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梦瑶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学

主题

  • 2篇《喧哗与骚动...
  • 1篇意蕴
  • 1篇永乐
  • 1篇深层意蕴
  • 1篇情结
  • 1篇自杀
  • 1篇威廉.福克纳
  • 1篇洛伊
  • 1篇精神分析学
  • 1篇昆丁
  • 1篇俄狄浦斯
  • 1篇俄狄浦斯情结
  • 1篇福克纳
  • 1篇弗洛伊德
  • 1篇弗洛伊德精神...

机构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2篇王梦瑶
  • 1篇李萌羽

传媒

  • 1篇苏州教育学院...
  • 1篇六盘水师范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试论班吉“俄狄浦斯情结”的深层意蕴被引量:2
2016年
《喧哗与骚动》是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长篇小说的代表作。文章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理论分析小说中班吉的"俄狄浦斯情结",认为:班吉"俄狄浦斯情结"发生的对象并非其生母康普生太太,而是其姐姐凯蒂。这就为剖析小说中人物复杂的精神世界,深化对班吉形象及作品深层意蕴的理解,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
李萌羽王梦瑶
关键词: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俄狄浦斯情结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视域下昆丁与永乐自杀的对比解读
2017年
在《喧哗与骚动》和《欢乐》中,福克纳和莫言分别塑造了昆丁和永乐的形象,并都为他们安排了自杀的结局,而相关比较解读还少有论及。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的"死亡本能说"与"三重人格说",对比分析两个人物在赴死过程中呈现出的死亡表征与毁灭倾向,并就二者复杂的异性之爱与原乡之爱进行比较解读,探求促使二者走向死亡的深层心理原因,为检视两个人物形象的自杀行为和自杀心理提供了新的阐释途径。
王梦瑶
关键词:《喧哗与骚动》自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