分别为0.494、0.488、0.755。结论血清骨硬化蛋白及BALP水平是PD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骨硬化蛋白及BALP两者联合检测对PD患者骨质疏松的诊断效能较高。 曹倩颖 史亚男 杨帆 周晶晶 袁丹 李忠心关键词:腹膜透析 骨质疏松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内脂素与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清内脂素与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CAC)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横断面研究法,收集2023年7月1日至2024年2月29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的MHD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血清内脂素水平,应用低剂量胸部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评估患者CAC情况并分组比较,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CAC的独立影响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影响因素对MHD患者发生CAC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5例MHD患者,分为无CAC组(n=39)和CAC组(n=96);2组患者的年龄、合并糖尿病、血清内脂素、血糖、血钠、尿素清除指数(urea clearance index,Kt/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血清内脂素升高以及合并糖尿病是MHD患者发生CAC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血清内脂素单独预测CA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51(P<0.01),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结论血清内脂素升高是MHD患者发生CAC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成为预测CAC的生物学指标。 焦建 王小琪 邵枫 袁丹 李忠心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 冠状动脉钙化 单中心的PR3-ANCA阳性患者5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PR3-ANCA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非原发性血管炎患者的认识和警觉性,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筛选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于某院就诊的患者,筛选条件为至少有1次PR3-ANCA检测结果为阳性,收集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按照PR3-ANCA阳性的标准,共纳入50例患者。其中仅有15例患者诊断为原发性AASV,占全部患者的30%;另外35例(70%)为非原发性AASV患者,其中主要诊断为结缔组织病(14例)、感染性疾病(6例)、恶性疾病(6例)以及其他疾病(9例)。在PR3-ANCA及C-ANCA双阳性患者中(n=8),仍有4例患者诊断为非原发性AASV疾病。按照是否为原发性AASV分组,比较了的两组患者的血PR3-ANCA的水平,发现与原发性AASV患者相比,非原发性AASV患者的血PR3-ANCA水平较低[55.4(34.2-134.6)对82.2(58.7-400),P=0.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将这部分患者的主要诊断按照自身免疫病、恶性疾病及感染性疾病分亚组后,再次与原发性AASV患者进行比较,发现PR3-ANCA水平在组间并没有统计学差异(P=0.225)。再次比较PR3-ANCA阳性的原发性AASV与非原发性AASV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器官系统受累情况,发现与非原发性AASV患者相比,原发性AASV患者更易出现发热、乏力及体重减轻等非特异症状(86.7%对比35.3%,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PR3-ANCA阳性的患者中,需考虑存在非AASV疾病的可能,以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消化系统肿瘤以及感染性心内膜炎多见。 王小琪 邵枫 袁丹 季中菊 李忠心关键词: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 蛋白酶3 生物电阻抗法评估干体重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应用生物电阻抗方法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水负荷,观察精确评估水负荷对MHD患者残余肾功能的保护.
方法:40例MHD患者入选,24h尿量≥400ml,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用生物电阻抗分... 杨帆 刘小菁 金立琴 袁丹 焦建 曹倩颖 李忠心关键词:终末期肾脏病 生物电阻抗 干体重 残余肾功能 生物电阻抗法评估干体质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应用生物电阻抗方法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干体质量,观察精确评估干体质量对MHD患者残余肾功能的保护。方法40例MHD患者入选,24h尿量≥400mL,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用生物电阻抗分析仪确定干体质量,对照组临床评估干体质量。随访4个月,对比基线及随访结束的24h尿量、体质量、平均动脉压、透析超滤量、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百分率,BNP、心脏彩超EF值、左室质量指数等以及透析相关急性并发症。结果试验组的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92.0±9.3)vs(96.5±8.5),P<0.05];试验组BNP低于对照组[(280.3±410.5)vs(471.7±786.0),P<0.05];试验组24h尿量高于对照组[(649.2±289.3)vs(562.5±224.8),P<0.05]。结论应用生物电阻抗技术精确评估干体质量,可延缓因过度超滤导致的尿量减少,对残余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同时能够改善平均动脉压。增加检测频率可能进一步降低透析相关并发症。 杨帆 刘小菁 金立琴 袁丹 焦建 曹倩颖 李忠心关键词:生物电阻抗 干体质量 血液透析 残余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